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三爷(民间故事)

我站在孤坟边上静静地注视着长满杂草的坟墓,一旁的伙计见我呆住了便问我:“小哥,看什么呐?这墓主是你什么人啊?”我目不转睛,深深地地吸了一口烟道:“嘘!别惊扰了三爷。”伙计一脸疑惑对我说:“那这块碑咱们什么时候立起来?您在这都抽了半包烟了!”我扔掉烟头说道:“别急不少你的钱,且听我给你讲一段故事。”伙计一听我不差钱还要讲故事,脸上的不耐烦瞬间没了。

这墓里葬的人叫裘三险,是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城里人都叫他三爷。三爷年轻的时候长得玉树临风,喜欢打抱不平,眼中最容不下别人欺负弱小,城里那些混混没少吃过他的亏,也因此他交上了不少讲义气的兄弟。三爷爱吃早茶,像往常一样来到城角的茶楼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着厅外,这不远处走来一个婀娜多姿、步态轻盈的女子,模样像是城角小学新来的老师,三爷就这么被姑娘家吸引住了。

“站住!哪里来的小姑娘,要不要跟爷玩玩?”一个光头带着几个人龇牙咧嘴地凑了过来。三爷见状不好,拿起手里的茶杯就扔了过去,只听光头破口大骂:“哪个孙子不长眼太岁头上动土?”刚转头态度立马就变了:“三爷,您怎么来了,不知道是您的主,实在对不住啊。”

“知道还不滚呐?”三爷看不都看,光头几个人就溜开了。这姑娘连声谢谢,三爷呢对女孩子比较害羞,他顿时就结巴了红着脸也不知说什么,他只好傻笑。姑娘见状“扑哧”也笑了出了来。后面的家长里短不说也知道,两个人就有了来往,最后成了亲。那时候的爱情简单真实,三爷每天还是习惯吃早茶,中午打点铺子算算盈亏,姑娘呢就每天还是教书,这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好景不长过了年把,日本人南下中原炮火就飞了到小县城,满街老百姓拼命地逃难,三爷也收拾了家眷前往西南,当时姑娘也已是有孕在身,行走不便也没有马车,眼看日本人就要打过河了,但是有孕在身的姑娘实在走不动了,便坐在石墩上歇息,三爷也只好给她去找口水喝,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天却偏偏瞎了眼,日本人的炮弹落到了姑娘身旁,当场她就没气了,三爷眼睛红了,一边哭一边跑向妻子,可是她已经被炮弹炸死了,三爷泪水不停的流出眼眶,拖着她的尸体埋在了不远的草地中。此刻的三爷恨不得回去跟鬼子拼了,可是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含着泪告别了妻儿,发了毒誓要报仇。

日本人占领了小县城作为司令部,他们接下来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扫荡下面的各个乡镇。而三爷压根不想逃难,逃什么时候是个头,便落草为寇,上了琼山,凭着三爷的名声,山头壮大了起来。三爷对兄弟们肝胆相照,兄弟们也都敬他愿意为他卖命,家仇国恨不会就这么轻易算了。

鬼子次次扫荡失败,原因就是三爷带人次次干扰,打的鬼子摸不着头脑,鬼子非常生气就想把琼山给灭了,而此时的光头却做了汉奸,他心里非常嫉恨三爷,所以他第一个支持灭掉三爷,于是邀功自愿给皇军带路进攻。鬼子浩浩荡荡向着琼山出发了,几乎倾巢出动。

三爷是个头脑的人,知道鬼子城里空虚,他调兵遣将,一边正面交手,而后派人直接捅了鬼子的司令部并且顺道返回,最后两面夹击,由于鬼子的轻敌,认为中国人都是懦夫,所以伤亡惨重,三爷下了死命令一个不留,弟兄们都杀红了眼,鬼子被吓坏了丢盔弃甲,最后三爷大胜。不远处草丛里趴着一个人,见没了声响,便伸出头来张望,他看见了三爷,三爷也看见了他。这人不是别人是光头,光头哭爹喊娘的求饶说他迫不得已才当了汉奸,三爷没有兴趣听,只说了一句话:“做人没有骨气就不要做人了。”接着一声枪响,三爷带着弟兄们回山寨了。

后来政府部队回来了,县城解放了守军部队一直到守到鬼子投降回了老家,天下太平了,三爷也就散了买卖下了山,从此裘三爷的名声也就埋没在了人们的对新生活的憧憬中。

我打小就喜欢听村头那位年过古稀的老太爷讲故事,他也总是喜欢给我讲抗日的故事,每当讲到鬼子把我们国家的百姓弄得家破人亡的时候,他总是要停顿好长时间,我总是不耐烦让他快点,故事精彩我听得没够,老人讲完了总喜欢摸摸我的头笑笑。我听我的爷爷说,那老爷子姓裘,爷爷年轻的时候见他骑过高头大马。后来,我长大才知道老爷子就是裘三爷,对我讲故事的时候停顿的原因是他想哭因为年龄大了却哭不出来。老爷子自从妻子过世就再也未娶。

故事讲完了,我心里五味陈杂,顺手点上一根烟对伙计说立碑吧。伙计很恭敬很仔细地将碑立好,我用手扯下了盖住碑文的红纸,几个大字闪了出来“民族英雄裘三公”,这碑我很久之前就想给裘三爷立了,今天终于圆了心愿,我给三爷上了一炷香浇了磕了三个头之后,便叫了声伙计便一同离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