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後,為什麼河南省會是開封而不是洛陽?

井蓋遇賊

一,洛陽的衰落

隨著唐末戰亂、小冰期出現和降水線的南移,位於三座城市中最西邊的洛陽率先衰落。 唐朝滅亡以後,就沒有什麼大一統王朝考慮將洛陽作為中心城市了。 唐代後期對北方控制力極差,王室運轉全靠東南補助,開封藉此機會獲利多多,

二,開封的崛起

宋朝開始,當中國的經濟通道從東西向變為東西南北並重時,開封就憑藉龐大的水運系統脫穎而出了。開封的古都屬性令所有缺乏歷史的城市都羨慕不已。

其後的宋朝放棄了建都於長安洛陽,著力於開發開封這座重要的水城。當時的東京汴梁有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從東京城裡穿過,人稱“四水貫都”。 再加上不太穩定的黃河,開封的水運能力一時間達到頂峰。《清明上河圖》中的百萬城內官軍商民,都是依靠複雜的水運系統維持生活運轉。


傻子Kevin

這個主要還是交通原因吧。

我覺得,一般來說選一個地方作首都最重要的是考慮軍事因素,而省會的選地主要是交通因素。比如洛陽、長安能作為都城,因為這兩個地方是軍事要地。

當然,作為國都要養活大量人口,交通差也不行。因此北宋建國初期趙匡胤雖然很想把都城遷往洛陽,無奈因為河水氾濫以及唐末的戰亂,通往洛陽的運河已經廢棄多年,糧運很成問題,最終遷都之事沒能實現。雖然開封作為首都軍事優勢較差但也沒辦法。

宋代以後,開封能成為省會是自然的,因為省會基本不用考慮軍事。而開封有宋代作為國都的基礎,又比洛陽更靠近河南的中心,陸地交通和水運都比洛陽好,成為省會是必然的。可惜,因為京廣線一條鐵路的走向而失去省會地位, 不得不說交通因素太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