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考察報告,得了全市發展研究獎

以超常之舉

謀劃茶產業之超常發展

為深入學習外地發展茶產業的先進經驗,推動我縣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11月11—16日,我縣組織“四大家”領導及茶辦負責同志,赴福建安溪和武夷山、江西遂川、湖南茶陵和安化縣學習考察茶產業發展情況。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外地茶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此次的考察地全是全國產茶重點縣,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和黑茶等領域,主要品牌有安溪鐵觀音、八馬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遂川狗牯腦、茶陵三湘紅、安化黑茶等,各地茶產業定位高、規模大、品牌響、市場旺、影響廣,歸納起來有六大特點:

一是基地規模化。安溪縣已建成20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10萬畝綠色茶葉基地,10萬畝優質茶葉基地,2萬畝有機茶基地和20萬畝生態茶園;遂川縣由2010年的不足7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2萬畝;安化縣由2010年的15萬畝,發展到現在的30萬畝。

二是產品品牌化。安溪縣將“安溪鐵觀音”註冊為證明商標,作為母品牌實行品牌共享、核准使用(象徵性收費)。目前,已有216家企業1422個系列產品核准使用“安溪鐵觀音”商標。同時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子品牌,“第香茶業”、“八馬”、“鳳山”、“日春”、“三和”等5個商標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另有17個商標品牌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遂川縣把“狗牯腦”茶註冊為公共品牌,並逐步打造為“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該縣先後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葉產業示範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等榮譽,並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茶葉品牌整合重點扶持品牌。

三是產銷專業化。安溪縣通過政府引導,逐漸形成了種植、加工、營銷三大群體的專業化分工,促進了茶葉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湧現了一大批茶葉種植大戶,培育了一大批茶葉加工銷售龍頭企業,並以本地市場(茶都)為中心,形成了輻射全國各地和海外的鐵觀音銷售網絡。遂川縣按照“先省內後省外、先北上廣後國外”的思路,對狗牯腦茶市場進行佈局規劃,已初步形成了春夏秋三季產茶、早中晚品種齊全、紅綠青品類眾多、高中低檔次皆有、產供銷三位一體的較為完善的茶產業鏈條。

四是質量標準化。安溪縣制定了安溪鐵觀音加工技術標準和銷售行為準則,推行茶葉質量可追溯制,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標準化保障體系。安溪茶葉企業中,有5家獲無公害食品認證,10家獲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8家獲有機茶標識使用權;36家獲ISO9000質量認證,55家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16家獲QS認證。遂川縣出臺了茶葉農資管理辦法,在各鄉鎮設立有機肥農藥經營網點,開展有機茶葉示範區創建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制定了狗牯腦茶質量技術標準,加強茶葉交易市場監管,做好質量安全抽查、公共品牌保護等工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質級不符、價格欺詐等經營行為。

五是產業鏈條化。安溪縣茶產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印刷包裝、機械製作、食品加工、交通運輸、倉儲物流、房地產以及旅遊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的發展態勢,茶業實現了從小農經濟到商品經濟,從量變到質變,從品牌到名牌的根本性轉變,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產業化發展之路。

六是政策持續化。遂川縣成立了以四套班子齊抓茶產業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在縣一級組建茶業局,在鄉鎮成立茶業辦,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在政策扶持上,建立了從基地建設到市場銷售一條龍扶持的財政獎補機制,縣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建立“狗牯腦茶產業發展基金”。其中,1000萬元用於茶葉基地建設獎補,1000萬元用於市場營銷、品牌宣傳獎補,1000萬元用於加工企業設備升級、投資創新等獎補。在考核評比上,把茶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列入鄉鎮和縣直單位綜合考評重要內容,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該年度的農業農村工作不得評先評優。

二、經驗和啟示

各地在不同時期通過短短五—十年間,取得了令人驚歎的發展成就,成為業內發展迅猛、最具實力的地區之一。外地經驗帶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發展茶產業,貴在領導重視,思路清晰,持之以恆。安溪縣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把茶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就是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屆班子,始終把“茶葉”當做富民牌來打,一以貫之實施“茶葉富民”發展戰略。成立了茶業管理委員會,由縣委副書記當主任,近十位縣級領導為副主任,分工協作、統籌協調全縣茶葉產業發展工作。同時,出臺多項茶葉產業扶持政策,從資金、信貸、稅收、技改和用地、用工、用水、用電等多方面進行扶持。經過持續努力,終於把茶葉從產品做成了品牌,把品牌做成了文化。遂川縣為保持茶產業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在縣委、縣政府換屆之前,根據實際情況,以縣委、縣政府文件的形式更新和調整了支持茶產業的發展意見,重新出臺了獎補政策,為茶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更高標杆。

啟示二:發展茶產業,勝在品牌營銷,龍頭扶持,市場開拓。 五縣注重積極打造公共品牌,政府每年投入至少3000—4000萬元推進茶產業發展。其中,至少投入1000萬元,開展多層次、多地域、多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興辦茶博會、茶文化節、茶王賽、拍賣會、交流會、論壇等重大茶事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安溪縣按照以市場促生產的思路,實現了由原來的單純抓生產向抓市場促生產轉變。每年舉辦2-3次全國性甚至國際化的大型茶事活動來推廣市場,組建營銷大軍來拓展市場,通過建設茶葉專業交易場所來打造市場,該縣投資5億元建設佔地250畝的“中國茶都”,是我國目前國內功能最全、規模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 佔地1600多畝的鐵觀音茶博會已建成投用。遂川縣高標準建設了佔地100畝,集茶市、茶藝、茶具、茶械、茶食等為一體的“狗牯腦”茶博園。出臺茶葉經營戶免交年租金的優惠政策,鼓勵茶葉經營全部進入茶博園。市場的有效拓展,提升茶農的積極性,推進基地建設,實現產銷良性循環。

啟示三:發展茶產業,重在做大基地,規範運作,科學管理。在市場和品牌的共同推動下,引導茶農和茶葉加工企業採取“公司+基地”、“公司+農戶”等模式,通過承租、承包等形式,加速山地流轉,促進茶園向大企業、大公司集中,形成規模經營。嚴格商標的使用監管和市場準入,組建標準化監測檢驗中心,淨化市場經營秩序。在發展壯大期間,政府及時出臺有關政策,從基地建設、市場營銷、農資產品准入、生產資料配送、產品檢測等方面進行規範管理,既實現了茶葉基地規模由小到大的量變,又實現了茶葉生產品質由粗到精的質變,確保了茶產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遂川縣,充分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把茶業當作產業扶貧的主抓手,對貧困戶建茶園免費提供茶苗作為獎補,全縣有1萬戶茶農通過發展茶產業實現脫貧,茶農年人均增收1千多元。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大戶經營家庭農場、能人領辦創辦基地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茶葉專業合作社,對於貧困戶比例佔30%以上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優先享受“財園信貸通”“惠農信貸通”“金穗茶葉貸”等政策扶持。截止目前,全縣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07家。

啟示四:發展茶產業,巧在挖掘文化,彰顯特色,提升內涵。充分利用、挖掘和展示古老獨特、絢麗多姿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推動了茶文化與茶經濟的互動共榮。把茶文化景觀與旅遊結合起來,開創印象大紅袍,建設茶都、茶文化博覽館、茶葉大觀園、生態觀光茶園、發源地遺址等茶文化旅遊景點。注重茶葉產品、包裝、茶具的開發,使茶業產品成為一件件“藝術品”;注重茶道的推廣,把品茶宣揚成一種時尚、一種文化、一種生活習慣。遂川縣圍繞建設“大美遂川、中國茶都”的城鄉發展定位,積極開展狗牯腦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提煉工作,編修茶志、茶書,申報“狗牯腦”茶製作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本地作家進行詩詞創作,將高速公路遂川入口收費站改建成“茶樓式”門樓,沿高速連接線打造了一條長達18公里的“茶文化長廊”;在縣城新建茶文化主題公園、茶藝雕塑、茶文化浮雕等設施,打造了四條狗牯腦茶文化特色街區,建設了一批茶樓、茶館;在茶葉主產區鄉鎮,對眾多的老茶行、老茶館、老茶樓進行修繕提升,修建茶文化小公園、小遊園等。

三、我縣發展茶葉產業的建議措施

我縣茶葉產業歷史悠久,但我們的產業發展與外地相比差距巨大。桐柏與安溪、遂川、茶陵、安化在發展茶產業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必須在學習借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走尋常路”,以常超之策實現我縣茶產業的超常規發展:

(一)要有超常規的思路理念

思路決定出路。歷屆縣領導班子對茶葉發展不可謂不重視,但多年來我縣茶葉產業仍徘徊不前,外地發展茶產業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科學的思路是做大產業的關鍵。要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勢,以全新的理念來謀劃茶葉產業的發展。

1、確立發展定位問題。考察組在考察過程中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縣茶產業的發展定位問題。縣委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將 “中原茶鄉”作為桐柏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四大建設”之一,這在理論層次解決了茶產業的發展定位問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並沒有賦予這麼高的地位。因為,在此之前,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不大,每年不高於100萬元,最近修改後的政策中,政府每年投入的獎補資金也不高於1000萬元,是“四大定位”中的短板之一。建議,堅持工業強縣第一發展戰略不動搖,將茶產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作為第二支柱產業進行培育,縣財政的扶持力度達到不低於3000萬元(基地建設、良種補貼、品牌創建、宣傳與營銷、市場建設等獎補資金不低於2000萬元,涉農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持續打造,久久為功。

2、樹立“先借船後造船”的理念。當務之急,要全力以赴引進幾家大型的茶葉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重點對接大企業、大財團,特別要引進有技術、有市場的企業或客商來投資辦廠,利用其先進理念、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借船出海”,大力開發桐柏紅茶、綠茶及保健茶、茶飲料、茶食品等,發展大眾茶,逐步形成高、中、低搭配,春、夏、秋接力,早、中、晚結合,綠、紅,互補的發展格局。並依靠他們的帶動,培育和孵化一批本土的茶葉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強強聯合、抱團發展、兼併重組,做到“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包裝,統一市場監管”。

3、樹立“把產品變品牌”的理念。選定公共品牌,註冊為全縣統一共享的茶葉證明商標,實行核准使用,允許符合條件的茶葉企業按一定程序申報使用公共品牌,建立公共品牌“四統一”的運行機制(統一商標名稱、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商標標識、統一宣傳促銷),按照“先省內後省外、先省會及地市級後縣城”的思路,下大力氣搞好品牌宣傳,傾力打造,培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茶鄉”名牌產品。繼而,再實施“中原突圍”戰略,“先北上廣後全國”,把桐柏茶葉、茶文化、茶旅遊品牌推向全國。

4、樹立“以市場帶農場”的理念。尊重經濟規律才能產生經濟效益。只有茶葉市場繁榮,茶農種茶才有積極性,才能做大茶葉基地。依託市場促銷售,建設一個集毛茶和茶青交易為一體的茶葉市場;在縣城規劃建設一個以茶葉為主,彙集特色土特產品和省內外名茶的集商貿、旅遊、文化為一體的茶博園(市場),積極開拓縣外銷售市場,出臺激勵措施,培育一批茶葉銷售經紀人隊伍。

(二)要有超常規的措施辦法

2、千方百計做強龍頭。龍頭企業一頭連市場,一頭連農戶,是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要“引”龍頭。積極主動地對接全國性的茶葉生產銷售大企業,發揮我縣優質茶葉生產基地的優勢,藉助龍頭企業的技術、產能和市場,真心實意尋求共贏互利。要瞄準那些有市場和基地擴張意向的名企,主動走出去,找上門,專門攻關,確保引進1-2家知名茶葉大企業。要“建”龍頭。以現有的茶廠為基礎,聯合縣內其他茶葉企業,重組“桐柏茶葉協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導向、爭取上級資金項目扶持、探索經營管理辦法、促進有效競爭、帶動基地建設等。要“育”龍頭。鼓勵民間投資和茶農自主創業,培育壯大一批土生土長的茶葉龍頭企業。

3、堅持不懈做大基地。認真細緻地開展調查摸底,摸清全縣宜茶地點、面積,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機結合,科學規劃基地佈局,堅持集中連片發展。根據我縣氣候特點和茶葉特性,重點打造標準化基地建設:一是開發以吳城王灣為主的名優茶優勢產區,重點建設1—2處千畝茶葉基地,2—3處500畝茶葉基地;二是開展以程灣為主的山區優質茶優勢產區,重點建設3-4處500畝茶葉基地;三是開拓月河、城郊、大河等鄉鎮產茶區,重點建設百畝茶葉基地10處以上。同時實行統一整地,統一供苗,統一種植的開發模式,建立標準化生態有機良種茶園。力爭到2020年,全縣茶葉總面積達到15萬畝,盛產期總產量達到5000噸,名優茶比例達到60%,總產值達10億元以上。

4、想方設法做活文化。文化是茶產業發展的“催化劑”。要大力挖掘我縣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內涵。結合我縣“五張名片”,打造獨具桐柏特色的茶文化生態旅遊品牌。豐富茶文化內涵,加強與職業學校的合作,開辦桐柏茶藝班,培育茶文藝表演隊。積極開展茶事、茶藝活動,定期舉辦茶文化節和茶王寨,收集、整理、宣傳與茶葉相關的傳統、傳說、傳奇故事,通過茶陳列館建設、茶藝表演、拍攝影視劇、發表文學作品等形式進行挖掘、宣傳,不斷注入我縣茶葉品牌文化底蘊。與縣服務業兩區建設相結合,與“盤古緣”綜合體、盤古湖等項目建設做好銜接,整合優秀文化元素,建設集茶文化展示、品鑑、體驗、遊購於一體茶博園(茶文化一條街、市場等)。

(三)要有超常規的服務平臺

1、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堅持內育本地良種和外引外地良種相結合,建立茶樹良種繁育基地,選優培育優良品種,培育我縣自己的當家品種,保證我縣茶葉特有品質,為我縣發展茶園提供優質良種茶苗。同時,引進適宜我縣生長,與我縣本地品種相似的外地優良品種,進一步實現外地良種本地化,保證我縣優質良種茶苗的供應。

2、建立科研推廣體系。對接科研院校,成立我縣茶葉研究機構,開展茶葉良種、茶技術、茶文化、茶藝術、茶品牌推介的研究和推廣,開發茶葉新品種、新包裝。結合有關部門培訓工程,發揮縣茶業辦技術人員作用,強化茶葉技術培訓和示範,提高茶產業從業者素質和技術水平。

3、建立質量安全體系。對茶葉企業開展質量體系認證和食品強制認證,並引導、鼓勵茶企爭創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建立縣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健全涵蓋茶葉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標準體系。

(四)要有超常規的組織保障

1、要高位推動。“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茶產業要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重視。要像遂川、茶陵、安化縣那樣,把茶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列入“一把手”工程,當作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擺上重要議事幹事日程。成立桐柏縣茶業管理委員會,縣委或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主任,縣四套班子副職領導為副主任,全面加強對茶葉產業的領導和指導服務。重組茶葉協會,配置處級幹部(在職的兼任)任會長,強化功能建設,賦予更多職能作用,引領全縣茶企抱團發展。

2、要上下聯動。各有關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強有力的工作機構,量化目標任務,強化落實考核,切實加大對茶葉產業的發展力度。實行縣直單位幫扶責任制,對茶葉主產鄉鎮安排縣直單位幫扶,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充分調動全縣的人、財、物,形成共謀茶葉發展的強大合力。

3、要激勵促動。優化和完善鼓勵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縣財政設立茶葉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種植大戶、龍頭企業,開展宣傳推介活動,獎勵在發展茶葉上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同時,以發改、國土及涉農部門為主,加強對農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以工代賑、小流域治理和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的有效整合,加大金融部門對茶葉產業信貸扶持力度,打造茶葉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關於擬引進龍頭企業問題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圍繞茶產業發展,先後引進了幾家企業,但實際效果不佳。在此次考察中,與茶祖印象(湖南)茶業有限公司進行了近距離接觸,都有合作共贏的美好願景。有關情況如下:

(一)企業簡介。茶祖印象(湖南)茶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集茶文化傳播與研究、茶樹繁育與種植、茶葉加工與銷售、品牌創立與推廣、茶園體驗與旅遊的綜合性茶產業企業。公司作為中華茶祖神農文化的傳播者,以“弘揚中華茶祖文化,振興中國茶葉產業”為己任,打造最具影響力的茶祖神農文化產業,向世界傳播中華千年茶文化。公司投資20億元,正在建設湖南省重點項目—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

(二)與我縣初步合作意向。項目以淮河源頭文化為切入點,挖掘始祖文化和淮河文化,建設桐柏新城板塊的耀眼亮點——始祖文化旅遊小鎮,打造脫貧致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升級的新名片;並在桐柏已有茶業的基礎上創建和推廣繼“信陽紅”後,河南的另一個公共紅茶品牌——“始祖紅”,建設“始祖紅茶業種植、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鏈”的標準示範性基地,推動桐柏茶業上臺階大發展,為產業精準扶貧提供有效平臺。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1、“始祖紅茶業全產業鏈”建設項目

(1)建設內容:①500畝茶園種植示範基地;

②高標準的製茶工廠及產品研發實驗室;

③高檔次的接待中心、產品展示中心和茶藝表演及評茶中心;

④創建“始祖紅”(暫定名)紅茶公共品牌,並組織大力度的宣傳推介;

⑤建立10家“始祖紅茶業”直營店(鄭州6家、南陽2家、信陽1家、桐柏1家)。

(2)投資金額:8000萬元。

(3)需要政府提供的條件及優惠政策:

①、在緊鄰“始祖文化小鎮”附近,提供500畝用地(包括450畝茶園種植扭轉農用地、30畝茶葉加工廠工業用地和20畝接待中心商住用地);

②政府按企業投資茶產業金額的50%比例獎勵補貼企業。

2、文化旅遊新城——始祖文化旅遊小鎮建設項目

(1)建設內容:通過始祖文化、茶文化的挖掘,建設高品位的始祖文化公園,輔之以學校、市場配套,打造以茶葉產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為支撐,依湖傍河,建設風光秀麗、文化內涵豐富、生活便利的豫南文化旅遊小鎮,帶動桐柏的新城板塊建設,提升城市品味。

①始祖文化公園、文化廣場,突出雕塑文化特色;

②建設業態包括:文化酒店、民俗館、茶藝館、美食店、特產店、寫字樓綜合體和高檔次居住小區,提升桐柏人民的宜居水平和幸福指數;

③建設與居住配套的規模市場,方便新城區居民生活。

(2)投資金額:20億元。

(3)政府需要提供的優惠政策:

①分期分批提供項目用地1150畝。項目用地用途包括:文化公園250畝(劃撥用地)、始祖文化旅遊小鎮900畝。在簽訂合作協議後一年內,需先提供250畝的文化公園用地、300畝的商住用地,第二年提供300畝商住用地,剩餘300畝的商住配套用地三年內到位。項目用地(除文化公園250畝外)的性質為商住用地,政府按成本價(徵拆費用和上交省、市稅費),通過“招、拍、掛”程序出讓給投資方。

②政府須在“始祖文化旅遊小鎮”內規劃建設一個全日制的小學、初中學校,以保證新城板塊的教育功能配套。

③政府應儘早啟動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過河橋、新城路網以及盤古湖景觀帶的建設立馬啟動;整個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儘快包裝PPP項目,打造融資平臺,保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到位;由投資方按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承建上述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建設,以保障項目的順利推進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

④為推進新城板塊的迅速崛起,政府平分公司擬與投資方組建合資公司,構建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融資平臺,保證獨具特色的始祖文化旅遊小鎮圓滿建成。

(三)幾點建議。關於與茶祖印象合作問題,考察組一致認為,引進龍頭企業,能有效帶動桐柏茶產業的繁榮發展,很有必要,勢在必行,具體合作事宜進一步磋商。

1、統一思想。建議,儘快召開政府常務會、縣委常委會、“四大家”聯席會等不同層次的會議,敲定政企合作事宜,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營造氛圍。

2、建立專班。建議,縣“四大家”各明確一位領導同志,相關部門積極參與,成立專班機構,重組茶葉協會,強化職能作用,實行專班推進,與企業積極對接,儘快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啟動具體項目建設磋商機制,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做好落地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3、實行“一企一議”。建議,針對投資方提出的若干優惠條件,採取“一企一議”、“一企一策”的方式,逐項深入研究政策,制定應對措施,確保在促發展、惠民生同時,項目建設和優惠政策合規合法。

4、加快推進。建議,在簽訂正式協議之後,在專班機構的統一協調下,由劉宏軍同志牽頭、焦運付同志配合,縣規劃局和投資方具體實施,啟動規劃設計工作,要與縣城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商務中心區規劃設計、“盤古緣”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盤古湖建設設計方案有機結合,科學確定規劃選址;由發改委、國土局、住建局、城郊鄉、城關鎮等單位負責實施,迅速啟動項目立項、徵地拆遷手續辦理等基礎工作;盤古湖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