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就是古代的開國皇帝,都城就兩個選擇西安和洛陽,你選哪個?

虎軀一震長安未央生

都城的選擇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其選址,無外乎三個條件,政治、經濟、軍事。

政治上主要看當時的主要威脅在哪兒;

經濟上主要看該地區及周邊環境是否能夠供養一個大都市,如果不能,則要看交通條件是否便利,適合將別地物資運入;

軍事上主要看是否有天然的山脈、河流阻隔,以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這三個條件,政治>經濟>軍事。

以這三個條件,再西安和洛陽。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綿延,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崤之險,進可攻、退可守。

漢初,婁敬勸劉邦建都長安時說:“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

關中至唐代時,水源充沛,湖泊密佈,森林茂密。呈現“八水繞長安”的盛景,往來交通便利,黃河貫通關中地區,與天下漕運相連接。

然而關中自秦至唐的千年,已經處於過度開發的狀態。加上唐末戰亂,破壞嚴重。

此時的西安,已經不能供養一個超大都市的需要,雖然地理位置絕佳,但糧食物資依賴東南供給,戰爭時期一旦漕運被切斷,形勢堪憂。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崤山,由函谷關直通關中平原,東臨嵩嶽,北靠太行與黃河之險,南望伏牛、熊耳,“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因其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為古往今來的水陸交通要地。

然而洛陽居中的位置,四面皆可受敵。天下大亂之時,四方分崩離析,其離心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勢,使中原地區成為一個動盪的交匯之地。

綜合考慮,無疑同時經營西安與洛陽最佳。形勢有利,便坐居洛陽,形勢不利,便退守西安。


探微閣主

一部西安史,半部犬戎史。犬戎故里,胡都長安。五個胡都,匈奴,氐族,鮮卑,羌族等在西安分別建立了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一個王莽篡位建的新朝共18年,一個三年的玄漢(南陽洛陽長安共有),兩個皇帝被劫持的朝代,東漢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4年。另外一個秦都明明在咸陽,西安搶過來說是自己的,這就是西安的所謂九朝。

除去這些朝代,西安就剩下大一統的四朝:西周,西漢,隋唐。但是這個四朝,卻仍然撇不開洛陽,西周建立後,武王開始營建成周洛邑,準備遷都洛陽,為什麼呢?因為他要“宅茲中國”(商朝核心區域河南)。西漢先是建都洛陽,然後遷都長安。隋唐時期長安洛陽共有,隋文帝在長安,但隋煬帝繼位,立即遷都洛陽。盛唐時期從唐高宗到唐玄宗,皇帝百官基本都在洛陽,武周時期更成為中國唯一的“神都”,晚唐長安一片狼藉,洛陽成為唯一的首都

這就是西安的十三朝。五個割據胡都政權,三個短命割據政權,一個在咸陽非說西安,四個大一統的還是和洛陽共有。做為西安人眼裡的宇宙安,這十三朝卻是這麼拼湊,牽強,荒唐。對於宇宙安人來說,這實在是莫大的恥辱。這可如何是好,只能狠狠詆譭洛陽來襯托西安不是那麼地不堪。

只要西安建都的大一統朝代,所有的帝王都選擇洛陽做為東都,但是那些洛陽建都的朝代,西安就顯得無足輕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洛陽,做為最早的中國,中國的誕生地,代表著法理中國,以洛陽做為首都做為彌補,才具有統治中國的合法性。以西安做為首都,其統治中國的法理性不足。因此必須以洛陽做為東都。這在何尊“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已經充分說明。一直到宋朝,雖然都城在開封,但是統治者為了體現自己統治中國的合法性,把洛陽做為西京。西周迄今為止仍然沒有找到豐鎬王城,能找到最大建築遺址1600平方米,相當於國際比賽足球場的五分之一大小

。然而洛邑成周城的總面積大約12.45平方公里,相當於豐鎬的78倍。並且,整個西周,象徵王權的九鼎一直在洛陽存放。這更加說明洛陽做為法理中國的重要性。

我們替不了帝王做選擇,帝王自己本身的選擇就說明了問題。洛陽建都朝代十三朝,總建都時間1300多年創造了歷史之最和世界之最。無論哪方面,都秒殺西安。





華夏中華中國在中原

肯定是洛陽。我們講究學術的嚴謹性。

洛陽由於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一直以來被視為一個政權合法性的標誌,故而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王朝,在正常情況下都會首先選擇洛陽為都。

西安自古胡都,大部分王朝都非正統,不是短命(如秦朝、新朝),就是胡人割據政權(如前秦、後秦、前趙、西魏和北周),剩下的周漢隋唐四朝,還是和洛陽共有,這對西安來說實在是難以啟齒。


西安也自稱自己是B朝古都,那我們就來對照一下,洛陽和西安各自的13朝誰佔有優勢:

洛陽十三朝:

夏朝、商周、西周、東周(中華文明的起源)

東漢、曹魏、西晉(漢魏晉,中華文明的塑造,灑脫獨立)

北魏、隋朝(煬帝恭帝)、唐朝(武周及六帝)、五代(中華文明的成熟期)

西安“十三朝”:

秦朝、新朝(短命王朝)

東漢、西晉(篡奪自洛陽)

前秦、後秦、前趙、西魏、北周(五胡割據政權)

西周、隋朝、唐朝(和洛陽共有王朝)

也就是說,在中國歷史中,洛陽是個必然選項,各個王朝的統治者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紛紛把洛陽作為都城,即使不是國都,以是西京(北宋)、中京(金朝),而西安就未必了。



我洛陽乃中華文明的肇始之地,夏商周三代依次在此建都,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賦予了合法性的根源,自古王朝以據有洛陽為合法性的標誌,即使不是首都,也是以東都或者西京的面貌呈現,也就是說,洛陽是必不可少的選項,反之西安,除了和洛陽共有的周漢隋唐四朝外,其餘朝代不是胡人割據,就是短命,幾乎沒有任何合法性來源。這也是為什麼從夏商周到隋唐宋的三千年歷史長河裡,洛陽一直以都城的面目出現,而西安除去短暫的首都外,連陪都都不可得,這說明其地位遠不如洛陽。



洛陽是最早的中國,是國中之國,是中國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陽、儒學光大於此,道學淵源於此,玄學發仞於此,理學肇始於此,佛學首傳於此……

而西安唯一的優勢,只不過是近代以來作為陝西的省會和西北地區的龍頭城市,這一點是洛陽無法比的,畢竟河南古都相望,連省會都不是。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當然是西安了!這個還有疑問嗎?“都長安者天下盛”,就充分說明了問題之所在!

周人建都西安“豐鎬”(光明之都),開創周禮,發揚詩經,開創我中華文明之光!“尊禮樂”“敬炎黃”,將我華夏一族之文明聖火遍佈中華大地!


秦人建都西安咸陽,為了數百年前的一個承諾,尊“周王”,復“華夏”。雖然被山東六國看不起,但是一旦周王室有難,必將奮起護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一首上古詩句《秦風.無衣》,充分說明了在大敵當前,秦人與周王室共赴國難的態度!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國人千百年來的血性,通過一首戰歌充分的表達了出來!

建都西安“長安”的大漢王朝,在建國之初天子連湊齊四匹同色馬拉的車都很困難,大臣們好多事趕牛車上朝。國力空虛,被外族欺辱!但是又是經過“臥心嘗膽”的過程,“文景之治”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國力。到了《漢武大帝》時期,國力充沛,北擊匈奴。終於向世界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建都西安“大興”的“大隋王朝”,再一次收復我華夏六領土,使“五胡亂華”不再有,中華大地得統一!開挖運河促進商貿,為以後的唐王朝打下基礎!



建都西安(長安)的“大唐帝國”,那更是不得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長安在當時是亞州的帝國,世界的中心!

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

我中華笫一帝都“長安城”,至今仍是東亞各國心目中永遠的“中華聖都”!


周禮,詩經,唐詩!

佛都,道都,儒都,法都,神都,天都!

天朝,華夏,中華,京兆,京師!

女媧,龍王,呂洞賓,鍾離權,韓湘子,鍾馗,趙公明財神!

老子,王重陽,玄奘,空海等!

七夕節,中秋節,春節!

上面這些所有的名詞都與西安有關!

血性,法制,文化,文明,西安全部佔全!

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大唐神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da8fa12376c5ede41bdcb7dc24170d6\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呵呵!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周文王定都豐鎬,始創周禮。秦孝公定都咸陽,始有中華大一統。漢高祖定都長安,華夏族又稱漢族才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隋文帝定都大興,徹底結束五胡亂華,恢復華夏版圖華夏苗裔得以續存。唐高祖定都長安,方有萬國來朝天可汗。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是西安人,還是個比較戀家的西安人,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問題嗎?當然選西安了!


綠楊72999152

我要將西安做為國都,將洛陽作為陪都,設東西二都。掌管天下。兵力部署以邊關為重。近交遠攻,惠民愛邦,緞練鄉勇,以村鎮為護衛單位,聯網全國。護衛京師。外攻強敵,國助武器,使華夏子民練成虎狼之師,練就戰鬥民族,我不希望神州養綿羊羔羊,成為任人宰割的小動物。中國人當然要繼承祖先遺風,敢打仗,打硬仗,打殘酷戰爭。讓世界知道,什麼才是血性中國人。


慕容劍雪

河出圖,洛出書,河圖洛書,華夏之源。居天下之中,中國之中,最早的中國,最早的華夏,古人先賢,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陝逼犬戎,自命不凡,東拼西湊,坑蒙拐騙,自欺欺人,不尊重歷史事實。


魯迅\n

定都首先考慮的是安全,關中之地沃野千里,東有崤函之固,南有武關之險,西有秦嶺以隔絕巴蜀,北有高原以阻北戎,安全無出其右。但是唐後沒有再定都長安,也是有原因的,關中淤塞,糧食難以自給;道路隔絕,外部運輸困難;東南經濟發展,帝國經濟中心從中原轉向東南,這些條件都難以讓長安再成為首都。洛陽居於中國正中,南北交通發達,全國的商業都容易匯聚於此,而其北有黃河天險,東有虎牢,西有潼關,南可依靠宛城而阻攔荊襄,若再用運河打通黃、淮、長江,東南半壁的財富便可源源不斷輸送中央。所以,我定都一定選洛陽。如果有前代的基業為基礎,金陵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天冷不願說話斯基

應該這麼說,佔據中原,才是中華正統,中國3000多年文明史,第一個朝代是商朝,關中是西戎,關中的周人利用中央出兵東夷的時候,周武王滅了中央政府,然後分封諸侯,帶著象徵中央的一切法統的器皿,書籍,禮器,儀仗,文獻,著作,回了關中,稱天子,周人退回關中,是因為,周是屬國,反叛宗主國,暴力奪取政權,天下人心不服,而且周並沒有商強大,也就沒有自信和包容,所以,周天子宗室佔到了諸侯的8成。東周春秋戰國400多年,中華正統迴歸中原,但是中央失去權威,各國爭霸,春秋五霸都以去洛陽拜會周天子為榮,被天子承認的霸主,才是霸主,秦國本來也是西戎部落,被中原文明同化,在秦惠文王之前,是沒有人願意去秦國的,而且秦國勝在武力強盛,而不是文化,秦國後來幾代人的中樞首腦都是關東人,,,漢朝本來也是要在洛陽,因為中原才是正統,陳平張良建議在關中,因為地理因素,關中進可攻退可守,漢朝初期,並沒有震懾天子的實力,害怕造反,所以在關中,中國所有朝代,都是以佔據中原為正統,僅有關中,就是軍閥,曹操有中原和皇帝,所以曹操代表正統,而關中的幾十個軍閥都只能是軍閥,即便董卓死後,漢獻帝被在長安劫持,涼州軍擁有長安和皇帝,但是涼州軍還是軍閥,擁有中原才是正統,三國就是例子,即便唐朝後,也是佔據中原的才是正統,漢族編寫的史書,宋是中國,而外國使臣是不會去杭州朝拜宋,而是去佔據中原的金去朝拜,金佔據中原,所以宋才會在名份上拜金為宗主國,再後來,元明清更是這樣,朱元璋在南京,他還一直跟元朝稱臣,在元朝內亂的情況下,他才稱帝,而第一件事就是攻佔中原,才是進攻北京,清朝入關,佔據中原,所以,南京的明朝只能被稱作小朝廷,只能是南明。民國時期,進入現代,是革命,革了中國2200年帝王專職制服的命,所以,中央政府在哪,哪就是正統,先是北京北洋政府,再是南京國民政府,再是重慶國民政府,再是南京國民政府,兩岸在民進黨得勢之前,國共都在爭正統,大陸有中原,臺灣有代表正統的所有的東西,所以一直爭,但是民進黨來了,要獨立,那就屬於外部矛盾了,就不是國共的政見不同了,中國歷史中,從來都是佔據中原者,才是中華正統,從來沒聽說過佔據長安者為正統的說法,唐朝在滅王世充之前,也沒敢以正統自居,在同時得到長安洛陽後,唐朝才在道德高度抨擊各路軍閥,,就是說,西安的十三朝有些誇張,是現代中國人為了掩蓋自卑吹的,在河南發現商朝殷墟和甲骨文以後,我們自己才有了對外國人說我們也是最早的文明古國,因為民國大師在西方發展埃及,希臘,兩河文明之後,是沒有宣揚中華文明的底氣的,因為我們沒有發現象形文字和殷墟和商朝青銅器,在但是在民國,加拿大收藏家在河南農民手裡發現甲骨文,在中國引起中國在世界爭取中華文明屬於文明古國的浪潮,而,這些東西都是在河南發現的,也就證明了古代中原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地區,也就證明了歷朝歷代不惜代價拼命奪取中原的做法的邏輯性,只有佔據中原,才是正統,僅僅有關中,就是地方政權,這就是周朝東出,秦朝東出的理由,也是西漢把中原也劃在中央直轄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