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來進軍雲服務行業了,你怎麼看?

phoney86274859

首先,大家對於富士康的認知不能停留在表面,今天還在給蘋果代工手機的富士康已經走向轉型,五年後,或許你看到的富士康將是另外一個樣子。

短短數年間,郭臺銘的投資與佈局幾乎沒有邊界,從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到醫療健康、AI、5G、電動汽車...

郭臺銘給鴻海(富士康母公司)設立了非常多的目標:他希望夏普稱霸電視業,做強手機業務;希望鴻海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主軸,以全世界為舞臺,打造科技日不落帝國。

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如能轉型為科技驅動的生產型服務企業,具備和通用電氣(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一樣的製造+服務能力,這無疑會成為商業史上激動人心的一幕。

然而,富士康漫長代工史所形成的路徑依賴、中低端員工為主的人才結構、單薄的研發基礎和研發投入,是市場對其能否完成烏雞變鳳凰式的脫胎換骨的主要疑慮。


3月8日,證監會官網披露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41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富士康的首發申請獲通過。而從披露招股書申報稿到過會,富士康的IPO之路僅用了36天的時間。業內人士認為,富士康閃電過會,意味著獨角獸企業IPO快速通道正式通車。

不過,由於部分獨角獸企業可能很難滿足現有的IPO標準,也將面臨著諸如“同股不同權”等特型股權諸多挑戰。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富士康在A股上市,帶來的是轉型需要的資金、人才和市場......

2017年12月6日,鴻海將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2B類業務注入新公司。包含夏普、諾基亞等手機品牌2C類業務則留在了中國臺灣上市的公司。

從富士康近三年各業務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是其支柱,第二大業務雲服務設備業績壓力巨大,毛利率只有不到5%,但通過A股上市將獲得橫向市場拓展機會;精密工具和機器人雖然規模很小但利潤很高,將是富士康著力拓展的業務。

2017年,富士康新公司總體營收3530.8億元人民幣,其中,通信網絡設備營收為2145億元人民幣,佔比60.75%,雲服務設備(包含傳統服務器)1203.9億元人民幣,佔比34.10%,精密工具與機器人收入9.66億元,佔比0.34%。

超過3500億元年營收的體量確實巨大。

郭臺銘希望藉助這三大2B類業務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提供工業製造平臺。


富士康主營業務中佔比最大的手機代工業務顯然已經不是郭臺銘的目標。郭臺銘的最大目標是抓住大陸雲服務器設備井噴機會,由代工廠繼續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製造商)深度轉型,在此基礎上,再抓住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製造領域的新機會。

4月2日舉行的2018中國(廣東)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上說,富士康將向中小企業開放“富士康雲”。

郭臺銘介紹,富士康多年積累了海量的工業大數據。在此基礎上,富士康投資8K、5G等技術,建立富士康超高速運算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為智能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礎支撐。富士康要建構一個能夠向全產業提供智慧應用的體系。

富士康在超高運算中心、“富士康雲”等工程的配套下,已經有能力為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礎支撐。郭臺銘透露,未來將向中小企業全面開放“富士康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