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安到洛陽官道連昌行宮在哪裡?

鳳凰3821

據中央研究院院士嚴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圖考》考證,隋唐時期,從西京長安到東都洛陽的道路是當時最重要的道路之一。隋唐兩代諸位帝王,特別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經常通過兩京大道往返於長安和洛陽之間。因此,當時的御路官道上除了眾多的驛站,還有不少寺廟道觀和帝王行宮,“兩京道上行宮甚多……屋宇千餘間……行宮當大道。”



其中光是福昌、壽安(宜陽)相鄰兩縣就有蘭昌宮、福昌宮、連昌宮和興泰宮。白居易《西行》一詩有云“壽安流水館,硤石青山部。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可見是樓宇相望,連綿相接。

這些行宮就是供帝王中途休息娛樂的場所。當中規模較大的要數位於陝西境內的華清宮、河南境內的連昌宮和興泰宮。


在今天的河南宜陽縣西部有條連昌河,發源於陝縣崤山山脈,流經洛寧縣,於宜陽縣三鄉鄉注入洛河。連昌河唐代稱昌水,在今三鄉鄉北由河谷流出,故有昌谷之稱,昌谷是唐代大詩人李賀的故鄉。

連昌宮,顧名思義與連昌河有關,枟新唐書.地理志記載:河南府壽安縣“西二十九里有連昌宮,顯慶三年(公元658年)置。”壽安縣治就在今宜陽縣城。宋代邵雍在《故連昌宮》一詩中寫道:“洛水來西南,昌水來西北。二水合流處,宮牆有遺壁。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陳跡。空餘女幾山,正對三鄉驛。”光緒宜陽縣誌:“三鄉鎮北,後有塔,相傳為唐連昌宮故址”。


2007年7月,有專家對三鄉鄉進行實地考證,發現有唐代板瓦、簡瓦、條形磚、磚雕等遺物,存在著大量的磚瓦堆積。證明該處就是連昌宮的遺址。


高山流水品歷史


連昌行宮,是唐代皇帝行宮之一,也是唐代最大的行宮之一,是隋朝大業年間建造的,故址在河南府壽安縣(遺址在現在的河南宜陽富昌村)西十九里。


據說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曾到過此遊玩。這座行宮從隋朝大業年間初創,到唐肅宗年間被廢置,連昌行宮見證了約150多年的歷史變遷。


唐代大詩人元稹曾寫過一首關於連昌行宮的詩《連昌宮詞》。這首詩敘述了連昌行宮的興廢變遷,反映了唐朝自唐玄宗時期至唐憲宗時期的興衰歷程,探索了安史之亂前後朝政治亂的緣由,表現了人民對再現昇平、重開盛世的嚮往和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的強烈願望。

安史之亂後,連昌行宮成了廢墟。唐玄宗戰後又一次路過連昌行宮,看到的是玉榻傾斜,香案生菌;楊貴妃當年用的梳洗臺已被破壞,人去樓空。唐玄宗睹物思情,揮淚離去,從此連昌宮便徹底黃廢了。


歷史發源地

連昌宮,唐代皇帝行宮之一,公元658年建,故址在河南府壽安縣西十九里。唐元稹寫過連昌宮詞,又名蘭昌宮,玉陽宮。《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駕臨連昌宮時南望女幾山而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