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減脂心率,無需太過糾結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相信不少跑友都聽說過有氧運動“減脂心率區間”的說法。的確,要想提高有氧運動燃燒脂肪,那麼合適的運動強度(心率)區間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運動強度太大、心率太高,那麼就會以消耗糖類為主,消耗脂肪的總量有限(運動強度越高,脂肪供能比例越少),而且運動量也很難增加;反之,如果運動強度太低,心率太低,那麼消耗脂肪的速度太慢。

而在60%—80%最大攝氧率或最大心率這一區間(注:攝氧率、心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最大攝氧率70%的運動強度,可近似認為最大心率的70%),脂肪代謝的比例較高、消耗速度也快。

不過,對於大部分跑友來說,“減脂心率區間”真的那麼重要嗎?按照“減脂心率區間”跑步就一定能減肥更快、跑得更快嗎?

減脂心率區間,囊括大部分訓練內容

60%—80%最大攝氧率或最大心率,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小的區間,跨度只有20個百分比,但實際上我們平時進行的訓練內容,從低強度到高強度,都已經大部分包括在這個區間內了。在這裡,跑友們需要對運動強度的分層有個初步的認識:

低於最大攝氧率50%的運動,基本可以自由說話,感覺不到心跳和喘氣感(低於這個強度的有氧訓練,效果不大);40%-50%最大攝氧率,是大部分運動員比賽前做準備活動的慢跑強度。

最大攝氧率的50%-60%,可認為是較低強度的訓練。我們許多跑友經常進行的“LSD(長距離慢跑)”訓練,一般在55%-60%的強度,這時體感同樣是呼吸非常舒暢,說話很輕鬆。

最大攝氧率60%-75%,可認為是中等的訓練強度。我們平時進行的大多數的有氧訓練,都在這個強度範圍。體感只有輕微的喘氣感,說話不吃力。

當到達最大攝氧率75%以上,就屬於中等偏高的運動強度了。而當運動強度達到最大攝氧率的80%左右(因人而異),體內乳酸濃度就開始出現一個陡增的拐點(乳酸濃度在4mmol/L左右),叫做乳酸閾,是無氧代謝開始增加的臨界點,也接近大部分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的比賽強度。這個強度下,呼吸開始急促,說話較吃力,肌肉出現輕微乳酸堆積的感覺(只要再加點速度,乳酸就會立刻爆棚)。

當運動達到最大強度時,可達到最大攝氧率的150%甚至更高,這時心率和攝氧量幾乎達到最大,但仍不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所以無氧代謝比例很高,而有氧代謝比例急劇下降。這樣的運動強度,只有在短跑比賽中可能遇到,我們平時在馬拉松的訓練中少之又少。

所以可見,我們在正常訓練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滿足所謂的“60%—80%”的減脂心率區間的。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侷限在“減脂心率”是不實際的

如果想要減脂,我們應該關注更多的是運動消耗的總能量(而不是消耗的速度),以及訓練對身體代謝率的影響。如果想要提高馬拉松成績的跑友,我們更無需關心脂肪消耗的速度,因為系統訓練足以“掏空”我們的身體脂肪。

對於運動水平比較低的入門跑友(特別是體重較大的跑友),首先要保證運動強度是安全的、可承受的。雖然可能運動強度可能普遍在60%最大心率以下,消耗能量的速度有限,但至少可以承受較長時間,因此總熱量消耗也可以較高。如果盲目追求“減脂心率”,他們很可能堅持不了多久就受傷

而對於水平足夠高的跑友來說總是侷限心跳在減脂區間是不實際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提高專項成績的重要手段,而間歇訓練恰好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並保持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以達到持續燃燒熱量的作用,並不輸給長時間的“減脂心率”的有氧運動,但間歇跑也有對於缺少運動基礎的入門跑友來說容易受傷,而且它需要一定的有氧能力作為支撐。

所以,剛接觸跑步、或是以減脂為目標的跑友,可以先從低強度有氧基礎階段開始,以而逐漸拉長跑步的距離,最好再搭配一些力量訓練,既可以輔助跑步、減少損傷,又可以提升代謝、促進減脂。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而已具有一定運動水平、正常系統訓練、追求馬拉松成績為主的跑友,建議:

1、正常的訓練週期(傷病恢復期、賽後調整恢復期、週期訓練調整期除外),正常的競技狀態下,一般有氧訓練強度大概分佈在60%-75%最大攝氧率(最大心率)為佳,也就是中等強度,但一般不低於50%。

2、達到或超過乳酸閾(最大攝氧率、最大心率的80%左右)的高強度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包括乳酸閾跑、比賽配速跑、間歇跑等等,佔總訓練量的比例在25-30%為宜(入門跑友應更低,高水平跑友可適當提高這個比例,但最多不建議超過40%),間歇跑一週最多不超過一次。

3、對馬拉松項目來說,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強度一般不會超過最大攝氧率的95%,多采取長段落(2公里以上)、中等偏上強度(半無氧)的形式。普通跑友的強度則要控制更低,一般在85%左右即可。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關於心率,這裡還務必提一點,普通跑友很難最大心率的準確值(需要在實驗室測得,而流傳的公式推斷有很大偏差),而且運動的最大心率是因人而異的(受運動水平、先天特點、運動疲勞等方面影響),所以完全根據心率來把握運動強度就比較片面。我們隨著跑步時間的增長以及自身運動水平的不斷提升,就要逐漸養成自我感知的能力,來判斷我們的身體狀況、把握運動強度,這比心率表上的數據要有意義得多。

總之,網上鋪天蓋地宣傳的“減脂心率區間”,並不是什麼神奇的玩意,我們不需要過分迷戀。對於以減肥為目的的跑友、身體素質較差的入門跑友來說,首先應知道“動起來就比坐著好”,應該循序漸進地提高運動能力,在承受能力範圍內進行運動,不能過於追求“減脂心率”;而具有一定訓練年限和水平、以提高馬拉松成績為主的跑友,只要保持正常的系統訓練,更是不用過多擔心減脂的問題。

Essence

以下內容,點擊閱讀

98跑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关于减脂心率,无需太过纠结

跑的再多,永遠不夠

想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