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標準的考察報告模板,拿去用吧

欒川等七縣區城鄉建管及旅遊發展情況

考 察 報 告

為深入學習外地城市建設管理及發展旅遊產業的先進經驗,推動我縣城鄉建管實現大跨越大突破,3月28—4月5日,我縣組織“四大家”領導及相關部門、鄉鎮(園區)負責同志,赴洛陽欒川縣、平頂山汝州市、濟源市、新鄉長垣縣、商丘睢陽區、商丘永城市、南陽宛城區等七縣區學習考察城鄉建管及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通過考察,我縣考察團總體上有兩方面感受:一方面是震撼。近幾年來,XX不斷夯實基礎,培育產業,改善民生,經濟社會取得了一定進步。但通過外出考察學習,跳出XX看XX,才發現同先進地區的發展比起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固步自封、閉門造車、坐井觀天,以至於我們不得不為外部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震撼,不得不為日益拉大的差距感到震撼。另一方面是振奮。之所以振奮,是因為本次學習考察的地區,並非具有先天自然優勢、或者政策傾斜較大的地區,部分縣區發展的基礎條件甚至不如XX,但在城鄉建管和旅遊發展方面,通過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因此,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找準路徑,務實苦幹,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必將把XX建設的更美、更靚、更宜居,我們為此而感到振奮。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外地城鄉建管及旅遊產業發展概況

此次的考察地均是在城市建管方面或在旅遊發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途徑的地區,也是在相關領域中在全省樹立了標杆的地區。考察期間,我們見識了全域旅遊導向的欒川奇景,見識了29天拆遷數百戶的汝州速度,見識了愚公移山般的濟源精神,見識了再造一座城的睢陽氣魄,見識了借雞生蛋的永城智慧。七縣區城鄉建管和旅遊發展思路迥異,各有千秋,梳理歸納起來,有三大共同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是幹事勁頭足。此次考察學習的七縣區給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廣大幹部群眾,時時處處洋溢著一種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和動力。之所以如此,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用擔當幹事。莫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幹部隊伍的擔當精神,是幹事創業的第一動力。這種擔當精神集中體現在汝州市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該項目在拆遷過程中,並非沒有難處,並非沒有死結,可以說,我們面臨的難題,汝州的城改項目也都面臨過,但終究被一一破解。究其原因,就是汝州幹部自己總結的敢擔當、敢碰硬、敢爭先的精神,造就了閃電拆遷且零上訪的汝州速度。另一方面,用智慧幹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很多地區,發展基礎和XX別無二致,甚至不如XX。比如欒川縣,九山半水半分田,比如長垣縣,無山無水無礦產,相比較而言,我們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都不差,之所以差距越拉越大,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比如欒川的旅遊產業,歷史積澱相對缺乏,但通過不斷挖掘“老子歸隱地”這個文化噱頭,已經成功創建5A景區兩處,每年為欒川縣帶來60多個億的旅遊收入。再比城市建管上,多地都樹立了“財政保運轉,建設靠融資”的理念,沒有資金搞建設,就想方設法融資、發債、做PPP項目。因此,城市建管、旅遊產業要大發展大跨越,必須要用智慧幹事,開動腦筋,破解難題。

二是城市面貌靚。此次考察學習的幾個縣區,雖然城市風格不同,但直觀上都讓人感到分區明晰、清潔明麗、井然有序,都很好的詮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含義。其一是理念新。七個縣區無一不是用先進的理念指導著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階段。一些前沿的理念,如全域旅遊、海綿城市、城市雙修、PPP模式等,我們還在慢節奏的探索、嘗試,而在許多地區已經被熟練使用並全面推廣,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積累了不竭的發展動力。其二是標準高。縱觀七縣區,在城市建管中,無一不是將規劃放在相當的高度,崇尚規劃的嚴謹性、科學性、權威性。在城市設計上,無一不是採取全域設計、整體設計的理念,同時將城市的精神和底蘊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使整個城市色彩協調、風格統一。其三是管理細。城區綠化、環衛工作,有的是政府部門直接負責,有的是市場化運作,但在管理上,無一例外是在細處下足功夫,將責任劃分到街道、社區、住戶、個人。比如汝州市,就是把城區劃分成為一萬多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網格員專職管理,輔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管理無死角、全覆蓋。再如睢陽區的環境衛生“雙十標準”(每平米垃圾塵土總量不超過10克,一旦有垃圾落地,10分鐘內必須清理),用細緻苛刻的規定,保障環衛工作高標準、出實效。其四是環境優。此次考察的縣區,尤其是以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縣區,都將生態、自然理念貫穿於城市建管和旅遊發展的全過程,最終是為了讓城市更宜業、宜居,更好的造福一方群眾。比如欒川縣,作為一個全域旅遊城市,提出了“顯山露水,通風透氣,隨坡就勢,錯落有致”的建設理念,為達到這種效果,不惜斥巨資打通數條斷頭路,營造出“抬眼見山,低頭見水”的靚麗環境。再如長垣縣,為克服森林覆蓋率低的劣勢,將小公園、小遊園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著力打造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城市景觀,極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其五是體制順。幾個縣區的城市管理,之所以能做到分工明晰,無縫對接,確保日常管理有序進行,是因為這幾個縣區幾乎都進行了執法力量的整合,將城市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解決了執法中人心不齊、定位不準、職能重疊等問題。比如汝州市的綜合執法局,整合了多個職能部門的執法職能,在執法上實現了統一調度、統一指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發展路徑明。此次考察學習的七縣區,在城市建設和旅遊發展上,都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未來發展路徑明晰,方向明確,只要沿著既定道路狠抓落實,便能早日實現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思路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無論是旅遊城市,還是工業城市,一旦確定發展總體思路,便不再輕易變更,而是圍繞著既定的方向狠抓落實。如欒川縣提出的“全景欒川”,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圍繞著這個核心理念展開,確保不偏離發展主軌道。操作上,堅持一紙規劃定標準。七個縣區的三級規劃體系基本都已經形成,在此基礎上,堅持規劃是紅線、底線,未來在城市建設、景區建設中,符合規劃的,予以支持,不符合規劃的,堅決予以打擊,用規劃的權威性,保障圖紙上的美好願景,變成群眾能夠切實享受的實惠。

二、經驗和啟示

各地在不同時期通過數年努力,取得了令人驚歎的發展成就,成為一定區域發展的標杆、楷模,帶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必須堅持更新觀念,用先進的模式引領城鄉建管跨越提升。多年來,XX的城鄉建管、產業發展都受制於縣級財力不足,發展空間受限等約束。對比外地經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城鄉建管工作,並非一定需要本級財力的支持,只要創新觀念,熟練運用各種建設模式,就能夠充分盤活各方的資金,共同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比如汝州市在城市建設上的“財政保民生,建設靠融資”的理念,財政收入20多個億,尚且採用金融機構融資、發行政府平臺債、PPP建設模式等進行城市建設,對比我們更加微弱的財力,更需要在理念更新上、在模式創新上下功夫,為城鄉建管和旅遊發展提供新的燃料和動力。

啟示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用人民的滿意指數衡量工作實績實效。城鄉建管,應當是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最終群眾受益。因此,在城市建管上,應當充分吸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利用各種載體,向社會公開建設內容、建設方向,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用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衡量城市建管的實效。

啟示三:必須堅持高位規劃,用規劃的權威保障城鄉建管有力有序。一個地區的規劃,既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又要適合本地實際。高標準,就是在規劃修編時應當將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城市雙修等先進的城鄉建管理念融入到規劃中,體現出規劃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合實際,就是在規劃修編時應當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歷史積澱、人文風貌等,力求體現出當地的城市特色和城市精神,體現出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啟示四:必須堅持建管結合,用精細的管理促使環境優化成為常態。城鄉建管,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網格化、精細化、規範化的管理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應當將綜合服務平臺、環衛市場化運作等先進經驗引入城市管理的實踐中,構建無縫隙、全天候的管理格局。

啟示五:必須堅持創新機制,用合理的制度確保幹事創業動力不減。外地實踐證明,推行城鄉管理行政執法權相對集中,更有利於管理體系的高效運轉,因此,應當將城市規劃、市政、綠化、環衛、交通等方面的執法權進一步整合,有效解決職權交叉、重複執法、執法空隙等問題,促進執法由突擊型向常態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通過理順體制機制,調動執法隊伍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保障城鄉管理動力不減,常管常新。

三、建議措施

XX在基礎條件上,與本次考察的七縣區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必須在學習借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走尋常路”,以常超之策實現我縣城鄉建管實現新突破。

(一)解決三個核心問題,定思路,明方向。

一是樹立六種意識,解決思想的問題。外地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不發展,不在有沒有資源,有沒有條件,關鍵在作風、在擔當。因此,我們要在全縣廣大幹部群眾中,牢固樹立獨立自主的意識、敢於和善意解決複雜矛盾的意識、積極幹事爭先的意識、敢於擔當的意識、大手筆的意識和不怨天尤人的意識,用這六種意識,克服廣大幹部在發展中思想上的畏難情緒,為城鄉建管大提升做好思想保障,

二是理順體制機制,解決人員的問題。我縣目前在執法中存在諸多職權交叉、重複執法、執法空隙等問題,導致執法的權威性、有效性受到影響。建議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將規劃、住建、交通、市場、環衛、城管等部門執法隊伍進行整合,成立正科級綜合執法局,原各部門執法人員編制、薪資平行整合到綜合執法局,不足部分人員另行補充,建議採取政府購崗方式,進一步擴充執法力量。

三是創新建設模式,解決資金的問題。借鑑外地“財政保民生,建設靠融資”的理念,通過金融機構融資,PPP模式等,支持城鄉建設。一方面,建議明確專人研究對接PPP項目實施方法,強化包裝、爭取、對接,儘快探索出一條成熟的PPP投資模式,必要時,專門成立PPP項目辦公室,專職推動PPP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建議建設投資公司、發展投資公司、淮河源投資公司,在政府舉債政策趨緊的大形勢下,專題學習政府平臺債務發行方法,進一步整合國有資產,尋求發債的可能性,進一步拓寬城鄉建設資金來源渠道。

(二)啟動十二項當前工作,不要等,立即幹。

當前已經進入第二季度,為使城鄉建管提升年活動早入取得成效,建議部分工作不等頂層設計出臺,先行啟動。

(三)重抓十二項重點工程 ,細謀劃,強落實。

一是加快規劃修編工作。完成鄉鎮總體規劃,中心鎮完成重點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道路交通、消防工程、給排水工程、綠地景觀系統等專項規劃,基本實現縣域規劃全覆蓋。建議啟動城市設計工作,對新城區進行總體設計,統一設計未建區域的建築風格、建築色調、城市遊園、綠地小品等,在設計中融入XX的歷史底蘊,人文特色,爭取新城建設體現出獨有的XX風格。二是關於百城提質工程。雖然目前我們尚未被納入實施百城提質工程的縣區,但上級的大方向是實現百城提質全覆蓋,建議提前著手製定百城提質實施方案,同時強化項目的全齊論證包裝儲備,以便於一旦被納入全省的百城提質籠子,我們第一時間可以拿出項目付諸實施。三是關於城市雙修。生態修復上,建議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城市修補上,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優先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道路建設逐漸從大街區、稀路網、寬斷面向小街區、密路網、窄斷面轉型,改善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四是關於拆遷安置工作。各地拆遷安置的標準、模式都不盡相同,建議在思路上,一方面是貨幣化安置與住房安置相結合,另一方面是由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工作,從源頭上杜絕企業參與拆遷安置帶來的弊端和風險。五是河道整治工程。建議借鑑欒川河道治理模式,將河道治理與城市景觀建設相結合進行全流域治理,全景化打造,逐步將內河沿岸打造成為城區新興景觀帶,不斷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六是園林綠化工程。城區綠化上,對原有標準較低的綠化區域進行樹種更新,提升綠化檔次。抓好溼地公園、王莊淮河橋北、浸月園三處現有公園的綠化提升,同時,選取城區小片空地建設小型遊園,建議選取三源大道與北環路西入口夾角、三源大道與北環路東入口夾角、汙水廠東南角空地、財局東側大禹路沿河處、書香路農行小區西側空地等區域,進行高標準建園,對文化路、盤古大道、世紀大道、貨站路綠化進行改造提升,逐步達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標準。七是汙水管網鋪設工作。聚焦新建成區的汙水管網空白區域,著力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八是新建農貿市場。建議借鑑宛城模式,由城關鎮、城郊鄉、產業集聚區牽頭,在合適區域新建城區農貿市場,在建設模式上,建議居(村)民以土地入股,社會投資,社會化管理,著力解決馬路市場問題。九是迎賓大道建設。建議在設計上堅持高標準,配套綠化工程、光亮工程、雨汙管道、行人步道,爭取將迎賓大道工程建設成為城建新亮點。十是實施網格化管理。建議借鑑宛城模式,合理劃分城區網格,由機關公職人員、黨員幹部任網格長,將“雙違”整治、物業保潔監管、環境衛生治理、小巷及居民庭院綠化、社會綜治管理納入網格管理,網格內垃圾、小廣告、亂擺亂放、違章經營等各類影響城市形象的現象和行為,明確網格專員負責清理、上報,確保城區管理無死角、無盲區。實施社區提升改造,對無主居民樓院,發動黨員住戶成立業主委員會,採用物業化管理或自行管理的方法,群策群力,解決老舊居民樓院髒亂差問題。十一是強化志願者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志願者在社區管理、社區服務中的積極作用,著力在社區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倡導現代城市生活新風尚。十二是“雙違”整治工作。建議借鑑多地經驗,將“雙違”整治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明確網格長、網格員在“雙違”整治工作上的責任,在“雙違”整治上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一切以規劃為準,對不合規劃的,鐵腕整治,絕不手軟,讓按規劃建設逐步成為共識。

(四)樹立全域旅遊理念,造精品,創品牌。

XX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但在景區建設、旅遊發展上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距離“旅遊名縣”定位仍有較大差距,建議下一步在旅遊產業發展上,堅持點面結合,以思路的轉變帶動景點的打造,爭取通過打造精品景區,打響旅遊名縣品牌。一是轉變發展思路。一直以來,XX在旅遊產業上,一貫偏重於幾個景點的打造,而沒有將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與旅遊相結合,導致配套跟不上,服務跟不上,發展舉步維艱。本次考察學習的欒川縣,自然條件和XX極其類似,建議借鑑欒川的全域旅遊理念,促使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二是挖掘文化內涵。XX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但是挖掘不夠充分,導致景區建設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不協調、不匹配,對旅遊業發展有一定的限制。建議借鑑欒川深挖細查“老子歸隱地”的經驗,進一步深入挖掘我們獨有的盤古文化和紅色文化,將兩種文化寓於景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使景區更富於人文氣息和歷史氣息,用文化的軟實力支撐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三是淮源景區建設。外地實踐經驗證明,採用PPP模式實施景區開發建設,是打造精品景區的一種有效模式。建議在淮源景區建設上,引進有實力的大型專業旅遊開發公司,政府、央企、民企三方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實力和政府的公信力,對淮源景區進行持續改造提升,著力將淮源景區打造成為XX的標誌性景區。四是景觀帶建設。建議對北楊莊—陳莊旅遊景觀帶進行高規格規劃,高起點打造,不斷打造旅遊新亮點。五是淮祠擴建工程。建議借鑑濟源市濟瀆廟建設經驗,縣政府成立淮祠擴建工作領導小組,由旅遊、規劃、水利、林業、景區管委會、文廣新局等部門合力攻堅,採用PPP模式對淮祠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前期做好規劃,控制周邊土地,對建築地基和牆體進行加固、樑架修整、彩繪修復,完善監控設施、排汙和供熱設施、改造和新建消防、技防、安防設施,對周邊景觀進行統一設計,擴充文物數量,提升收藏質量,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爭取早日成功創建5A級景區。

(五)幾點其他建議。

本次外出學習考察,時間長、規模大、領域廣,外地的先進經驗、先進做法難以一次性借鑑吸收消化。因此建議:一是小處著手。今年是縣委、政府確定的城鄉建管提升年,目前已經過去三分之一,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城鄉環境有明顯改觀,必須從立即能夠啟動的小事開始做起。如加大環衛清掃力度,做到掃乾淨;加大亂停亂放監督力度,做到擺整齊;更新交通標誌線,落後紅綠燈,做到保暢通。把小事做好,促使城市環境大改觀。二是有序推進。城鄉建管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工作,而應當是一個3-5年的長期工程,建議在工作推進上,不貪大求全,每年明確一個主攻方向,建設方面打造幾個亮點,管理方面探索幾個方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月月有變化,年年上臺階。三是建設精品。一直以來,我們在城市建設上,總是規劃標準低,配套跟不上,結果導致使用體驗差,時間不長又需翻修等。因此,在諸如迎賓大道、淮瀆公園等重點市政工程建設時,要牢固樹立精品理念,做到建一處,成一景,造一座,長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