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誰能與千古一帝秦始皇匹敵?

音樂滴滴

首先,秦始皇為什麼能被成為千古一帝呢?我覺得要從這兩方面去考慮:

一對於當時,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戰亂局面,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統。

二對於後世,秦的統一,包括統一後的各項政策(車同軌,書同文,郡縣制等等),為中國以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要稱得上千古一帝必須滿足這兩點條件,缺一不可。首先,他要實現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其次,他還要為後世國家的發展壯大,民族融合提供條件,奠定基礎。

說實話,要同時滿足這兩點條件,除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中國再沒有第二個了。那麼退而求其次滿足其中之一條件的皇帝有哪些呢?

一,漢高祖劉邦

高祖劉邦實現了秦後中國第二次的大一統,並定國號為漢,從此,我們民族有了一個統一的稱號,漢族,就衝這一點高祖劉邦的功績不可磨滅。

二,漢武帝劉徹

結束了西漢前期屈辱的“和親”政策,任用青年將領衛青,霍去病,經漠南之戰,兩次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基本解除了危害漢朝邊境百年的匈奴之患。漢武帝還積極打通河西走廊,加強了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繫,為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和後世絲綢之路的繁華奠定了基礎。

三,隋文帝楊堅

東漢末年分三國,之後經歷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的戰亂,隋文帝終於實現了中國第三次的大一統,“五胡亂華”造成的創傷終於可以得到恢復,雖然隋文帝沒當幾年皇帝,但是大一統的功績不可磨滅。

四,唐太宗李世民

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唐朝特別是“貞觀之治”時期的唐朝,確實是中國古代最巔峰的一個時期。公元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唐太宗為民族融合事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宋太祖趙匡胤

通過“陳橋兵變”登基稱帝,結束了“五代十國”將近60多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中國第四次的大一統。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所以,總結的說,歷史上要完全達到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程度的皇帝是沒有的。


小廖說歷史

至少有一個人是完爆秦始皇的,至於與之匹敵就多如牛毛了。

我們先就軍事與政治分析下嬴政的水平:

軍事:秦始皇一生不曾親歷戰陣,甚至運籌帷幄都談不上,就軍事判斷力而言,唯一一次需要他判斷的滅楚之戰還出現了誤判,在李信和王翦的方案中,選擇了前者,結果以失敗告終,不得不二次作戰。至於滅六國,始皇帝無非是在前人鋪就的道路上繼續走而已,如果沒有秦昭襄王時代的長平之戰,恐怕始皇帝未必能輕易滅趙,如果長平之戰秦國沒能取勝,首先失掉的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其次失掉的是上黨之地,而趙國如果沒有被限制住,將來鹿死誰手也未可知,其實就這一點上秦始皇和昭襄王相比就在伯仲之間,說到與之匹敵的其高祖昭襄王當仁不讓。

政治:而秦所以強大,根源在於商鞅變法,主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其政治才能救遠在嬴政之上,嬴政一生最大的敗筆莫過於為李斯所矇蔽,早起嬴政欣賞韓非卻被李斯所騙而殺韓非,到死後政治遺囑乾脆為趙高聯合李斯篡改,就這一點上,嬴政就不是李斯的對手,一個領導不能駕馭手下反被手下操縱,政治藝術能高超到哪裡?但著並非最關鍵的,政治敏感度嬴政遠遠遜色於嬴渠梁,嬴渠梁重用商鞅改革是抓住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點,商鞅變法與當代的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沒有人亡政息的改革,可見其地位。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根源在於順應了歷史潮流,能夠把握時代脈搏的人其實鳳毛麟角,僅就此點,嬴渠梁足可以稱千古一帝了,若反觀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毫無作為,缺乏制度創新,兼併六國之後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期,此時節全面的政治改革正當其時,商鞅開創的耕戰立國實際是一種軍國主義本質是戰時體制,戰爭結束必須要做出適當調整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秦始皇所做的無非書同文車同軌這些不能說不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沒有發生,正是缺少這種洞見,秦和平時期依然運行戰爭政體很快就亡於暴動,而這種儒表法裡的改革最終由漢武帝完成,就軍功而言,漢武帝遠強於嬴政,嬴政滅六國打得都是老對手,農耕對農耕,社會形態接近,打了幾百年戰術打法熟悉,而武帝的對手卻是相對陌生的外敵而且是遊牧,這是本質的不同,僅此武帝的武功遠優於嬴政,而以政治操縱能力而言,武帝完成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政治能力遠超嬴政,則武帝豈是嬴政可以望其項背的?


以上我們只是簡單分析,就得出了昭襄王,秦孝公可以匹敵甚至超過嬴政,而漢武帝則可以秒殺嬴政,不難想象,匹敵嬴政者多如牛毛。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從中國歷史找答案,而我願意把眼光投向世界。

和嬴政幾乎同時代,至少有一個人是比他強萬倍。

那就是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出生於馬其頓,與秦始皇不曾請歷戰陣不同的是,亞歷山大大帝是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然而他們最大的區別其實是對手,滅六國之戰,用賈誼的話說是“奮六世之餘烈”很有點水到渠成的味道,以秦國國力之強,沒六國不過是恃強凌弱,但是亞歷山大則是截然相反,他的一生就是不斷地以弱勝強,一少勝多,而且都是披堅執銳親自指揮,就軍事才能而言,亞歷山大完爆秦始皇。

馬其頓的餘業無非兩世,在亞歷山大的父親菲利普之前,馬其頓還不過是希臘人的小弟,但父子兩代的經營,馬其頓已經實現了由小弟到大哥的轉身,不僅如此他征服的波斯面積是希臘的五十倍,僅就領土擴張來說,嬴政至少要滅五十國才能與之匹敵,而這還沒有計算被亞歷山大征服的埃及。

亞歷山大師從亞里士多德,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甚至模仿阿喀琉斯與獅子搏鬥,這是後世流傳的亞歷山大與獅子搏鬥的繪畫,就成就而論,亞歷山大完全可以稱作神話級傳奇英雄,其一生以少勝多未嘗一敗,30歲就開創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若談到政治,秦始皇一味剛猛不知變通使秦政失於嚴苛,而亞歷山大則是通過軍事征服把希臘文化帶到了他已知的世界。和始皇的焚書不同,亞歷山大圖書館和亞歷山大燈塔雖然都不是亞歷山大所建,但是誰能說托勒密王朝不是亞歷山大的遺產,不是亞歷山大精神的寫照。

以上。


司馬牛腩

如果說還有誰像秦始皇一樣,對後世中國影響深遠的話,隋文帝或許是一例。

秦始皇繼承秦國曆代君王的雄心,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花費十年時間消滅中原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400多年的動亂。統一中國後,又北擊匈奴,修築長城,屯軍十萬,開發嶺南,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文治方面,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收天下兵器鑄金人。為大一統帝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中央上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設置郡縣制。廢除了過去的貴族分封制,所有權力集中於皇帝手中,這些制度影響中國2000多年。



隋文帝楊堅以外戚身份篡奪北周江山建立隋朝, 又很快攻滅南面陳朝,結束中國自西晉“永嘉之亂”到隋初近300年的分裂。統一中國後,對北方逐漸強大的突厥,採用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使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東突厥內附隋朝,尊楊堅為“聖人可汗”,西突厥在隋朝打擊下也不能為患。


隋朝之前的北周上層貴族都有鮮卑化的傾向,楊堅即位後立即恢復漢姓,在全國力行漢化,還重金從全國蒐集文化典籍。在人才選拔上廢除過去的九品中正制,首開科舉制先河,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才廢棄。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上精簡機構。制定《開皇律》,廢棄宮刑、車裂等酷刑,完善了封建五刑制,這些制度都為唐朝所繼承。

美國人邁克爾·哈特在他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中,秦始皇和隋文帝都在其中。秦始皇和隋文帝真的很相似,秦朝和隋朝都結束了中國長久的動亂,雖然都二世而亡,卻對後世影響深遠。


顧前史而言今

中國歷史上兩百多位皇帝,能在歷史上留濃墨一筆的卻為數不多。

秦始皇,絕對的千古一帝。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北卻匈奴。

書同文,車同軌,修建長城,奠定了未來中國大一統的的基礎。

李白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漢武帝,中國版圖第一次大擴張


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統一。

開闢絲綢之路。



隋文帝,統一分裂數百年之久的中國,開創科舉,建立三省六部制。


隋之前,中國分裂數百年,隋文帝統一,漢文明覆蘇,避免了中國走向如同歐洲一樣的散入亂麻民族國家。開創科舉的重要性更不用說,三省六部一直延續要清朝滅亡。



唐太宗,天可汗。


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後面的帝王就算了,當朝太祖不再題內。


王茜穎1

在歷史上有一個人能和秦始皇相比,甚至是超過秦始皇!

他就是治理洪水的大禹。

大禹有三大功績無人可比:

1,治理洪水。在4000多年前,中原洪水漫天。大禹臨危受命,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理了水患。從此,中國人知道人定勝天。

2,劃分九州。大禹之前,天下一片混沌,誰也不知道中原有多大,利用治水的機會,大禹考察全國,將天下劃為九州,從此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

3,建立王朝。大禹通過治理洪水將天下人團結到他周圍,等他老的時候,就沒有實行禪讓制,而是把位置傳給了兒子啟。從此中國開始進入父傳子家天下的王朝階段。

就憑這三大功績,大禹稱得上所有君主的楷模,比秦始皇有過之無不及!


歷史風暴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將四分五裂的中國第一次真正的統一起來,做出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能和秦始皇匹敵的歷史人物並不多,在我看來有三人有這樣的資格。

第一個是夏禹,夏禹治水並不是他可以匹敵秦始皇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度的王朝,並且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使家天下的概念開始出現,並且形成了國家的概念。

可以這麼說,沒有夏禹就沒有國和家。

(夏禹圖片)

第二個是漢武帝,他最大的貢獻也不是擊敗了匈奴,而是在漢武帝時期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戰爭的勝利,漢族形成了。漢族成為後來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武帝可謂是功不可沒。同時,在漢武帝時期的獨尊儒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中國人兩千餘年。

可以說,沒有漢武帝就沒有漢民族。

(漢武帝圖片)

第三個是武悼天王冉閔。西晉八王之亂使得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部落為首的塞外遊牧民乘機入侵中原,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極為黑暗的一段五胡亂華時期。當時五胡對中原地帶的漢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堂堂大漢民族在這期間幾近亡國滅種。而這時,冉閔站了出來,他面對強大野蠻的五胡,頒佈了《殺胡令》,以一國之力驅除了數百萬的胡人,使得漢民族最終沒有被奴役毀滅。保留了漢民族的火種傳承沒有被中斷。對比一下古代印度我們就可以知道冉閔的貢獻(瞭解古印度歷史的人應該知道,發明了阿拉伯數字的古印度,創造了輝煌歷史的古印度,卻因為阿拉伯人的入侵而中斷了民族的傳承,原始住民被入侵者奴役)


可以說,沒有武悼天王冉閔漢族可能會因此滅亡。

(冉閔圖片)

這三個人都有著匹敵秦始皇的貢獻。


史之旅

要說歷史上有誰能與始皇帝匹敵,恐怕挑不出幾個吧。要找出能與秦始皇匹敵的的人,就要先了解始皇帝的千秋偉業。首先,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基礎。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皇帝制。修長城通馳道。可謂是功德無量。



再說始皇帝那個年代,我認為無人能與他匹敵。什麼劉邦,項羽,一個是鑽空子的里長,另一個只能撐匹夫之勇。都不能與始皇帝匹敵。

再看後代,我認為隋煬帝可與始皇帝相提並論。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二者都是功績滿身,卻都是急於求成了,想要成就巨大的功績,鬧的民不聊生。但他們的成就不可忽視。


大家認為誰還可以與千古一帝秦始皇相匹敵,請留言討論。


橙紙袁


我個人覺得能與秦始皇比肩的只有他一人也,那就是漢高祖劉邦是也!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對於劉邦並沒有好感,會覺得劉邦德行不端,為人太厚黑!相反現代人對於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項羽卻極是喜愛。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天下苦秦久已,百姓苦不堪言,每個人都生存不易,並不能用現代的道德來綁架古人!劉邦的厚黑並沒有錯,項羽的英雄氣概傳揚至今,也只能令人嘆惜!怪只能怪在他太過年輕氣盛,優柔寡斷,沒有劉邦的厚黑。當時的劉邦比項羽大了整整24歲只比秦始皇小3歲!從這看來薑還是老的辣啊!

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以劉邦的勝利結束!從此劉邦開闢了一個自始皇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帝國——漢 在漢的統治下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民族漢族,此後的幾千年一直站在世界民族之巔!

我認為能與秦始皇一併稱作千古一帝的唯有漢高祖劉邦。


音樂滴滴

說說我的看法吧,在歷史上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但還有一位人物也被稱為千古一帝,毋庸置疑他就是康熙。

1、從親政時期來說,康熙年少便立為帝儲,康熙六年,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不過少年皇帝皇帝可並不好當,輔政大臣鰲拜一直虎視眈眈,不把少年康熙放在眼裡,竟然在康熙親政大典十天之後,擅自私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並且自立一等功,虎狼之心,昭昭於世。


2、從政治期來說,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開始削藩,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提反清復明,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緊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反。


3、康熙王朝,太子的更迭相當令人大跌眼鏡,在他晚年的時候,更是上演成九子奪嫡的好戲,最終四阿哥脫穎而出,是為後來的雍正帝,而雍正帝在位十數年,勤政愛民,是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三千阿修羅

對不起,古今中外找不到!原因在於1,武功,搞定春秋戰國幾百年的紛爭,統一了。(打破舊世界還開創了新世界)2:文治思想: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給大一統的的政治制度創新創造了土壤。鍛造了強大文化的初步模型。3:制度創新,以一個國家政權之力強制帶領華夏由分封制度走向大一統穩定的中樣集權制度。而且這種中央集權制度的生命力非常之旺盛。到現在這種制度還是非常先進。因為這種制度創新滿足了國家社會個體對於世界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渴求。前2是一般開國皇帝的必備套路,第三個太高難度。很多人嘗試都玩的不算很好,玩的最接近的也就是隋楊廣的科舉制度,幾乎也是強力的加持了國家政權的穩定和發展,因為精英階層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了更寬廣的來源,社會也相對更公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