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侄子李經羲:鮮為人知的短命總理,上任幾天就下臺

提起李經羲,很少有人知道,但提起李鴻章、蔡鍔、朱德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又很少有人不知道。李經羲正是李鴻章的侄子,末任雲貴總督,對朱德、蔡鍔有知遇之恩,後來當了幾天的民國總理,可以說是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

李鴻章侄子李經羲:鮮為人知的短命總理,上任幾天就下臺

對朱德、蔡鍔有知遇之恩

李經羲(1859~1925年),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弟李鶴章的第三子。李經羲早年做過道臺、布政使,後來也出任過一省巡撫,從政生涯穩中有升,但也絕非平庸之輩。

1909年2月,李經羲升任雲貴總督,此時距離清朝滅亡只有三年。在任上,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開辦了雲南講武堂,併兼任講武堂總辦。他曾對學員們宣佈,他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可以不辦。這個講武堂由李根源任協辦,由清廷出錢舉辦,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後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也正是在這所講武堂裡,一大批推翻清朝、甚至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軍官被培養出來,其中有兩個著名人物,一個叫朱德,一個叫蔡鍔。

據記載,朱德早年家貧,來報考講武堂時,因無川資,就邁開雙腳,從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講武堂時報考時間已過,門衛不讓進,朱德便與門衛大聲分辯。適逢李經羲那天正在講武堂巡視,聞其聲派人前來查看。當知道此人是從四川步行到昆明來求學時,料其將來必有大作為,於是當場決定,破例錄取。朱德後來多次跟人提起過此事。

對蔡鍔,李經羲不光是知遇之恩,可以說是特別對待了。當年蔡鍔不得志時,是李經羲把他弄到廣西,給了他良好的發展機會;他受廣西革命黨人排斥之際,又是李經羲把他召到了雲南,並且頂住種種壓力,請朝廷任命他做了協統。蔡鍔在他眼皮子底下進行革命活動,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看見,有人提醒他:“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他也置若罔聞。蔡鍔身處困境時,李經羲還資助他500塊銀元,並收過他的門生貼子,甚至將人家揭發蔡鍔反朝廷的密信拿給他看,勸其謹慎從事。

李鴻章侄子李經羲:鮮為人知的短命總理,上任幾天就下臺

拒當雲南都督的遜清遺老

1911年10月30日,醞釀已久的雲南起義爆發。11月1日,雲南軍政府宣佈成立,公推蔡鍔為雲南都督,李根源為軍政部長兼參議院院長。身為起義軍領袖,蔡鍔並沒有狂熱到不念舊情。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新宇在《蔡鍔的情和義》一文中稱,蔡鍔首先想到的是動員李經羲參加起義,請他做雲南都督。但是,李經羲堅拒,說:“身為朝廷命官,豈能以下犯上?”蔡鍔只好把李經羲全家送出雲南。據當事人回憶,李經羲是坐著轎子去車站的。蔡鍔當時已是雲南軍政府的都督,卻跟著轎子步行,一直把總督送到車站。為了防止意外,他又派了一連士兵隨車護送。這在風雲激盪的革命年代,實在是一段佳話。

李經羲離開雲南後,經過越南、香港,輾轉到達上海。剛下火車站,就被革命者的軍隊強行剪去了辮子。當時上海是革命的中心,李經羲在這裡畢竟不自由,於是他和不少遜清遺老一樣來到了青島。也正是在青島,李經羲收到了袁世凱的橄欖枝。原來當時袁世凱靠耍手腕獲得了民國大總統的位置,眼見一批遺老天天要復辟清廷,罵他是“曹操”、“王莽”,實在受不了,於是從這些遺老中選出幾個來裝點門面。李經羲被封為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

李鴻章侄子李經羲:鮮為人知的短命總理,上任幾天就下臺

擔任民國總理不到10天

1917年,袁世凱去世才一年。郎早正、郎章正在《李經羲:亂世中的“短命總理”》一文中介紹:黎元洪任總統後,與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在府院關係、制憲及對德宣戰等問題上矛盾尖銳。1917年5月28日,黎元洪為排除段祺瑞的勢力,特向國會提名李經羲為國務總理。黎任命李組閣,是安定北洋派、拉攏張勳的一種手段,因為李經羲也一向注意與北洋將領的關係,且他在雲貴總督任時,張勳是其下屬,並獲得眾參兩院的通過。

5月29日,跟段祺瑞關係密切的倪嗣沖首先宣佈安徽獨立,隨後河南、浙江、山東、山西、奉天等省紛紛宣佈獨立。在一片反對聲中,李經羲嚇得躲在天津租界不敢進京就職。在黎元洪的一再催促下,李經羲提出必得有張勳進京保駕,才能就職。迫不得已,黎元洪接受張勳進京調停的建議,並被迫於6月12日解散國會。6月14日李經羲在張勳陪同下乘專車到達北京。6月22日才通電正式就任國務總理一職,同時兼任財政總長。

然而張勳的意圖在扶持清室復辟。7月1日,張勳等人在養心殿叩見清遜帝溥儀,演出了一場復辟的鬧劇。身為國務總理的李經羲,在張勳復辟的鬧劇中未曾表示反對,也未撈到任何好處。在7月2日化裝成運煤工人,從東交民巷六國飯店東頭的“水門”逃出,乘上火車直奔上海,被世人稱為“五日京兆”。李經羲國務總理任期在理論上從1917年5月28日國會通過到7月2日止是35天,實際在任不到10天。

曾孫李道豫曾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歷經張勳復辟的挫折之後,李經羲回到上海,淡出政壇。位於上海威海路重慶北路路口的儲能中學,過去曾是一處大花園豪宅。李經羲最後的15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所幸的是,李經羲的後人卻都沒有辜負李氏家族的門楣。據作家宋路霞《上海望族》記載,李經羲有兩個兒子,李國松與李國筠。大兒子李國松似乎是繼承了老太爺的“忠君”傳統,一生不做民國的官,只在家閉門讀書、課子、研究古物,家產也全交由管家料理。對其父赴京任職民國亦大不以為然:你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怎能隨俗去食“周粟”?1948年率家小回到上海。此時老房子已賣掉,家道中落,全靠出售文物藏品以解窘境。

李經羲的二兒子李國筠,似乎繼承了老太爺的“革命細胞”,曾南下廣州,出任了廣東巡按使和廣西巡按使以及參政院參政、大總統府顧問、大總統府秘書等職,在位清廉勤政。別人都視巡按使為肥缺,而李國筠任職期滿返上海時,卻兩袖清風,拿得出手的只有當地士紳送他的300盆蘭花。最值得一提的是,李經羲的曾孫李道豫,後來成為中國駐美國大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