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憑什麼成為華語樂壇歌神

張學友(Jacky Cheung),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

張學友憑什麼成為華語樂壇歌神

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93年發行的專輯《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臺灣的銷量紀錄。1995年起連續兩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1998年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第一位香港歌手獲得此獎,此後也只有陳奕迅兩次獲得過),2001年獲得第23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香港樂壇最高獎項,四大天王目前只有張學友獲得),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舉辦“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打破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張學友憑什麼成為華語樂壇歌神

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當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至2009年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

主要獎項: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 、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ChannelV最受歡迎亞洲藝人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第32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張學友憑什麼成為華語樂壇歌神

張學友是流行音樂領域的巨星和先行者。他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20世紀90年代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盪。

由於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因此他的巔峰時期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很大的時期。他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和媒體的關注;美國權威的音樂雜誌《告示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

張學友憑什麼成為華語樂壇歌神

張學友沒有特別擅長的音樂風格,因為他能夠演繹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雖然他的歌曲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

代表作品:遙遠的她、月半彎、李香蘭、吻別、一路上有你、祝福、情書、如果這都不算愛、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心如刀割、每天愛你多一些、慢慢、等你等到我心痛、相思風雨中、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我真的受傷了、頭髮亂了、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如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