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琐碎事,其实可以做出高逼格

最近,很多新入职的年轻朋友跟我抱怨工作的事,说都是些琐碎单调的事,没什么好做的,做也做不出成绩。真的吗?我不这样看。我觉得只要换个角度看这事,换个态度做这些事,可能对工作的认知,就会完全不同了。


有些琐碎事,其实可以做出高逼格

每个人都有很多琐事需要处理

相信很多人有在家收拾东西的经历。房间里,很多东西,你收拾了一轮,把它们放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各种以前放起来的东西,或者一些新的其它的东西,又冒出来了,于是,你得再收拾,把它们再放起来。

实际上,这种在家里收拾东西的过程,跟我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过程类似。经常有很多问题,不重大,也不小,总是会冒出来,你总得花时间去处理。相信不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事情,每天都必须去做,虽然这类事情不特别耗费精力,乃至很琐碎,但总会占据你的时间。

比如,你是个文员,有很多的文件要送给老板审批,而开闭很忙,有时候在找人谈话,有时候却又出差去了,有时候可能在接待客户,结果,在你手上积累了厚厚一叠文件,无法签出来,有些甚至是紧急的文件和表达。而你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常常等在领导门口,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

比如,你是个设计部门主管,总有人不断来找你,要跟你沟通问题,要跟让你帮忙,要让你改这改那,一天总会有那么十几次,虽然每次花的时间不多,也就几分钟到十来分钟,但你的思路一旦被打断,再进入 状态,可能要再花十几分钟时间,这样的浪费加起来,每天大概要也浪费你不少时间吧。

怎么办?有些人忍受着,觉得着就是日常工作啊,忍受着,做吧。还有些人,觉得这类工作很讨厌,久而久之,堆积起来,就变成了对这份工作的讨厌,从而导致对其它的工作也失去热情。

说老实话,如果是这样,还真有点得不偿失。这其实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有也不是哪类工作就一定好,哪类工作就不好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有问题,应该检讨的是我们自己,调整我们的心态和做事情的方式,而不是工作本身。

有些琐碎事,其实可以做出高逼格

有些琐事,确实可以不做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5S吧?5S中第一个S,讲的就是整理。整理的目的是把事情分类,然后,将不要的东西予以丢弃,要的东西加以保管。

在以上我举的例子中,看出来了吗?我们所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没有把那些做起来没价值且影响我们效率和时间的事情分类,并进行处理。我们只是像收拾房间一样,接受了它们。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们还会再来,再度出现,就像我第一个例子,那些物品还会再度占据我们腾出来的房间,并把它们填满,让我们再次陷入收拾和整理中。

怎么改善?唯有丢掉用不到、多余的物品,才能真正一劳永逸解决。

实际上,在工作中,我们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无法什么事情都做,也无法事事都做好。

专注于自己能做的、想做的事是必须,但只是会做是不够的,应该同时也要注意及考虑到什么是次要的,是可以暂时不用做,可以搁置的,或者调整做的时间、空间次序的,甚至有些,干脆可以舍弃掉不用做。

一个会工作的人,先要明白,在既定的时间遇与能力范围内,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任何工作,都是要看工作成果的,没有好的成果,即使过程中做得多辛苦、累人,都是白费。

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学会将任何影响我们重要工作的事情,都尽量排除。有时,多做并不能加分,会做才行。

就拿收拾房间这件事来说吧,你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机械地重复去收拾,而是在收拾的过程中,分类固定各种物品,不常用的移走,常用的留下来,有些长期足怎么用的,干脆舍弃掉。丢掉它们,就不会再回来了。舍不得丢,觉得什么东西都有用的结果,就是,你总要浪费时间在不断整理无用的事情上。

如果丢了,可能会一时心痛,但可以避免再去收拾无意义的东西而耗费时间,同时,也会警示你,未来添置东西的时候,少添置那些无用的东西。比如一两年才用一次的东西,干脆就租来用好了,钱少,又不负管理之苦。

而那位设计主管要做的事,是需要调整与其它部门沟通的方式。比如,他可以尝试与其它部门沟通,调整沟通的时间窗口,比如,规定除非紧急事情,否则,每天不要去打搅设计人员,只在每天下午四点半开放沟通窗口,其它部门有需要沟通的事情,在这个时间段集中处理,这样既可以保证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持与其它部门的流畅沟通。

这种做事的方式,其实就是合并同类项,改变做事的思路,将看似单个的事情,集中在一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从中找到规律,一下子做一批都见效的事情,将那些无效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干脆削减掉。这样,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升,与你配合的同事和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是真正的多赢。

有些琐碎事,其实可以做出高逼格

有些琐碎事,其实可以做出高逼格

虽然上面我给出了一些琐碎事情的处理方法。但实事求是地讲,即便是如此,你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处理。毕竟,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琐碎事构成的。

在很多人眼里,乔布斯非常了不起,是牛逼的大人物吧?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很多职场上的小年轻们看不起的小事情,琐碎事情。比如,他非要让Mac的金属机壳看起来,要有透光的效果,怎么实现的呢?最后是在金属上钻了一排非常非常细小的孔,这样光能透过来,金属就像透光一样。他面试工程师,一个工程师展示文件的时候,鼠标移到文件夹上,文件夹上会有放大的效果,他就移到了Mac系统里。即便是发布会上用的PPT的演示,他也要反反复复排练很久,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反复走每一步,直到自己觉得完美为止。

正是在这种所有人不在乎,觉得无所谓的细节和琐碎事情上,他一个一个去抠,一个一个反反复复更改,才有了后来让世人惊艳的iPhone和iPad。而那个让世人觉得像天才一样的乔布斯,其实不是用大事成就的,反而全是这种细节堆砌出来的。只不过他跟别人的区别是:别人将琐碎、重复的事情,做得琐碎、重复且无聊,而他,却都做出了高逼格。当高逼格的琐事堆积起来的时候,就成就了他的牛逼。

不独乔布斯是这样,我见过的所有优秀的人,其实都是这样。比如,我认识一个做PPT的人,初看他做的PPT,非常惊艳,觉得非常漂亮,构图大气,制作精美。觉得他真是个天才。有天,我去拜访他,他正在做PPT,于是我留在那里看了半天。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居然连一页都没有做完,都是反反复复在调一张图片的位置。原来,他那些被很多人疯传的PPT,每份大概都要花3-5天,长得甚至要一周。我也才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些精美PPT,是靠这么无聊和琐碎的方式做出来的。

世界上,无论外面看起来多么的靓丽和漂亮的工作,内里,都夹杂着很多一成不变的事情。想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最扎实的方式,就是反复不停地练习,不断重复去做,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才能一步步前进,一点点改进。只有当经验和技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成为专家和达人,才可能有机会去做大事。

是的,大部分的工作的工作充满了麻烦与无聊,乃至可能还有痛苦,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将会决定你在职场上的高度,如果做不了麻烦与无聊的事,你就很难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达人,很难获得高薪和尊重。

所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多思考和观察这项工作的整体脉络,了解这其中的意义,就能进一步把自己放进去,并透过这项工作展现自我价值。面对琐碎单调的工作,与其抱着负面的心情和糟糕的情绪看待这件事,还不如转换想法,用第三者的观点去看待。

即便是你不想成为专家,只是想在职场上好好生存,也需要去培养可以持续做一件事情的耐心与方法,然后尝试从中找到工作和乐趣,否则,职场对你而言,将会变成漫漫畏途,道阻且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