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園區30強出爐,惠州大亞灣再次位居第二!

5月24日,“2018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珠海召開,會議發佈“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單的發佈,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家廣東園區入選“2018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單。

近年來,以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的惠州大亞灣獲得多項榮譽:2014年入選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全省唯一),2014—2017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2017年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全省唯一)”,併入選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已評選出的化工園區30強在2017年實現石化銷售收入總量2.36萬億,佔全國石化產業銷售收入的17.1%,其中前10強實現石化銷售收入1.14萬億,佔比8.29%,實現利潤總額1242.3億元,佔比14.7%。”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表示,上述數據彰顯了化工園區30強在我國石化行業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今年5月初,大亞灣石化區第二套乙烯裂解裝置及其衍生品裝置正式投產。中海殼牌化工二期項目11套生產裝置的其它關聯裝置也隨之陸續投產。這一新建 120 萬噸/年乙烯項目投產後,將與一牆之隔的中國海油煉油廠(惠州石化)形成深度煉化一體化優勢,並與已經建成投產的惠煉一期形成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的年生產能力,惠州石化產業的煉化一體化規模也由此躍居全國首位。

不久前,大亞灣區統計局發佈該區2018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顯示,該區一季度多項經濟指標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13.1%,增速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145.2億元,增長17.2%,總量和增速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35.3億元,總量全市第一。

受中海惠煉二期項目投產的持續拉動,大亞灣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92.1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5.2億元,增長17.2%,工業經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中海油惠州石化在二期項目穩定運營的拉動下工業增加值增長53.9%,拉動石化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01.8億元,增長24%。

如今,這個曾經的南海邊的小漁村,一躍成為國內煉化一體化規模最大、匯聚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佔園區投資總額90%,產業高端、綠色安全、配套完善、規範管理,高質量發展的石化產業基地。

2018中國化工園區30強詳細榜單:

1 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

2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3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4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

5 淄博齊魯化學工業區

6 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

7 寧波大榭開發區

8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9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

10 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

11 揚州化學工業園區

12 江蘇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

13 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4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15 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欄港經濟區)

16 泉港石化工業園區

17 衢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18 江蘇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

19 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區

20 河北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

21 武漢化學工業區

22 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

23 中國化工新材料(聊城)產業園

24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25 中國石油化工(欽州)產業園

26 湖南嶽陽綠色化工產業園

27 浙江省紹興市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

28 遼陽芳烴及精細化工產業化基地

29 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0 泰州濱江工業園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