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1、結構組成

反擊破由轉子、板錘、打擊板、機架、反擊板、傳動部件等組成,打擊板剛性連接在轉子上。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錘破由轉子、錘頭、錘架、銷軸、機架、破碎板、篩板、傳動部件等組成,錘頭鉸支在錘架上。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2、破碎腔

反擊破的破碎腔較大,使物料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充分利用衝擊作用。相比來說,錘破的破碎腔較小,衝擊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且反擊破為多腔破碎結構,粉碎更充分。

3、板錘和錘頭(破碎原理)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反擊破的板錘和轉子是剛性連接的,利用整個轉子的慣性對物料進行衝擊(自由破碎、反擊破碎、銑削破碎),使其不僅破碎而且獲得較大的速度和動能。板錘是自下向上迎接投入物料進行衝擊破碎,並把它拋到上方反擊板上。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錘破的錘頭是單個對物料進行打擊破碎(自由破碎、反擊破碎),物料獲得的速度和動能有限。錘頭是順著物料落下的方向順勢打擊物料,破碎作用小。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4、易損件耐磨性

反擊破板錘的磨損常出現在迎向物料的一面,其金屬利用率可高達45%—48%。在破碎石灰石時,反擊破板錘磨損不嚴重,但在破碎花崗岩(硬度大,可用圓錐破)時,則需要不斷更換板錘。

錘破的錘頭呈懸垂狀態,磨損發生在上、前、後和側面,相對於板錘,其錘頭磨損更嚴重,錘頭的金屬利用率在35%左右,且轉子體本身也可能受到磨損。

此外,錘破底部篩板若磨損嚴重,隔柵要全部換掉,且更換篩板的工作也比較複雜。

5、出料粒度調節裝置

錘式破碎機調節出料粒度只能通過更換底部篩板實現。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反擊破可通過多種方式調節出料粒度,如調節轉子速度、調節反擊板和板錘的間隙(頂部螺栓調節裝置)等,歐版反擊破通過在下部添加或減少墊片,來調節第三塊反擊板與板錘的間距。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反擊破調節裝置:

調整反擊架與轉子架之間的間隙可達到改變物料出料粒度和形狀的目的。第一、二反擊板通過頂部螺桿調節裝置,若存在第三塊反擊板(歐版反擊破),則通過墊片調節。

以調小間距為例:先鬆開調整墊片的固定螺釘,然後液壓缸動作,推動裡面的彈簧,使反擊板與轉子的間距變小,將外面的墊片裝到裡面,接著鬆開液壓缸,直至限位板卡著裡面的墊片。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6、物料含水量要求

反擊破的進料溜槽和反擊板可配備加熱裝置,防止物料的粘結,因此可破碎含水量較大的物料,且不易出現堵塞現象。錘破則不能採用加熱方式防止物料的粘結,不能滿足含水量大的物料破碎工作。

7、堵料現象

相對來說,反擊破不易發生堵料現象,一是其可配置加熱裝置,防止物料因粘黏而堵塞,二是反擊破底部沒有篦條,產物粒度由反擊板與板錘間的間隙決定,所以在處理含水量過大的物料時,能夠避免破碎溼物料時堵塞篦條的現象。

錘式破碎機配備有底部篩板,增加了堵塞的可能性。

8、破碎比與成品粒型

反擊破的破碎比可達到50以上,成品料顆粒粒形好。在衝擊作用下,被破碎物料往往沿著其脆弱層面碎裂,這種選擇性破碎法,出料粒度均勻,出料呈立方體形狀,細粉料和粉塵含量低。故在需要立方體顆粒的場合,例如,高等級公路的防滑路面,可以採用反擊破來作為終破設備,生產混凝土骨料。

錘式破碎機破碎比一般為10-25,高者可達50,產品粒形針片狀含量較多,含粉量偏高。

9張圖表,10方面對比,解析反擊破和錘破的異同之處!

9、應用範圍

兩者均適用於破碎中硬物料,但反擊破碎機多作為二級破碎設備,而錘破多用於水泥生產線中,可作為石灰石原料破碎設備用,也可在砂石聯產項目中擔任初級破碎設備。

10、使用維護

市場上,先進的反擊破機架部分為三分體結構,只須打開破碎機後部機殼,即可進行更換板錘、反擊板、襯板等檢修維護作業,而且零部件的互換性強,易損件品種少,便於備件的採購和管理。

錘式破碎機的錘頭多,更換一套錘頭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檢修和維護費用較高。底部篩板更換也較為麻煩。

小結

通過以上對反擊破和錘破幾方面的比較分析,您是否對兩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呢?也希望此次對比能為您挑選設備提供一定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