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粵港澳大灣區

2017年“兩會”提出後

便備受世界矚目

如今終於傳來重大好消息

↓↓↓↓↓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54日,

香港文匯報率先“透露”

全國政協常委、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

大灣區規劃細則將於5月底出臺

並暫定於611日舉辦宣講會

自此,

世界將誕生出一個超級灣區

這意味著,

中國經濟重心格局將發生鉅變

接下來,

粵港澳規劃及相關區域

將開啟全面開掛模式

超乎你的想象!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

5年內或成“全球灣區”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從面積、人口、GDP總量等方面,對標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三大灣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初具世界級灣區規模。據2017年統計數據,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遠超舊金山灣區,逼近紐約灣區

如果拿一個國家來做比較,它的經濟總量已經逼近了位於全球GDP排名第10名的加拿大,按這樣的發展勢頭,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在5年後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灣區。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深圳、廣州、佛山、肇慶、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九個廣東省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

可謂9+2”二區九市構成世界級城市經濟群。

利好得到進一步“佐證”,據證券日報消息,近期,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透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最新動態,他表示: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出臺,國務院在作最後修改,預計5月正式公佈

值得關注的是,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已經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歷時9年的港珠澳大橋將於7月1日前正式通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實施之後,將給各灣區城市帶來新的重要利好,區域內主要城市間有望形成“1小時生活圈”。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截至目前,珠三角今年已有

12條地鐵準備開工!到2020年,大灣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總體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將建成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而根據南方都市報今天(5月14日)報道,香港高鐵可以直接停靠深圳、廣州等5個站點,這標誌廣深港高鐵邁入實質意義的新階段,香港客流、物流、資金流直接進入內地。

——

三大“一線城市”的價值重構

“一路一帶”戰略上升為“國家級”三大規劃之一,而粵港澳灣區則是“一帶一路”戰略最重要的關鍵節點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之所以“亮眼”,是因為這裡集中了中國三大“一線城市”,是市場經濟機制最完善的區域,也是當前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

談到“一線城市”,大家公認的說法是北上廣深,如果算上港澳臺,香港肯定入選,而臺北的綜合實力有被杭州、成都全面超越的跡象。

5大一線城市,3個匯聚於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離內,這不僅是中國的城市奇觀,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見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24萬億美元以上,已經是人口和經濟體量最大的灣區經濟之一。那麼,在此背景下,

粵港澳灣區的提出和落地,將帶來哪些結構優化和聚合效應呢

首先,引發金融中心格局改變。深圳前海未來極有望承接香港金融中心職能及深圳CBD功能的地位,地位並不亞於陸家嘴。

其次,各有分工,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個重要特徵是沒有明顯的核心城市,經濟呈現多極化趨勢,沒有“一極獨大”的區域龍頭,經濟結構最健康。

政治中心——廣州;

創新及金融中心——深圳;

環繞一圈的強三線城市,經濟各有特色、互不相讓;

除了港澳外有南沙及前海兩大自由貿易區;

同時有三個世界級大港:南沙港、鹽田、香港;

三大機場.....

粵港澳灣區的未來,極可能類似於舊金山灣區的發展趨勢,分工明確,產業全面開花。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出現了大都市圈化的雛形,建成區連成一片,深圳周邊的東莞、惠州、珠海房價已經得到反映。

第三,基礎交通構築灣區城市群空間骨架。十二五規劃-十三五期間,粵港澳灣區的軌交網絡已經基本形成,南北兩端的香港、深圳到廣州只需要0.5-1小時,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9年建設和無數世界級技術難題攻關,港珠澳大橋於2017年7月7日主體全線貫通,即將於今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屆時,珠海至香港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

港珠澳大橋在珠江口形成了連接深港廣佛珠澳三大經濟圈的閉合快速路網,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空間結構的重要骨架,充分打開了大灣區發展的想象空間

第四,發揮民營經濟總部聚集效應,激發最強創新能力。粵港澳大灣區移民基因、束縛最少,超強民營經濟總部聚集,創新能力最強。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以美國灣區為例,舊金山及洛杉磯是美國移民流入的首選區域,使得人口紅利持續,相對於美國傳統經濟重心東北部,當地經濟保持長久的活力。

舊金山地區也是美國創新和創投之都,距離舊金山市區往南60公里的硅谷,有著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總部群(蘋果、FB、英特爾等)。

相對而言,粵港澳灣區也是中國省外移民人數最多的地區。從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看,廣東省已經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

粵港澳地區也集中了中國最著名的科技公司,包括騰訊華為中興大疆科技比亞迪網易等。以深圳為代表的移民城市造就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民營經濟巨頭,深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中國大陸各城市首位,作為中國版的硅谷並不為過。

——

“深港”雙核下的深圳時代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市總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大關,達到100594億人民幣,摺合15976億美元,繼續朝著世界級大灣區闊步前進。

11市具體表現如下:

No. 1 深圳GDP 22438億增速8.8%

No. 2 香港GDP 21800億增速3.7%

No. 3 廣州GDP 21500億增速7%

No. 4 佛山GDP 9500億增速8.6%

No. 5 東莞GDP 7580億增速8.2%

No. 6 惠州GDP 3830億增速8%

No. 7 中山GDP 3500億增速7.5%

No. 8 澳門GDP 3102億增速10.9%

No. 9 江門GDP 2600億增速8%

No. 10 珠海GDP 2554億增速9%

No. 11 肇慶GDP 2190億增速5%

很顯然,“港深”是大灣區絕對的中心。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另外兩項指標也支持了這一點:

第一,在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名單裡,深圳匯聚了7個世界500強總部(平安、華為、招行、萬科、恆大、正威、騰訊),香港匯聚了6個(華潤、聯想、來寶、友邦、怡和、長和),廣州2個(廣州汽車、南方電網),佛山2個(碧桂園、美的)。

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級的股票交易所,其總市值、流通市值、IPO數量和金額,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還是全球公認的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運中心、物流中心。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寧波+舟山”第四)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深圳正在縮短與香港的距離,並且有超越的趨勢!

這不僅僅是指GDP。主要看的是:第一,資金競爭力;第二,人口競爭力;第三,科技競爭力。

2000年末的時候,香港匯聚的資金總量是3.69萬億,廣州是0.62萬億,深圳是0.32萬億。當時香港是廣州的6倍、深圳的12

但16年下來,到了2016年末,

香港只有深圳的1.55,而深圳反超了廣州。2017年,深圳依靠科技創新優勢重新煥發活力,一舉超過廣州、香港。

去年上半年,深圳“資金總量”的增速超過10%是“北上港深廣”五大一線城市裡增速最快的

深圳的PCT國際專利數量,已經連續16年全國第一,而且基本上佔全國一半,遠遠超過香港。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進入2017年世界500強的企業名單就會發現——廣州的恆大,剛剛把總部遷到深圳;而“香港的華潤”,也在把總部的很多部門遷往深圳。未來華潤在香港,只會保留一個象徵性的總部。至於聯想,那本來就不是香港的企業,是北京的。而李嘉誠的“長和”註冊地已經搬離香港,整個家族也在淡出。

所以,用不了幾年,香港的世界500強總部數量將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事實上,深圳擁有的500強總部,已經相當於印度;深圳獲得PCT專利的數量,也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間建立了兩個合作區: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傳授金融開放和管理經驗

未來在河套地區,將是深圳帶著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

“環深”城市持續爆發

由於上海和上海自貿區的存在,金融上的開放很難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未來最值得期待的大灣區項目,恐怕還是基建方面的

而大灣區最值得期待、最有價值的項目,大多都圍繞著深圳和臨深城市之間。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鐵以及深圳和東莞、惠州之間的城際鐵路、地鐵等等

這些意義更為重大,並將影響到格局和資產價格的項目,恐怕主要在“環深”的內地城市之間。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相比廣州,深圳面積更小,只有廣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匯聚的經濟動能(以“資金總量”為標準)是廣州的大約1.4倍,自己面積太小無法承載,只能外溢。

在這個過程中,東莞、惠州和中山都將顯著受益。事實上,在這些城市新房成交量上,60%都是深圳客在買

廣州總量偏小,面積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邊城市跟廣州實現更加便捷的互聯互通,恐怕還是被“吸走資源”的機會更多一些。

粵港澳大灣區,將給所有的區內城市都帶來紅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哪個城市獲得的機會更大?接下來就來排個序。

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是珠三角的升級版,這個版本並非是簡單地擴大面積,而是從各城市的產業、功能、定位、資源出發,通過統籌規劃、臨近融合、鼓勵合作等方式,使得大灣區內部城市間各司其職、各盡其能,

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達到1+1>2 的效果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

深圳是國內金融中心、科創中心、航運中心(深圳集裝箱吞吐量超過了香港和廣州);

廣州是貿易中心、區域的文化、醫療、物流中心。

廣州處在珠江口"A" 字形尖上,深圳和香港都處在珠江口東岸,從大格局來看,廣州→東莞→深圳→香港是大灣區黃金中軸線。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東莞或成11城中最受益城市

中國5大一線城市,3個在珠江口。能夾在三大一線城市之間的,只有東莞。所以東莞是左右逢源的城市

其西部區域(比如虎門),正好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軸線上,這個軸線從香港開始,途徑蛇口半島——前後海——寶安中心區——深圳機場——虎門,最終抵達廣州南沙、廣州市區。而東莞的西部,恰恰在黃金軸線的中間位置。

另外,東莞是製造業中心,地緣優勢明顯,且營商成本相比於香港、深圳和廣州低很多,相比於其他城市有承接三個大哥產業轉移的基礎優勢和距離優勢,未來東莞很有可能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僅次於港深廣,領航第二層次城市。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有人會問,為何在珠三角版本中,東莞沒能夠擁有這樣的機遇?

其實大家心裡或多或少知道些,在大灣區之前,廣州、深圳與香港暗暗較勁、互相擠兌,競爭多於合作,廣東省還將珠三角九城劃為了三個小圈:深莞惠、珠中江、廣佛肇。三個小圈之間相互競爭,因此東莞的地理優勢雖然相比佛山優越,但GDP 和資金總量一直被佛山壓著一頭。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的到來,更有利於東莞一展拳腳。

廣州資源重心南移(南沙自貿區)能讓東莞享受到更多來自廣州的外溢資源,深圳部分產業已經轉移到了東莞,包括華為終端總部遷到松山湖,後續還將有。香港的部分低端產業遷出地,東莞也會是首選。

因此,東莞未來將繼續承擔製造業中心的功能,除此之外還將分擔來自深圳的部分創新中心任務。

廣州、惠州是第二受益者

在香港、深圳、廣州第一層次中的三個城市中,不得不承認廣州的綜合實力相對弱一些。衡量超級大城市綜合實力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金融與科創。

金融排序:香港、深圳、廣州;

科創排序:深圳、香港、廣州。

廣州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廣州的東進、南下極具戰略眼光,廣州看到了,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廣州,但經濟核心是香港和深圳。廣州連續10多年堅持不懈發展南沙,佔據了珠三角核心區,拉近了跟深圳、香港的距離。

而深圳這些年也西進,而且沿著珠三角黃金軸線北上(機場北片區,規劃了全球最大會展中心)。

於是,廣州、深圳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大家最終在南沙到深圳機場北一帶實現“會師”。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深圳和廣州原來是對視、競爭、遠離的關係,現在是臨近、融合、合作的關係。

過去與深圳的擠兌、遠離關係將得到徹底改觀,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再加上廣州的醫療、教育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頂層設計中,廣州將繼續承擔大灣區的物流、教育、醫療中心功能。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臺,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惠州則主要受益於深莞惠都市圈。

它正在推進建設地鐵1 號線,將與深圳地鐵14 號線對接,預計未來將有5 條地鐵分別於深圳軌道交通對接。

惠州將承擔深圳的人口、產業轉移職責。

惠州還有大亞灣優質海景資源,未來可以承擔大灣區度假旅遊勝地。大亞灣是難得擁有產業和旅居雙重價值疊加的板塊。

然後是深圳、香港

香港與深圳,一衣帶水。資金總量之和近16 萬億元,實際管控總人口3000 多萬,這兩項均超越了北京、上海。

兩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

深圳還擁有強大的科創能力香港則擁有先進的高等教育、醫療機構,在大灣區融合、臨近與合作的原則下,香港與深圳互通有無、齊頭並進。

深圳可以點燃香港的經濟發展勢頭,香港則可以補齊深圳的高等教育、醫療短板,使得香港與深圳真正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

屆時,提到北上深時,深圳底氣將會更足。

香港、深圳自身能力不斷壯大,與此同時還需要向外,也就是向大灣區其他城市輸送能量、資源、產業,因此受益程度相對來說要比東莞、廣州、惠州略弱一些

在頂層設計中,深圳估計會定位為金融、科創、航運中心;香港應該是金融、貿易、教育、醫療、航運中心。

再就是珠海、佛山、中山、澳門

珠海、佛山和中山屬於第三層次城市,營商成本相比於東莞還要低上許多,未來也是承接香港、深圳、廣州產業好地方。

珠海臨近澳門,港珠澳大橋預計今年通車,相比於東莞,在承接香港部分產業市地理優勢更明顯,畢竟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直達。

佛山,一直與廣州號稱廣佛同城,目前是珠三角綜合實力排在第三的城市,一直都是廣東地區製造業中心,主要產業有陶瓷、家電、紡織服裝、家居製品、塑料製品等。

在大灣區時代,佛山一方面繼續承擔廣州產業轉移的責任,另一方面將對自身產業結構進行深度革新,又製造向創造轉變。

中山則寄託於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的意義不是簡單的方便了中山與深圳的交流,而是著眼於整個珠江西岸,大幅度縮減了湛江、茂名、陽江、江門、澳門和珠海到深圳的時間。

中山的地位也會因這條通道而變得不一樣。

澳門由於是特別行政區,因此在行政級別上是與香港、深圳、廣州同一層次,在綜合實力上則和珠佛中同一層次。

澳門主要產業是博彩和旅遊,未來或將承擔大灣區娛樂、消費中心功能。

最後是肇慶、江門

肇慶和江門在11 個城市中,屬於第四層次。

肇慶過去一些年,人口處於流失狀態,江門人口滯漲,幾乎沒有競爭力。

儘管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成員,但九個城市內部組團搶奪資源,城市與城市之間競爭、擠兌多於合作,肇慶、江門毫無爭奪的力量。

江門發揮銜接粵西與珠三角的功能,肇慶承擔起大灣區通往大西南地區的通道的使命。

大灣區時代,強調城市之間融合,內地與港澳之間深化合作,優化升級產業並展開集群式發展。

肇慶與江門,必然能夠在相互融合與深化合作中獲得政策、經濟等資源的支持,從而改善自身基礎設施建設,人口流失與滯漲的現象也將得到扭轉。

如何更通俗的理解粵港灣灣區的價值和高度呢?

這麼說吧,粵港澳大灣區是勢在必行,因為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超核,2017年整個灣區貢獻GDP達到10萬億人民幣。

機遇垂青,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正迎來新的政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