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一、事件背景:流水的滯銷品,鐵打的老大爺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據媒體報道,主打悲情牌是一種常見的營銷方式,廣東徐聞的菠蘿、安徽的蜜橘等農產品,都曾被採用這種方式進行營銷,宣傳語不乏“果農心急如焚”、“欲哭無淚”、“幫幫我們”之類字眼。在宣傳頁面上,一名老人用胳膊擦眼淚,手裡攥著幾張10元和5元的紙幣。不少商家的宣傳圖片用的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這名老人在網上被戲稱為“滯銷大爺”。

二、相關輿情數據:大V擴散,熱度持續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5月9日凌晨,“北京青年報”首先在“手機鳳凰網”上發表文章“揭開‘網售滯銷水果’悲情牌套路”,引發少量網友關注。在新浪微博上,@新浪財經 於5時許發表了相關博文,輿情量隨即上升,至10時左右到達峰值。目前,隨著“人民日報”“人民網”“新京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參與,該事件熱度仍在持續。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新浪微博是極具互動性的社交平臺,在新浪微博上,參與“滯銷大爺被濫用”討論的博主以普通用戶為主,佔比69.1%。而活躍度較高博主,多為@商界BUSINESS @財新網 @正北方網 @日光沖天 等微博大V。在較短時間內,經過這些微博大V對事件的擴散,推動了輿論的進一步發展。

三、網友情緒:負面和調侃成為主流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網民情緒是在公共事件中,網民通過個體情緒表達或群體之間的互動傳播、相互影響形成的共同情緒體驗,反映著網民訴求,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輿情走向。網民情緒可歸納為正面、負面和中立,細分為樂、好、驚、懼、哀、怒、惡、無。

很明顯,“滯銷大爺被濫用”一事,網民情緒是以“惡”為主的,負面情緒佔比53%,正面情緒僅為12.2%。從網民言論看,大部分網友強烈譴責虛假營銷,表示“以後不會再信了”;有網友說“臨猗蘋果還是很好吃的,現在確實滯銷,替農民傷心”;還有網友調侃“大爺:產業是多了點,但是啥也做不好”、“大爺命苦,賣啥啥滯銷”。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濫用“滯銷大爺”的電商走向了輿論死衚衕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自新浪微博

四、輿情觀察:透支善心只會適得其反

渲染生產者、企業或產地的“可憐”,利用公眾的同情心,從而使某種產品打開銷路,這的確是商業上一種老套路。作為救濟的應對方式之一,適當打打“悲情牌”營銷的策略,不但有助於調動各方購買的積極性,開挖消費的潛力,更有助於擴大社會影響面,拓寬解決問題的渠道。但無論採取何種營銷模式,真實性原則必須放在首位。電商濫用“滯銷大爺”,不僅侵犯了其肖像權,更是置消費者的知情權於不顧。當此種行為被無限誇大和濫用,導致公眾善心被透支,善意被無限利用,破壞的不僅是社會規則,還有基本的道德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