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所在城市的地標是什麼?

天才小凡

廣州是一線城市,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幾個城市之一,有許多的旅遊景點,交通也很方便,非常適合喜歡城市景色的人。

白雲山和白鵝潭江景都屬於“羊城八景”,可以選擇步行登高或是纜車,在山上可以俯覽廣州市遙望珠江。

白雲山是在城市的繁華中一股清流,吵雜的鬧市中的一片寧靜,不少的老人家每天都會爬白雲山鍛鍊身體,修養身心。

老廣州的代名詞,那肯定是五羊石像。曾經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越秀山木殼崗,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關於五羊石像,有過一段美麗的傳說:從前,廣州人民生活苦難,難以溫飽,有一天,天空中出現了五位仙人,身著五彩衣,看到了民間疾苦之後,便騎著五隻羊下凡,口銜穀穗的五羊化身巨石,永留廣州。由此廣州也稱為羊城,穗城。

如今的現代化廣州,最突出的地標已經被廣州塔取代了。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廣州塔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交匯處,與海心沙島和廣州市CBD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地處經濟繁榮地段。

廣州塔上有世界戶外觀景平臺、高空橫向摩天輪,極速雲霄極限遊樂項目等,站在廣州塔頂部可以一覽廣州城市的風光美景,是拍攝愛好者的推薦地方。

廣州塔還有燈光節等等,外表會有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十分美麗。另外廣州塔周圍還有造型各異的現代化辦公樓,個個高聳入雲,尤其到了晚上,組合起來也是十分夢幻的美景。


草原

說起山東濱州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那還真不少,先說幾個最具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

濱州中海航母,可以說來到濱州不來看看“濱州”號航母是你的遺憾!中海航母位於濱州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以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為藍本,按一比一的比例建造,在不影響外觀造型的基礎上,對長度、寬度作了適當調整,長為258.8米,寬為55.46米。曾經這兒又被稱作“中海娛樂城”,曾經有飯店、酒吧等娛樂項目,因為之前濱州西區還不是很繁華,很多店面關門歇業,被很多媒體譽為“大水泥疙瘩”,這兩年被一個當地企業收購,怎麼利用還沒有眉目。

濱州唐賽爾雕像建築,位於濱州南部,一進濱州就可以看到這座壯觀的建築物,上面騎馬的就是唐賽爾。她是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她的家鄉就是建築所在地:原濱州蒲臺縣。曾經有委員提議廢除該雕塑,認為她所代表的歷史文化有爭議,然而時至今日,此濱州最高雕像依舊豎立在此!

濱州市政大樓,這是濱州市政府所在地,該建築威嚴聳立,是濱州政治中心。建築規整,有中國式政府建築的特徵,每次到此處都會感受到一種威嚴。黃河魂,該雕塑位於市城區渤海十八路與長江五路交叉口,高27.2米、寬15.2米、重110噸。市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指揮部負責人稱,該雕塑是目前濱州市城區最大的城市雕塑。有關媒體曾經這樣介紹:黃河魂雕塑是市城區城市雕塑中一大傑作,對彰顯濱州黃河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促進城市雕塑規劃建設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將成為打造黃河三角洲中心名城的點睛之筆。
濱州中海舵,該雕塑位於濱州中海中心,天地橋上。當時建造時故意將起放於寬敞的渤海十八路中間,濱州新城區的中心標誌。也寓意濱州是座海濱城市。濱州蒲園黃河樓,黃河樓位於蒲湖水面內東南方向的東關島上,渤海五路以西,南環路以北。東關島為取土堆島形成,南北長約100米,東西長約75米,高出水面4.5米,四周水深4-5米。黃河樓建築面積共9207平方米,建築高度為70.7米,分地上12層,地下1層,地上12層中9層為觀光展覽層,3層為儲藏設備層。站在黃河樓上,可南觀黃河,北瞰城區。


濱州情報局長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生在克拉瑪依,一個著名的石油城市。在首府烏魯木齊已經生活了十幾年了,對於烏魯木齊來講,那麼要說地標就是紅山塔了。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地標性的現代建築也越來越多。據我所知紅山是因為山體是紅色的而被命名,而紅山塔傳說是為了鎮妖。它現在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心,也是來新疆烏魯木齊旅遊必遊的景點。除此之外,還有雅瑪裡克山,老烏魯木齊人叫它是妖魔山。和紅山一樣,它的傳說也是這座城市的發展故事的起源。從山上俯瞰整個烏魯木齊,也是一個絕佳拍攝烏魯木齊城市的地點。



那麼如果說要尋找烏魯木齊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標建築,那就屬國際大巴扎。這裡能吃地道的新疆美食、看新疆歌舞,還能買到你在新疆想買的所有特產。建築風格就很有特色,在加上多元化的內容,在這裡可以體驗很新疆的一切。



那麼現代建築的地標也是這幾年烏魯木齊人口中最長出現的地方。例如:南湖廣場,位於烏魯木齊另一個重要的商業和行政區域中心地段。在繁華的都市中,有那麼幽靜的休憩園區,有湖有樹蔭有廣場,夏季市民們乘涼、跳廣場舞的最佳選擇。而就在他附近的笑臉大廈,也是很多遊人拍攝烏魯木齊夜景的一個最佳取景點。


另外還有新建的烏魯木齊新客站(現名:烏魯木齊站),正式投入僅僅1年多的時間,就成為烏魯木齊的一個新的地標建築咯。


隨著城市的發展,新疆也越來越趨於大都市的發展規模,而大家嚮往的草原和湖泊,在新疆各地可以領略的到,而在距離烏魯木齊市區五十多公里的地方,也能體驗新疆特有的山川草原,南山自然也是烏魯木齊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去的地方,夏天避暑、冬季滑雪,這裡又是烏魯木齊的另一張名片,自然我覺得南山也是烏魯木齊的地標。


疆來的事

廣宗寺(南寺)

南寺即為廣宗寺,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懸有乾隆御賜蒙汗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宗寺匾額。阿拉善最負盛名的藏傳佛教聖地之一,被譽為阿拉善八大寺之首。寺廟位於“天似八幅金輪,地似八瓣蓮花”群山環抱中,寺內有安放六世達賴喇嘛肉身的佛海壇城塔,有安放其真身舍利的黃廟,以及大量有歷史價值的珍貴佛教文物及藝術品。

福音寺(北寺)

福音寺,原名“準黑德”,俗稱“北寺”,是蒙古高原上的藏傳佛教聖地。它坐落於賀蘭山中麓,四周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賀蘭山森林公園環繞,丘陵起伏,山泉迴繞,松柏長青,草木繁茂,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暢遊其中,猶如置身於世外桃源。該寺始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嘉慶皇帝親手賜名“福音寺”,是求財、求學、祈福的聖靈之地。

天鵝湖

位於騰格裡沙漠東部邊緣,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500米。與月亮湖、巴彥浩特相聚35公里,形成一個三角形。天鵝湖面積約3.2平方公里,四周是浩瀚的沙漠,沙丘起伏,景象奇偉壯觀,令人心曠神怡。天鵝湖和月亮湖一大一小,是騰格裡沙漠400多個湖泊中傑出的一對姐妹花,她們相互襯托,各具魅力,有人在欣賞草原沙色的同時,能夠參與滑沙、沙灘排球,足球、騎駱駝、騎馬、卡丁車、划船、水上汽艇等娛樂項目,愜意酣暢。

月亮湖

月亮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內,是騰格裡沙漠中的天然湖泊。當地牧民稱之為"月亮湖"、"中國湖",因為該湖從東邊看好象一輪彎彎的月亮靜靜地傾訴著古老的故事。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是中國距大都市距離最近、旅遊成本最低的沙漠探險營地,是國內目前接待設施最豪華、服務功能最齊全、娛樂項目最豐富的沙漠探險營地。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旅遊區是距國內中心城市半徑最短、設施最全、規模最大、旅遊內容最為豐富的沙漠生態旅遊區。騰格里達來月亮湖資源組合極為獨特,不僅有草原遊牧民族傳統文化,而且集大漠風光、戈壁神韻、原生態湖泊和藏傳佛教為一體,使自然的神奇與人類內心精神的需求得到極為完美的融合。

敖倫布拉格大峽谷

蒙古語為全多的地方,位於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鎮境內,冬雨核桃平原詳解,南林烏蘭布和沙漠,洗臉阿拉善草原,北一陰山餘脈。峽谷融地貌與丹霞地貌與一體,由沙漠、沼湖、丘陵、戈壁灘、平原組成。泉長5公里,在藍天百元的成脫下,瑰麗無比,氣勢恢宏,滄桑壯美。置身期間,峰迴路轉,一步一景,十步不同天,彷彿進入夢幻世界。

主要景點包括: 夢幻峽谷、駱駝巖、阿日仙神水洞、岱爾格瀑布、紅塔寺、人根峰、母門洞、玉女峰、夢幻一線天等。

通湖草原

位於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騰格裡沙漠腹地,由形形色色的湖泊和拔起於大漠於草原間的駱駝山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組成。在大自然的造化下,他們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組合,魅力多姿,美奐美倫。通湖草原是古絲綢北路的要塞,還保留著古代商道、鹽道、大盛魁古駝道,可見當年留下的沙山岩畫,古舊的買賣城遺址。這裡也是電影《刺陵》的拍攝地,刺陵客棧就是劇組搭建的攝影棚改建而成的。 這裡與沙坡頭相鄰,被稱為“沙坡頭的後花園”,卻比沙坡頭蒼茫,草原、沙漠、湖水形成天然美景,空氣清新,牛羊成群,與潔白的蒙古包融合成一幅迷人的畫卷。

延福寺

該寺從乾隆七年(1742年)開始修建大殿,以後陸續完成周圍的建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帝為該寺賜名,並賜用滿、藏、蒙、漢四種文字書寫的金字匾。該寺整個建築群共建有大經堂、菩薩殿、四大天王殿、轉經樓、鐘鼓樓、如來殿、阿拉善神殿、藥師殿、密宗殿等大小殿堂10多座,共200多間,計800多平方米。1919年前後為鼎盛時期,喇嘛達500人,1949年解放時沿有喇嘛200多名。該寺同其黃教派寺廟一樣,設有神學院,共分四大部,每部有一座專用殿宇。寺內至今保存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所鑄青銅香爐一個,高2.2米,直徑0.85米。鑄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大鐘一個,其鐘聲音洪亮,每擊,整個巴彥浩特鎮餘音繚繞經久不絕。目前,她已以古色橫溢的新姿展現在遊人面前,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最著名的名勝之一。

定遠營古城

定遠營古城為清朝大獎嶽鍾琪與公園1726年奏建。1731年,清帝上阿拉善和碩特旗郡王阿寶駐居。定遠營城依地勢起伏而築,牆體高嚴,上可跑馬,垛口如鋸,威武聳立,廟塔樓閣,錯落有致。城裡城外典型的四合院建築與京城相仿,因此被稱作“塞外小北京”。建築體現了中原主流文化與蒙藏文化的融合,是和碩特從遊牧走上定居的一個標誌和起點,也是阿拉善左旗歷史的縮影與見證。

阿拉善奇石文化產業園

位於巴彥浩特鎮西城區,總面積131萬平方米。建有博物館、文化廣場、水系園林景觀、仿古四合院、酒店、餐飲中心等,是一處集奇石加工、交易、展覽、拍賣、旅遊參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園林式奇石文化景觀園,是全國最大的觀賞石、寶玉石集散地和以石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市場及自治區級文化產業園區。

騰格裡沙漠

騰格裡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為中國第四大沙漠。蒙古語中,“騰格里”是“天”的意思,形容這片沙漠“像天一樣高遠、遼闊”。當地牧民說:“登上騰格里,離天三尺三”,他們對騰格裡沙漠萬分敬畏,卻又十分依戀,從古至今,蒙古族牧民在騰格裡沙漠的綠洲上建立家園,他們在綠洲之間來往遷徙。

連綿起伏的金色沙丘、大漠深處的居延弱水、千年守望的大漠古城黑城子、傳承已久的藏傳佛教文化……被譽為“蒼天聖地”的內蒙古阿拉善,正上演著“中國最美秋天”!


手機用戶72326534587

南京是歷史積澱和創新發展都具備的城市,所以地標也應相應分為兩類:歷史的,新生的。

本次回答中的城市圖片均為新華傳媒集團視覺中心宋嶠拍攝,他每年的大量城市攝影作品讓作為南京人的我幸福感油然而生,攝影師是城市地標的視覺記錄者,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手拍拍的城市人文更是城市地標的視覺日誌。

南京的歷史提及率最高的是兩段:六朝古都,民國首都。然而把最有分量的地標融在一篇文學作品裡的,還是毛主席的“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從這一首毛主席詩詞裡就知道中山陵、紫金山、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必不可少的地標。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夫子廟對於南京也是必不可少。

作為民國時期的首都,南京的民國建築讓城市極具特色,主要地標包括:總統府、頤和路公館建築群,當然還有一張以航拍的“項鍊”而著名的美齡宮。作為南京人是非常幸運的,一座體量並不是巨大的城市,擁有山水城林,每天日常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歷史傳奇隨處可見。

↑↑山水城林(玄武湖紫金山)

↑↑夫子廟夜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作為“新一線”城市,南京的新地標也是科技人文的匯聚。主要包括

↑↑紫峰大廈

↑↑江蘇大劇院

第一財經旗下的數據新聞項目“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017年5月發佈”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採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但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


南京躋身北上廣深之外的“新一線”城市,河西新城、江北新城的崛起都擴大了城市半徑,除了建築之外,是地鐵和城際鐵路讓南京這座城市飛速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說,軌道交通也應該成為南京的地標。

按照規劃2020年南京公共交通在機動化出行的佔比將提高到65%,其中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佔比為45%。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的能力是城市擴展的能量和血脈,從這一點上看,隨著城市的發展,新的城市地標將不斷湧現。


可頌

漢中的地標!?在作答這篇前,我看了下西安的回覆帖,單從地標上來說,真的是羨慕西安,任何一樣拿出來說,都是資歷夠老,牌子夠硬,再深思下我們親愛的家鄉漢中,雖說廣告語是“兩漢三國”,但令人嘆息的是真正能感受到的只是“真美漢中”了!歷史文化氣息的厚重,被浩劫時期的破壞,被後來的經濟發展無遠見,一次又一次的摧毀殆盡了。不過,我們還是撿著能說的來擺一擺吧,起碼在我心底,是真真切切的愛漢中,光空氣一項,就直接受不了西安。

地標一:萬邦時代廣場

這是網上的老圖了,現在比這還要繁華許多,漢中人聚會,帶朋友玩,這都是必去地點,是漢中經濟發展的精華區域,設計前衛,佈局高明,商品豐富,佔地也大,吃、住、購、娛一體化,確實比的過很多一線城市的理念,讓消費者很舒服!

對於縣上的老鄉來說,這裡更加名副其實的是地標,辛苦幾個鐘頭的車程來到漢臺區耍,一般都是到這裡來逛逛鼎鼎百貨,看場4Dmax,然後吃頓新開的牛排或火鍋,最後超市裡一番大采購,高高興興回家!

地標二:一江兩岸全工程

如果外地朋友來,我們最愛帶他們去漢江邊,這是近十年來,大家最滿意的一個項目吧,雖然也有純生態愛好者認為人為的痕跡太大,不過上下游還是有很多的原生態的地方,所以他們的聲音不大,而大家更樂意引以為豪。從最開始的三號橋,漢中第一座有著明顯造型的大橋,彩虹般的霓虹燈開啟,著實讓那裡火了很久,記得那時候擺燒烤攤的都不嫌遠,夜裡12點時候,附近還有不少人在喝啤酒吃烤肉。

再後來,一江兩岸綠化帶逐漸形成,啤酒廣場、演繹廣場以及各個大大小小的廣場舞廣場,才把人們又重新吸引回了離城區更近的江邊,白天人們在這裡健身、打球,在草坪上曬太陽、遛狗,晚上人們在這裡散步,年輕人談情說愛,愛健康的也在這裡跑步。江南的河堤上,還添加了許多文化氣息,詩經三百首,多名詩人名人的雕塑,讓在這裡散步都增添了不少文藝的感覺。

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漢江音樂噴泉,水幕巨大,水柱也非常高,光影和音樂節奏效果一流,加上江面微風徐來,觀賞點可以在江邊、在河堤高出、還可以在江心舟船上,愜意十分,讓看慣了雁塔噴泉的西安人也讚歎不已,所以,旅遊旺季的時候,在噴泉這塊,能聽到許多的關中口音!

再後來,龍崗大橋也修建好了,斜拉橋的造型美,又吸引了大家,攝影愛好者聚集,很快將這裡炒熱,又出現了當年三號橋的一幕,不同往昔的是,這次的人流,或許要被一直吸引了,新建的天漢長街,鱗次櫛比,頗有小資情調,近江的溼地公園吸引了大家的朋友圈,更有足球場、羽毛球場、棒球場等,讓這裡儼然有一種格外適宜人居的大城市風範。

即便是寒冬,這裡都會比較有趣,因為漢江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又一次成為了許多候鳥冬季的棲息地,這,真好!

地標三:美麗鄉村與油菜花海

每年春季,是漢中的旅遊旺季,雖然油菜花節做到現在依然沒有做出明顯的特色,好在大家對漢中的油菜花海還是很認可。大片的油菜花海,加上春天裡漢中較好的天氣,藍天白雲,陽光輕風,讓每個人都心情美美。伴隨油菜花海的,也都是些不錯的風景,比如西鄉的碩大櫻桃溝、南鄭區的靜謐龍池、勉縣的茶園、武鄉的天台山等等,讓旅程充滿了鮮活的氧氣和與大自然的親密之樂。

如今大多數旅遊點的鄉村公路也都不錯,交通容易了,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住民,大家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讓旅遊便更加快樂了!


張騫紀念館

古漢臺

蓮花池公園

南湖

通往褒河方向的水杉大道

仙氣的聖水寺

華美的香爐山

漢中的地標還有什麼?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特別愛的地方!等鄉親們補充討論,耶!


漢中

天津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近代以來,這座城市經歷了東西文化的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格。其中西合璧的城市風貌,讓很多遊客流連忘返。

117大廈

天津117大廈位於天津市西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整個項目由中央商務區、配套居住區及天津環亞國際馬球運動主題公園組成,因117層而得名。

該大廈建築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整個建築方案設計運用了《易經》的智慧,採用負陰抱陽的設計理念。

117大廈方方正正,取四平八穩之意,四個立面略帶弧度,美觀大方。在設計上,大廈建築外立面應用極簡主義美學理念,整個建築高聳雲霄,猶如太陽冉冉升起。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激發出“無限生機”的設計靈感,寓意117大廈的蓬勃發展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希冀。


天塔

天塔位於天津市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衛津南路匯合處,水上公園對面。天塔於1991年建成,聳立於碧波與雲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雲”之美稱。天津人對天塔具有特殊的感情。能到登臨天塔,俯瞰天津,是每一位天津人的心願。


瓷房子

瓷房子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2號,它是一幢非常特別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歷經百年的法式老洋樓。這座“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由瓷房主人張連志親自設計。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以元代古蹟天后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於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跨海河連接河北區與紅橋區,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亞洲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48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384個人觀光。摩天輪旋轉一週所需時間為28分鐘,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餘,甚至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緻,被譽為“天津之眼”。最近,這裡也被年輕人戲稱為分手勝地。天津權健足球歲巴西外援帕託和女人遊覽天津之眼後,很快分手。


天津音樂廳

天津音樂廳始建於1922年,原名為平安電影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平安電影院一直從事電影放映事業。1956年平安電影院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增大了舞臺面積並於當年更名為“天津音樂廳”。平安電影院(天津音樂廳)從1922年建成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終是天津電影放映業的排頭兵,在幾十年的經營中創造了天津電影業的多項“之最”,許多演出及電影的放映開闢了天津電影放映業的先河。

2005年9月天津市政府決定對有80餘年歷史的音樂廳拆除重建。歷經4年,2009年8月天津新音樂廳改造完成,建築面積4860平方米,並以其嶄新的面貌成為了天津又一“地標”建築。新音樂廳坐落於和平區小白樓地界,南京路、浙江路、開封道和建設路四路交口處。法國設計大師、歐洲建築協會會長雷格尼親自設計,平面為一艘船型,主建築外形為歐式,塔樓上鑲嵌著金黃穹頂,成為天津的“金色大廳”。

于家堡

于家堡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河北岸,東西南三面臨海河,是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的核心地區,其主要具備金融創新基地、城市商務、高端商業、都市旅遊、生活居住等功能。現在,它是天津自貿區實驗區的一部分。從城市建設上看,它已經不輸於世界上的著名城市。


中心漁港

中心漁港距離天津市中心60公里,距離北京160公里,距離天津港區僅10分鐘車程,距離濱海國際機場30分鐘車程,西接濱海休閒旅遊區、中新生態城,北靠漢沽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是極具潛力的旅遊目的地。

媽祖文化園

天津濱海媽祖文化園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地處濱海旅遊區南部填海區域的北堤路與東堤路交匯處,三面環海,景色優美。

天津媽祖文化園區所在地塊全部通過填海造陸而成。全園佔地3.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600平方米,同時建有目前世界最高的媽祖聖像及可同時容納千人以上祭奠活動的文化廣場。園內建有全球最高的媽祖聖像、媽祖平臺、媽祖閣、東西配殿、東西廂房等建築群。媽祖聖像高42.3米,共計使用858塊石料,相當於14層樓的高度。


雅緻東方

地標止於建築?更多是個人情感的標識!

南寧的地標建築,排在首位那必須是朱瑾花啊——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槿花廳。簡潔大氣、獨具特色的造型,備受市民和各方來客的喜愛(主要是我自己敲喜歡)。朱瑾花也是南寧的市花。“那些花兒”,見證了南寧的城市變遷與蓬勃發展。朱槿花廳所在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正是因為東博會,打開了廣西的發展視野和格局,南寧由偏安一隅的邊陲小城一躍成為對外開放前沿和窗口。因為東博會,朱槿花廳十多年來迎來數千位中外政要、商界大賈,以及數十萬各國客商。現在的南寧街頭,時常會看到不少老外,和普通市民一樣擼串、吃粉,騎共享單車,南寧挺有些區域性國際城市的模樣了。

第二位,我會排民族廣場,這是南寧更為歷史悠久的一個傳統地標了,見證了很多重要時刻。廣場中心安放著一座“民族團結寶鼎”,這是廣西50週年大慶時中央政府贈送的,外地遊客來這裡時,通常會跟寶鼎合個影,沾點福氣。廣場北側的廣西人民會堂,因其頂上“帽子”尖尖的造型,被南寧人笑稱為“雞屁股”,從這一戲謔調侃的稱呼,感受到南寧人對這個廣場的親近與熱愛。每天晚上,孩子們在這裡瘋跑、輪滑、嬉戲,簡直不要太開心。大媽大姐們,跳起拉丁、恰恰、小蘋果等各種曲風的廣場舞,邊上就有小年輕用“鬼步舞”來尬舞,規模宏大甚是熱鬧。環廣場暴走,是不少上班族每日的必修課,浩浩蕩蕩的隊伍還挺壯觀的。

第三位,南寧大橋。這是南寧最美的大橋,我覺得也是廣西最美的大橋,屬於南寧新地標之一。這座大橋系出名門,採用美籍華人、一代橋樑大師、美國柏克萊加大終身教授林同炎先生生前的概念設計,是世界上首座大跨徑斜吊拱曲線橋樑。我時常會到邕江邊,遠眺這座大橋,她具有非常獨特的美感,最大的特色,橋面路面是彎的,而不像一般的大橋是直跨對岸;大橋兩側的大跨徑斜吊是不對稱的,遠觀既像兩個豎琴橫跨邕江兩岸,俯瞰又像一隻展翅待飛的蝴蝶在水面上休憩,在靜止中有一種強烈的動感,我很喜歡。

其他的地標,自然還有,青秀山龍象塔(據說祈福敲靈驗啵)、新華路水塔腳(原生土著老南寧人的一代記憶)、金湖廣場五象城雕(剛落成時也是人氣旺旺),等等,大家補充吧!


悟空正悟

全國34個省會的地標建築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慶

河北

臺灣

江蘇

黑龍江

江西

陝西

甘肅

寧夏

浙江

西藏

新疆

青海

河南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山西

雲南

山東

湖北

廣西

湖南

安徽

福建

廣東

四川

貴州

海南

香港

澳門


紫砂茶友

海口是一座濱海城市,空氣優良,2017年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裡的人熱情純樸,生活節奏悠閒,美食小吃眾多,讓人來了就不想走。那麼,海口有哪些地標建築呢?

世紀大橋

世紀大橋可謂海口地標建築的No.1,以其雄偉壯觀的造型謀殺了無數攝影愛好者的相機。

2003年8月1日,世紀大橋在經歷5年的建設後,在海口市民的翹首以盼中竣工通車,投資6.6億多元,是海南省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橋。它位於海口市龍昆北路北延長線上,橫跨海甸河,全長2663.606米。主橋是雙塔雙索麵三跨連續預應力混凝土邊主樑斜拉橋,兩座主塔通過176根斜拉索承載橋面。在此前,只有人民橋、和平橋兩條路通往海甸島,經常堵車,世紀大橋的建成,不僅多了一條通往海甸島的路,後來隨著海新大橋的建成,人們可以很方便地進出新埠島。世紀大橋的塔橋電梯對外開放,市民可乘坐電梯上到世紀大橋,在人行道上觀看美麗的海口灣景色。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是海口八景之一,臨海甸溪而立,藍天白雲之下,碧水倒映紅樓,塔尖反射餘暉,景緻顯得幽雅浪漫。

鐘樓為混合結構,高五層,牆體用紅磚砌成,白石灰塞縫。其歷史悠久,於1929年興建,當時所處的位置是海口的老碼頭,船來船往很熱鬧,但是全市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備。為了統一時間以及方便通商,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就發動海外僑胞捐款,建起了這座鐘樓,大鐘設置在頂層。如今的海口鐘樓是在1987年修葺過的。

騎樓老街

海口鐘樓的對面,就是著名的騎樓老街了,主要包括新華路、博愛路、中山路、得勝沙路、長堤路、解放路,其建築屬於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

騎樓老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去南洋打拼的海南華僑紛紛回鄉建房,於是出現了大量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騎樓一般建在街道的兩側,通常為二至三層,上層住人,下層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可以避雨、遮陽、通行,樓房部分就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所以騎樓這個名稱是十分貼切的。騎樓建築十分適合海南潮溼多雨、日曬強烈的氣候,市民走在人行過道里,晴天不怕太陽曬,雨天不用打傘,很是愜意。

海口騎樓老街因其唯一性、獨特性,在2009年榮獲全國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海口市政府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各條老街進行修繕,使其以更迷人的風姿迎接各地遊客。

萬綠園

萬綠園是在填海區上建起來的,在當初建設的時候,市民踴躍捐款,並義務參加勞動。它是海口之肺,是海口人為之驕傲的一座公園,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許多市民到萬綠園鍛鍊身體,節假日公園裡更是人山人海。有外地的親戚朋友來了,海口人都會把他們帶到萬綠園逛一逛。

萬綠園總面積1070畝,主要以公共綠地為主,是海口市最大的開放性熱帶海濱生態園林風景區,栽種了近萬棵以椰子樹為主的熱帶和南亞熱帶觀賞植物。園中有兒童遊樂區、健身器材區、塑膠慢跑道、美食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