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一生都在努力打敗匈奴,為何卻將一位匈奴人做為顧命大臣?

鮑清

漢武帝在位時,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開拓疆土,其中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匈奴,衛青、霍去病三次北伐匈奴,將漢朝的北部邊境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漢武帝臨終前立劉弗陵為太子,當時的劉弗陵還不滿八歲,劉徹為其挑選了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霍光。其中金日磾就是匈奴人,作為匈奴人,能擔任如此重任,全憑自己一點點的積累。

金日磾,原名日磾,是匈奴國休屠王太子,十四歲時因父親被殺,無依無靠,被迫跟隨仇人渾邪王降漢,被安置在黃門署飼養馬匹,漢武帝賜其姓“金”

由於金日磾做事認真,很有分寸,逐漸贏得了漢武帝的喜愛,之後升遷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漢武帝每每外出總有金日磾在旁服侍,金日磾有兩個兒子,從小在宮中長大,有一次和宮女嬉鬧,做出了出格的動作,被金日磾看到,竟然一怒之下殺了自己的兒子。《漢書》中記載,“上甚哀,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馬何羅謀反準備刺殺漢武帝時,又是金日磾挺身而出抓住刺客,更是贏得了漢武帝的極大信任。

金日磾侍奉漢武帝幾十年,從不用目光直視漢武帝。漢武帝賞賜給他宮女,也不敢親近。漢武帝要把他的女兒納入後宮,金日磾不肯。處處表現得非常謹慎。

有這樣出色的表現,金日磾成為輔政大臣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點也足以驗證了漢武帝的眼光,金日磾身為輔政大臣,依舊恪盡職守,鞠躬盡瘁,死後被封為敬侯,陪葬茂陵。


一點點歷史

漢高祖白登之恥,懾於匈奴的強大,多少漢家女兒和親單于,漢武帝年幼時每每想到便會扼腕嘆息,恨不能提槍上馬,踏平匈奴王庭,終於漢武帝奮四世之餘烈,北狩匈奴,驃騎將軍霍去病長途奔襲,利用閃電戰與運動戰大敗匈奴,勒石燕然。曾經令漢朝聞風喪膽的匈奴,現在鬼哭狼嚎,狼奔豕突,強大一去不復返,因父親被殺,迫於形勢,年僅十四歲的金日磾與家人隨渾邪王降漢,從此漢朝的強大深深的印在金日磾的腦海中。

機緣巧合下,得到武帝的賞識,從此步入官場,並且很是受寵幸,常伴武帝左右。金日磾有一兒,從小深為武帝所喜愛,然長大後行為多有不端,一日被金日磾撞見與宮女嬉戲,金日磾便殺了他。武帝大怒,召金日磾問罪,得知緣由後從內心深深尊敬金日磾,認為此人不一般。

在巫蠱之亂中因奮力誅殺太子而受到獎賞的馬何羅,害怕武帝清算巫蠱一案,遂起兵謀反,被金日磾識破奸計,武帝才能倖免於難。在武帝身邊的幾十年,金日磾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從不以目光直視武帝,從未有任何逾越之舉。武帝暗暗稱奇,認為此人篤厚謹慎,值得託付。

晚年的武帝因小人讒言,逼迫太子劉據造反,於是皇位便落到了年幼的劉弗陵頭上,遍尋滿朝文武大臣,發現只有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可堪託付,是為顧命大臣。金日磾一生,不忘初心,輔佐兩代君王,可見其人品貴重。

歡迎參與討論,說出您的觀點。我是三藏,帶你走進塵封的歷史殿堂,穿越歷史的時空,探尋失落的往事。

三藏說史

漢武帝重用的匈奴人名叫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因為匈奴內部的混亂和漢朝的征戰,淪為階下囚,成為漢宮裡卑微的黃門署養馬奴,由於他從小長於匈奴,經歷了馬背上的風霜和歷練,所以對於養馬很擅長,口碑很不錯。



漢武帝此人是相當愛惜人才的,他選人用人的眼光超乎常人的預料,比如他重用出身低微的衛青,霍去病等人,連母儀天下的皇后都可以是歌女出身,所以他重用一個“改過自新”且有能力的匈奴人,是件可以理解的事。漢武帝肯重用金日磾,主要因為兩件事,讓漢武帝對他的人品很欣賞。



一,他為人淡定,有一次漢武帝巡幸養馬場時,身邊帶了很多隨駕的宮女,相貌自然都是首屈一指的,當時其他養馬奴看到宮女紛紛偷看,唯有金日磾目不改色,神情自若,很快吸引漢武帝的重視。金日磾得了皇帝賞賜後,仍然謙卑自若,嚴於律己,這讓漢武帝更加重視他。



二,他對子女要求嚴格,金日磾的大兒子在漢武帝面前好多次言行隨意,漢武帝因為他是匈奴和漢人的結合子,對這個孩子也格外優容,但金日磾看不慣,於是殺了兒子,漢武帝知道他殺子的真相後,對他更為敬重。他的女兒年輕貌美,漢武帝有心將她納入後宮為妃,但金日磾不肯,長跪不起,老淚縱橫,漢武帝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器重他。



漢武帝晚年因為巫蠱之禍,逼死衛皇后和太子劉據,選擇皇位繼承人陷入為難,無奈之際,選擇少子劉弗陵為儲,並託孤給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等人,由此可見他對匈奴人金日磾的信任。金日磾嚴於律己,對漢室忠心不二,輔佐昭帝,子孫富貴達七世,不像霍光,上官桀等人最終禍及家人。


翻出歷史那一頁

你所說的這位輔政大臣應該是原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



然而一個投降大漢的匈奴人如何獲得漢武帝的信任,竟然令漢武帝臨終託孤?我以為其實主要要歸因於以下兩點:

一是漢武帝的民族政策。匈奴是大漢的宿敵沒錯。但是對漢武帝來說打擊匈奴人只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制止匈奴對漢無休止地侵擾,其實最初就是無奈而不得以戰止戰,開疆拓土倒在其次。漢武帝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並非是要消滅種族。此後兩漢不斷內遷胡人的現象都表明了這一政策,也說明了華夏族歷來就沒有對異己亡國滅種的傳統做法,剩下的只是優待和等同視之。所以有“夷狄行中國則中國之”的說法。

二是漢武帝用人不拘一格。



投降漢朝後,金日磾淪為官奴養馬。漢武帝見其容貌端莊、身材高大魁梧,十分喜愛,便提拔為馬監,加官侍中,又一位奴僕脫穎而出,和衛青如出一轍。這不能不說是漢武帝的眼光和用人的獨到。

三是金日磾本人是一位很有遠見卓識的民族政治家。史記其從不侍寵驕橫反而到行事恪守君臣之禮,以至怒殺弄兒(他自己的親兒子);本人對漢武帝忠心耿耿,捨身護主為漢武帝擊破叛亂。



所以如果說金日磾最初得寵只憑得漢武帝一時歡心,但漢武帝臨終託孤,並委以國政決不是未經深思熟慮恣意為之!


歷史留影機

說的是金日磾吧,他是匈奴的一個王子,是漢的降將,又是匈奴的叛臣。在漢朝,幾乎沒有根基,他的地位得力於漢朝皇帝的賜予,基於他匈奴人的身份,其他人也沒法和他走的太近,也就也沒法和其他漢朝大臣抱團。所以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家族地位,只有對保護皇帝的利益。所以在王莽篡權時,最堅定有力的保皇派反而不是隨漢朝一起興盛的家族,反而是金的後人 。所以作為優秀君王的劉徹在這件事上真是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