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十年,我們贏了還是塑料贏了?

“限塑令”落地十載,效果究竟如何?

真實的答案也許只有垃圾填埋場知道。紀錄片導演王久良把鏡頭對準了平均使用時限25分鐘、降解卻需要至少200年的塑料製品。

限塑令十年,我們贏了還是塑料贏了?

但在成為垃圾山之前,它是日使用量30億個、隨手可得的塑料袋;它是日流動量上億個、輾轉全國各地的快遞袋;它是一天可以壘成幾百座山峰、間接餵飽了超過2000萬張嘴的外賣盒;它還是農村的“白色海洋”。

塑料在高溫中不斷變換形態,覆蓋了消費社會里每一個個體。10年裡,當“限塑令”將“環保有價”的理念推向公眾時,科技也不斷追逐消費者的環保需求,名目繁多的“環保塑料袋”上了貨架、 篩選塑料比重法、降解再生的化學手段等成為大熱的環保課題。

限塑令十年,我們贏了還是塑料贏了?

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項目是否真正落地,那些“環保塑料袋”被丟棄後又去了哪裡。

限塑令十年,我們贏了還是塑料贏了?

包括塑料袋的問題在內,中國的很多問題都集中在超高速的經濟發展上。這些問題很多發達國家用了上百年才逐步解決的,而中國需要在2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去解決,他希望民眾能給予多一點支持和理解,同時也能從自身出發,更全面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費行為,反思自己的消費需求。

關於限塑的努力,還在繼續。限塑令十年,我們贏了還是塑料贏了?關於話題 ,你可以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