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然災害、糧賤、滯銷、 未來農業越來越迷惘?

無數次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任何的天災人禍都不會把我們擊倒。但回過頭來我們看一看中國的農業,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從舊時代到新時代,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依然還沒有找到成功的鑰匙,直至今天,還是霧裡看花。

改變開放以來,中國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新月異,但是農業現在還是中國覆蓋人口最多的行業,數以億計的農民依然依靠著土地養活著自己和後代。農業已經發展千年,依然讓大夥看不到方向。

更早就不說了,記得小時候,我們的農民只能靠種植稻穀為生,一部分自己吃,另一部分賣給國家賺取一些微薄的日常費用,早上吃的是稀飯鹹菜,中午吃的是番薯,只有晚上才可以吃上米飯。那個時候,農民朋友最擔心的就是自然災害和病蟲害,一旦受災幾乎就要借糧渡日。面對未來,大家都是非常迷惘的,像我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土地是否能把自己的兒女養活。

面對自然災害、糧賤、滯銷、 未來農業越來越迷惘?

後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一批又一批的農民離開家園,到達城市打工,而留在農村的朋友們,也開始了變化,除了種糧之外,也種植了一些經濟作物,農民有了新的收入。那個時候,勞動力最賤的東西,農民朋友們起早貪黑,辛苦勞作,希望能夠增加一些收入。但是當時的交通條件很差,收貨的客商更是稀少,往往農作物種了出來,卻賣不出去,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來收的問題,這又是農民遇到的一個新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綜合設施的不斷完善,農產品又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的高峰期。十多年前開始,各地的農民開始了大範圍的發展農業,種菜的種菜,種果的種果,只要種得出來,基本上都能賣得出去。但是那個時候信息落後,農民處於供應鏈的末端,根本沒有任何議價的能力,雖然作物賣了出去,有了一些收入,但是如果算上不斷上升的物價、孩子的教育費用,幾乎也是沒有什麼餘錢,可以說,農民對於未來還是迷惘的。

面對自然災害、糧賤、滯銷、 未來農業越來越迷惘?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再加上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農產品的種植、物流及信息已經不是障礙,產量也不是一個問題。可是不知從何時起,迷惘的農業竟然成為了香餑餑,進入農業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多,農產品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供應量大得嚇人。於是一個新的名詞又來了,那就是“滯銷”,現在的農民不擔心農產品種不出來,而是擔心農產品能不能賣得出去,往往辛苦一季,最終只能顆粒無收。所以當下的農民,又有了新的煩惱。

農業發展數千年以來,幾乎就沒有讓農民朋友們順心過,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擔憂,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痛苦,所以說農業是一個最苦的行業,也是一個最難預測的行業,即使是現代化的今天,即使文盲的老農民,換成智慧的新農人,依然擺脫不了農業發展的枷鎖。越做越迷糊,越做越迷惘,到未來的路根本看不清楚,簡直就是霧裡看花。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