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詩記錄了100位書法家(四)

七十六、阮元

無端南北分書派,碑帖陰陽面目同。

一脈何將成涇渭,金刀不挫紫毫風。

注:阮元,字伯元,號芸臺。工書畫詩詞文章,又精於鑑賞。於《石門頌》用功最大,又玩之《乙瑛碑》,神合之處幾無人勝。著作甚多,其《南北書派論》別有洞天,發人之未發,是著名的書法論著。

七十七、伊秉綬

筆力如神鐵案寒,硯清墨透斷烏欄。

書偏漢隸天然趣,春柳冬梅別樣觀。

注:伊秉綬,字祖似,號墨卿、默庵。工書畫,猶善隸書,大隸氣宇非凡,突破前人,故康有為言其能集分書之大成化而為之。愚以為伊秉綬的隸書的確獨樹一幟,與漢隸相比,雖然少了一些天然趣味,但還是可觀的,故我雲:“書偏漢隸天然趣,春柳冬梅別樣觀。”著作輯為《留春草堂集》。

伊秉綬作品

七十八、朱彝尊

說硯文章雅事勝,曝書觀帖喚高朋。

秦磚漢瓦尋佳處,再向蒼碑仔細凝。

注:朱彝尊,字錫鬯,號竹垞、鷗舫、金風亭長。長於詩文經學金石考證,能畫善書。為隸得古隸筆意,有超逸之氣。其分書、行書在包世臣《藝舟雙楫》中列為逸品下。

七十九、倪元璐

天才獨運出奇葩,點罷秋山染落霞。

筆走心溪真快事,借來草聖入君家。

注:倪元璐,字汝玉,號鴻寶。工書工畫,以書法最為靈妙,行書特別是草書深得韻致,爽快至極,可謂超逸。但細觀之,又覺筆勢結體未到最佳處,時有欲收而未能收,欲放而未能放之病,然其書自心而發,情思並有,得無意為佳之法,故謂之“筆走心溪真快事,借來草聖入君家”,只在一借而已,當可也。

100首詩記錄了100位書法家(四)

倪元璐 《行書尺牘》

八十、李文田

大論蘭亭撼墨林,可憐曲盡少知音。

心如秋水飛紅去,留與郭高又探尋。

注:李文田,字畬光、仲約,號若農、芍農。書法北魏,於隋碑用力最多。嘗大論《蘭亭序》非羲之文非羲之書,此論一出,撼動書林,爭議一時,後因論據不足而止。數十年後,高二適、郭沫若也有蘭亭之爭,因歷史原因也作了了,未得其果。我認為,現在研究《蘭亭序》書文是否為羲之所作實在是沒有實際意義。首先,在我們的觀念中我們已把《蘭亭序》和王羲之緊緊相連在一起了,如果《蘭亭序》不在王羲之名下或者是王羲之從來就沒有書寫過《蘭亭序》,那末我們的書法情結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轉變。其二,我們目前所見的《蘭亭序》墨跡本來就不是王羲之所為,如果用一個非標的參照系作為研究模範,得出來的結論又如何讓人信服呢。拙論且存。

八十一、鄭孝胥

雲中本欲縛蒼龍,卻攬江山入帝封。

多少古今成敗事,問山問水問心胸。

注:鄭孝胥,字太夷,號蘇戡。光緒八年高中解元,官至湖南布政使。他最不光彩的作為就是1930年出任了偽滿洲國總理。如果我們不因人廢藝的話,他的詩書畫還是很有水平的。其書法能夠出入蘇軾,沉渾如石,氣韻如河瀉千里,江過萬重,自有意在其間,可作大家稱。著作有《海藏樓詩集》。

鄭孝胥作品

八十二、朱耷

白眼山水醉欲狂,哭之笑之又何妨。

當年笏床今安在,王謝堂燕換屋廊。

注:朱耷,字雪個,號個山,以後更號頗多,有人屋、驢、個山驢、八大山人等,中以八大山人最為人知。朱耷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先為僧後為道,善詩文精書法繪畫。所作鳥魚好作白眼態,題跋別有性致,古傲崎崛,署款“八大山人”摹作“哭之”“笑之”,亡國之恨,狂傲之狀,躍然於筆下紙素之上。

八大山人 《行書題畫詩》

八十三、石濤

奇峰收盡日西斜,暮雨消煙斷落鴉。

我立論高言一畫,觀山看水是僧家。

注:石濤,俗姓朱,名若極。出家法名元濟、原濟,號石濤、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老人等,擅書法繪畫詩文。提出了“收盡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一畫論”等著名的繪畫理論,書法崇尚自然,不拘古法,自成一家面目,其書其畫非功力深厚者不可妄學,否則會入狂怪。傳世繪畫書法作品較多,為世人所寶。

八十四、羅振玉

自負盡通天下書,拓銘窺器辨蟲魚。

精題小楷多清勁,敢笑時人幾處如。

注:羅振玉,字叔蘊、叔言,號雪堂。精於鑑賞。書學歐陽詢,略為已意,最解筆法,故小楷猶為精絕,時人幾無過之。

八十五、王國維

學貫中西起夜船,人間詞話作奇傳。

心窗明月緣三境,何故清身碧水眠。

王國維作品

八十六、李叔同

悲欣交集無人會,未了平生是佛緣。

古道長亭殘照裡,風眠西子水連天。

注:李叔同,字弘一,僧人,法名演演,世稱弘一法師,別號頗眾不一一列舉。善書法、篆刻、詩詞文章、音樂,攻畫,猶以西畫為最,精喜劇。1918年於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從一個風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苦心修行,由來的種種一瞬間如過眼雲煙一刀兩斷,從此人世間少了一個李叔同,弘一法師也奪世而生,這一作為是一切凡夫俗子永遠無法領略的境界。晚年,弘一法師將他潛心佛學的心得整理修訂,以大才子、大學者和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世人展示了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和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人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的醒世名言。弘一法師臨終之時,以“悲欣交集”四字示人,可謂破盡紅塵一切念,詮悟了人生生死的最高境界。其書法遠宗魏晉,而近師八大山人,渾圓樸實,爛漫天真,絕無圭角鋒芒,清朗一歸於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書人合一、人書俱老的極境。

李叔同作品

八十七、於佑任

髯霜拂柳美名傳,俊逸臨風玉樹堅。

破古蒼茫開大道,草書標準立新篇。

注:於佑任,原名伯循,字騷心,號髯翁、太平老人。精詩文工書法,草書最得法,頗有懷素、八大山人筆意,結體結字纏綿婉轉而少連帶牽絲,瀟灑散朗清潤,閒逸莊重。擬將草書標準化,作有《標準草書千字文》等,惜其願未得廣傳。

八十八、齊璜

緣何些許入班門,又作丹青硯上尊。

十里清泉蛙聲起,燕支濡墨落梅痕。

八十九、林散之

靈泉慧悟坐金蟾,飲墨觀毫洗筆簾。

春雨江南煙鎖岸,古碑名帖再添籤。

注:林散之,號江上老人、左耳、聾叟,又署林散耳。自幼年起學習書畫,曾師從範培開、張粟庵、黃賓虹等人。漢魏唐宋元明清皆習之不厭,遍臨百家,遂成其獨特書法特色。散之老人草書別有趣意,下筆不事雕琢,斬釘截鐵,筆勢如龍騰虎躍,生生有氣。用墨則枯溼濃淡,婉約其間,有如美人姿態總可相宜,凸現出攝人心絃的藝術魅力。

九十、白蕉

仇紙恩墨多廢寢,切箋寫蘭醉蘭亭。

筆飛顛沛沖霄漢,素月清空夜點星。

注:白蕉,原姓何,字遠香,號旭如,另署濟廬、復生、復翁。精詩文書畫,行草書才情橫溢。一生只喜二王而多變化,在王書的基礎上參以現代書法技巧,吸古化為我用,避免了食古不化之嫌,形成了雋灑秀美、意遠韻高的書法風格。其於書法浸淫窮構全力,嘗自言為“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由此可人一斑。餘最喜其《題蘭雜稿卷》,此卷縱逸無極,天真爛漫,筆到處出神入化,用墨濃淡相間,如星似點,隨手而來絕無造作之態,盡得王書精神,可稱近現代書法極構。沙孟海《白蕉題蘭雜稿卷跋》雲:“白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夫。造次顛沛,馳不失範。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嗚呼!“筆飛顛沛沖霄漢,素月清空夜點星”,這是我讀白蕉此捲髮出的驚歎。除了書法作品外,白蕉先生還為世人留下了《雲間談藝錄》、《客去錄》、《濟廬詩詞》、《書法十講》等珍貴的文字作品,所以對於白蕉先生,我們僅以書法大師稱之,是不能全攬其藝術才華的。

九十一、沈伊默

帖衰碑盛莫由之,力挽狂瀾絕代師。

竊向山陰尋道士,黃庭欲把換鵝姿。

九十二、潘式(用其原韻)

絕編斷冊沒能亡,殘墨猶香窺二王。

夢放流觴觀曲水,千秋萬代憶書皇。

附潘伯鷹原詩:

古人已去不傳亡,優劣誰堪品二王。

地下右軍如可作,詎將知己許文皇。

注:潘式,字伯鷹,號鳧公、有發翁,卻曲翁,別署孤雲。精詩文書法,最好二王書,草法取之於《十七帖》,人無幾過。真書學褚遂良而入王,筆法凝厚,功力非凡。著有《中國的書法》、《中國書法簡論》等,其中以《中國書法簡論》最為有名。

九十三、徐生翁

為書不與古今同,獨創自然格調工。

知己何求難切悟,毫當利劍破蒼穹。

九十四、吳湖帆

品鑑源流左右逢,勾沉墨海覓仙蹤。

偷閒漫寫心胸事,佞宋詞痕字韻濃。

注:吳湖帆,名倩,本名萬,號倩庵,別署翼燕等。工書畫、精鑑賞、擅詩詞。書風秀麗,筆法雅緻,一點一劃,盡是自家內容,活脫一派才子氣格。其手錄《佞宋詞痕》字俊詞媚,為少有的佳作。

九十五、錢瘦鐵

醉刀椽筆刺田黃,碧水青山入寸方。

小技雕蟲明大道,銅肥鐵瘦總相長。

九十六、來楚生

從來書道妙難窮,提筆沉魚雁落空。

大意千文臨智永,拈刀試石印痕紅。

九十七、鄧散木

八斗才高廁簡樓,幾時明月照蘭舟。

顛逸楚狂思旭素,杜康邀與作春遊。

九十八、高二適

蘭亭駁議動神州,學術探源真理求。

片瓦只磚殘葉裡,丹籤玉錦慰心酬。

九十九、馬一浮

信步閒遊儒佛道,闡揚開示後來人。

放舟東去思紅豆,墨帶禪緣不染塵。

一〇〇、蘇局仙

童顏鶴首寫蘭亭,板浪松身震電霆。

彭祖欲來相對飲,爛柯山裡看松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