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我省開展第二期“新苗”幹部培訓班紀實

青海新聞網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著眼於為青海未來10到20年發展培養執政骨幹力量,從4月1日至5月15日,省委組織部面向40名歷年招錄服務滿三年以上表現優秀的選調生舉辦了第二期“新苗”幹部培訓班。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亮,理論的思考在對話中凝練,實踐的探索在行動中昇華。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培訓從精彩的學校課堂走進農民的田間土炕,從春冰未消的青藏高原走到百花盛開的鵬城深圳,學員們經歷了從小課堂走向大世界的學習旅程,體驗了修身厚德與知行合一的成長曆程,感受了黨性修煉與素質提升的求知過程。選調生們在組織的悉心培養下,堅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國情懷,夯實了成長根基,凝聚起了投身建設新青海的力量。

精彩課堂裡的智德修養

初春的互助大地萬物復甦、草木吐綠,位於縣城東環路上的青海省農村幹部學院大課堂內,上演著掌聲雷動的精彩。4月1日,第一階段的理論與理想信念教育培訓在這裡如期啟幕。

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輔導到學習新黨章專題講座,從省情教育到公文寫作能力提升,從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到領導幹部講壇,第一階段的培訓呈現出“實”字為本、“新”字著力、“嚴”字當頭的特點。

在“理論教育+分組研討+現場教學”的立體教學模式中,大家在課堂上凝神靜聽、仔細記錄,在分組討論中認真研討、踴躍發言,在課餘時間整理筆記、撰寫思悟日記,時時都在碰撞智慧的火花,老師們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金句紛呈的授課,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場知識盛宴。

在現場教學點——青海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雙樹村文化廣場上, 40名學員站在我省農村第一面黨旗升起的地方,向著鮮紅的黨旗再一次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再一次接受黨性洗禮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軍事訓練現場,學員們威武不凡、英姿颯爽。軍姿、齊步、正步、跑步,一項項反覆練習,逐漸打造了一支陣容整齊、紀律嚴明的隊伍,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團隊意識和紀律意識顯著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得到昇華,愛國主義情懷得到鞏固。

補“思想”之鈣,給“業務”加油,讓“素質”充電。大家紛紛表示,第一階段培訓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廣度與深度的融合,內容既解渴又管用。大家在理論教學與愛國教育中,錘鍊了堅強的信仰,夯實了健康成長的“壓艙石”,在公文寫作和軍事訓練中,增強了本領,磨鍊了意志,築牢了勝任工作的“基本功”。

來自格爾木的吳俊說:“短短兩週,享受了多場理論知識盛宴和紅色主題教育,不僅在黨的理論知識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充實,而且在自身思想認識上也有了新的提升。”

改革前沿中的創新體驗

春季的深圳猶如高原夏季一般絢麗多彩。4月27日,深圳市委黨校407教室內座無虛席,一場“不願說出再見”的結業座談在這裡如期舉行。

從改革創新到志願服務,從黨性教育到家國情懷,從現代知識到創新理念,“新苗”班的40名學員就深圳之行所感、所想、所悟展開了熱烈討論。

“被深圳的志願服務精神深深打動,深圳不僅是一座用水泥、鋼筋和汗水建造起來的現代化城市,更是一座用愛心、責任和擔當呵護起來的溫馨家園。”

“深圳用改革創新的意識、開拓創新的思路和拼搏奮進的精神詮釋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在很多方面的探索值得我們青海學習借鑑。”

“也許我們無法企及深圳高度發達的產城融合體系,但是比照深圳的探索路徑,我們一定能在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產業發展、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

“學有所思、學有所悟,鵬城之行、終身受益。通過深圳考察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樹立了新觀念,提高了思維的邏輯性、敏捷性、創造性。”

……

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志願服務、交流探討、視頻教學……自4月15日起,40名學員來到了改革開放夢開始的地方,開啟了深圳求學之旅。

不到兩週的學習,深圳市委黨校通過多方位的教學,讓“新苗”深層次接觸了深圳,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在對比中獲得了對青海發展的自信和思考。

在課堂學習中增益知識,啟發心智。教學中,從學習貫徹和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到依法治國與憲法修改,從深圳創新驅動發展的模式和路徑到創新視角下的深圳經濟增長,從“互聯網+”與思維方式變革到提高領導幹部危機能力管理,一堂堂精彩的專題講座內容實、形式新、方法活,既注重黨性教育,又注重政策分析,既有地方發展經驗,又有創新理念傳播,通過案例教學與視頻教學相結合,校內老師與校外專家相補益,大家得到了思維鍛鍊和精神洗禮,通過理論教學與情景模擬相結合,大家在獲得新知識、新理念的同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現場教學中拓展視野,壯大格局。

在蓮花山鄧小平銅像前,在深圳博物館改革開放展廳,體會到了改革開放的艱辛與偉大;在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看到了先進的水土保持理念和實踐,思考了青海該如何借鑑;在甘坑特色小鎮,對在城鎮化進程中選擇珍視歷史遺存,加強特色小鎮建設有了新思考;在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深圳工業展覽館,層層讀取“深圳速度”,加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格局,現場教學打開了學員的眼界,提供了全球視野,收穫了沉甸甸的深圳經驗和啟示。

在志願服務中播撒仁愛,滋養靈魂。在深圳志願服務U站,學員們穿上紅馬甲,個個變身“河小二”,參與文明勸導、旅遊宣傳和河道垃圾收撿等工作。

學員們心懷義工服務的精神,在行動中播撒仁愛之心,傳遞和諧之情,在服務中感動自己、感動他人,也在行動中收穫讚譽、享受快樂。“青海新苗深圳人,義工服務高原情,粵青共築團結夢,深南高唱時代歌……”來自興海縣的馬麒現場即興抒發自己的情感。

田間土炕上的家國情懷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五四”青年節這天,青海省農村幹部學院內,40名“新苗”幹部學員一早就背起行囊奔赴互助土族自治縣塘川鎮等六個鄉鎮及村莊,開啟“四同”社會實踐教育的序幕,與基層幹部和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

白天入戶走訪調研,晚上睡在老鄉土炕上,自己挑水做飯、劈柴生火。在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中,學員們帶著問題,走村入社深入調研;住到農家,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生活;進入鄉鎮,悉心學習基層經驗,盡情在基層的大舞臺上汲取養分、揮灑汗水、積澱家國情懷。

農村的精準扶貧、低保社保、民政登記、矛盾糾紛調解等等,對於很多學員而言是頭一次接觸,20多名入住鄉鎮體驗學習鄉鎮工作的學員們,與基層幹部們一樣,吃食堂大鍋飯,喝天然山泉水,住簡陋老宿舍。早上下村幹工作,晚上回來啃饃饃,成了家常便飯。在一件件瑣碎的事情中,大家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與勞累,也看到了群眾的期待、幹部的責任和基層工作的價值。

“每晚當我看到鄉政府準時亮起的三盞燈,心裡就覺得特別踏實,我想老百姓的心情也會跟我一樣。”習超是來自同仁縣紀委的一名幹部,與另外3名學員被分到了哈啦直溝鄉政府體驗工作。他說,通過幾天的工作,看到了鄉鎮幹部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的為民情懷,每晚輪換亮起的值班幹部房間的燈光,就像鋼琴上的按鍵,譜寫著鄉鎮幹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樸素樂章,更映照出了千萬基層幹部紮根基層、揮灑青春汗水的奉獻精神。

帶著真情,懷著愛心,服務百姓。正值春播的農忙季節,在西山鄉東山村、邵代村,塘川鎮什字村等村社,駐村的10多名學員一住進農民家中,就融入到村民的生產生活中,有的操起農具下地勞動,有的幫助村民挑水做飯,瞭解生產生活中的難題,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選調生轉身變成了“泥腿子”。

入住西山鄉邵代村的舍金桂、馬居芳兩名學員,每天一大早就會跟著戶主下地種洋芋,如何挖溝、如何點種,成了他們“同勞動”中的第一課,而在瞭解到村上交通出行不便時,及時轉變調研方向,將問題積極向上反映並提出對策建議。

“我們真正深入田間地頭,真正體驗群眾生活,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短短十天的社會實踐,是再好不過的學習教育,也是再好不過的精神洗禮。”說起基層的經歷,玉樹市城管局的劉玉蕾感觸良多。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40名選調生在組織的悉心培養下,沉澱了紮根青海奉獻青海建設青海的意識和本領。大家紛紛表示,一個半月的培訓讓自己“站得更高了,看得更遠了,想得更多了,心裡更明瞭,幹勁更足了”,要以此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學以致用,紮根基層,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新青海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凝聚起投身建設新青海的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