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戰爭是吞金獸,美國為什麼越打越富有?

老爸茶聞天下

美國也並不是每一場戰爭能夠發財。美國之所以給人一個經常發戰爭財的印象,主要就在於那幾場關鍵的戰爭,都是世人皆知的,比如說一戰和二戰。但問題在於,美國真正意義上發大財的戰爭,總體來看也不過是3-4場,其它大多數時候都是賠錢的,即便是發財的戰爭,自己也是損失慘重,甚至是被動發財。

首先我們看看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肯定不是發財的戰爭,而是一場賠大發的戰爭。北美的土豪們為了支持這場戰爭,例如華盛頓等莊園主們,可謂是出了大血,即使到了獨立戰爭結束之後,依然是負債累累,尤其是欠了法國一個大人情,因為沒有法國的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也很難取得勝利。比較幸運的在於,法蘭西王國在1789年也傾覆了,那個被戲稱為“美國國父”的路易十六也上了斷頭臺,這使得美國人可以翻臉不認賬,的確是減輕了很多還債的壓力。在獨立戰爭勝利之後,北美的財政也是一片混亂的,甚至連有功之人的待遇都無法兌現,使得1786年釀成了謝司起義,差點把美國給掀了盤,這主要也是由於錢不夠分引起的。

在1812年,美國人認為英國人正在忙著跟拿破崙懟,無暇顧及美洲,於是乎大舉入侵加拿大,但是不料被徹底打臉,自己首都華盛頓也被英軍佔領,白宮都被一把火燒了。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可謂是吃了大虧,肯定是沒賺到錢的,而且還賠了錢,光白宮重建就得花不少錢啊。1848年美墨戰爭開始,美國可謂是賺大了,但也只是賺了廣袤的領土,對於美國的財富增長還暫時看不出作用,在戰爭期間美國也是投入巨大,花錢如流水。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美國肯定是不賺錢的,這畢竟是自家人關起門來打仗,傷亡十分慘重,給美國聯邦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戰後重建也花了一大筆錢,好在林肯政府號召大家向西圈地,才給美國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美國真正賺大錢的兩場戰爭,其實就是一戰和二戰,尤其是一戰前,美國就利用自身的優勢,置身事外,大發戰爭財,這的確讓美國人賺到了大錢,而且是真金白銀,同時美國也成為歐洲人的金主,大家都找美國借錢,大量的黃金也流入美國。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後,產能嚴重過剩,經濟出現大衰退,但是因為二戰的爆發,美國的過剩產能因為戰時經濟實現了大釋放,一舉擺脫了經濟危機。在1939-1945年間,美國變成了歐洲人的奶瓶,自稱為“皿煮國家的偉大兵工廠”,尤其是從英國人手裡套路來了不少海外軍事基地,這確實讓美國的實力大增。

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後,美國的黃金儲備居於世界第一,美國還將英鎊霸權掃進了歷史,自己建立起了美元霸權。1970年代後,美國廢除“佈雷頓森林體系”,黃金和美元脫鉤,但由於當時國際社會普遍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尤其是石油等大宗交易商品,這使得美國享受了“鑄幣稅”,可以開動印鈔機來還錢。總體來看,美元霸權是美國對外戰爭所獲得的最大實惠,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確保了美國的霸權地位,雖然美元對美國來說只是一張紙,但這卻是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張紙。事實上,靠賣裝備大發戰爭財,和美元霸權相比,實在是小兒科中的小兒科,這也是為何美國要拼命維護美元霸權的原因,這畢竟是躺著賺錢呀。

同時還需要明白,美國自己也有某些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很多當時世界上的列強所不具備的。那就在於美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每次世界大戰,都不會波及美國的本土。美國在1848年打殘墨西哥,在1865年蕩平奴隸主後,在美國本土再也沒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同時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攻入美國本土,這使得美國本土成為最穩健的大後方。美國發動戰爭的損失往往只有人和物資,比如說二戰死亡數十萬人,可是自己的後方從不受到損失,可謂是馬照跑,舞照跳,工廠照樣日夜不停地生產,但反觀當時的德國,後方不斷遭到轟炸和破壞,後期還被攻入本土,民眾傷亡巨大,但美國普通民眾幾乎沒什麼傷亡,工業設施非常完備,並沒有損失。

但是在1945年之後,美國政府幾乎每次戰爭都是賠錢的,有時候不僅會賠本,戰後還得花大量的錢去收拾爛攤子,可謂是面子沒賺到,裡子也沒賺到。比如說1961年美國人出錢扶持古巴流亡者去打卡斯特羅,但是沒想到被全殲,最後美國政府還不得不向古巴支付賠款,將被俘人員贖了回來,這的確是一件奇聞,能讓美國政府進行賠款可是一件比較難的事。1970年代的越南戰爭就更不用說了,那簡直賠本賺吆喝了,而且還撕裂了美國社會,造成了大規模的社會危機,後期成本更大,直到今天也沒完全解決這筆債。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那簡直就是個爛攤子,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了8年時間,也花了8年的錢,最後美國政府實在是沒錢了,也只好撤兵。因此,在二戰之後,美國政府打仗基本上就沒賺過錢,反而不斷倒貼,持續的浪費納稅人的錢,最終美國人把一個傳說中非常心疼錢的人送進了白宮,但好像依然看不到罷兵的希望。


圖維坦


海灣戰爭以後,美國的標籤基本上是這樣的:美國利用強權干涉他國內政,不但給主權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而且掠奪了中東大量的財富,,,

但經過戰後的資料顯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不但賠了,而且賠大發了,說是美國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美國沒從伊拉克拿走一斤石油,美國人民照樣和全世界一樣在高昂的油價中備受煎熬,美國的石油股價依然沒有大的漲幅,美國的軍工股不升反降,而戰後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最多的也並不是美國,其中Z國佔得最多33%,俄羅斯佔了19.48%,英國佔了16.7%,美國最可憐,只佔了1.9%,,,其實在這場戰爭中,很多國家都是收益國,但都不怎麼說,,,

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投入卻超過了7000億美元,而且還不算戰後10年在伊拉克戰爭泥潭裡掙扎的費用,


美國人的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專門找這虧本的買賣來幹?當然不是,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做局的高手,玩的是大戰略,戰端一開,禁飛區馬上設立,原油價格飆升,首先賣油大戶俄羅斯嚐到甜頭後假裝什麼也沒看見繼續賣油賺錢,美國最大的戰爭潛在威脅也就沒有了,而貧油國家必須拿出珍貴的外匯儲備來購買原油,這些錢大都落到了中東石油寡頭們的口袋,這些寡頭們後來也都成了美國的朋友,美國只要有需求,他們會投桃報李地拿出錢來支持美國需要的各種武裝組織,,,

其他國家沒有了外匯儲備,只有大量出口低端工業產品和資源來換取美元,補充外匯儲備,平衡貿易逆差,這個時候美國就會利用“美元印鈔權”開始印錢,出口國為了保障出口,必須降低本幣對美元的比值,方法就是用本幣在外匯市場上購買美元,來保證匯率不會上升,大量囤積的美元無處可用,就必須投資,這麼大的投資誰敢接盤?。當然是美國國債,戰爭的窟窿就這麼填上了,,,

但這些動作卻絲毫沒有動搖美國的製造業,科技研發以及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而這些體系的正常運轉,不但保證了美國人民繼續吃香喝辣,還能讓這些產業不受干擾地穩步上升,技術上的壟斷,戰略上的封鎖,軍事上的威脅,讓你根本沒有超過他的可能,你還得為了他的這套組合拳疲於奔命,圍著他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國拿著全世界的錢在打仗,,,

美國這樣的辦法很多,表面上看,科索沃戰爭是政治問題,但我們看看戰爭發生的時間節點就知道了,1999年1月1號,歐洲發行歐元,為了阻擊歐元,同年3月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由於戰爭的影響,歐洲的熱錢大量流向北美(但從戰爭結果來看,巴爾幹半島比以前太平多了)


說白了美國發動戰爭的原因並不是想通過戰爭來實現短期目標,而是通過戰爭來維持一個良好的局面來實現他的長遠戰略(當然,這個局面如果破壞了,其實對誰都不好,5個金磚國家的崛起不也是在這種秩序之下完成的嗎?)

目前的敘利亞戰爭也是如此,有人說美國在戰爭中賣武器大賺戰爭財,錢倒是也賺了一些,但真金白銀都被軍火商掙走了,下次打仗,美國政府還是得問美聯儲拿錢,美聯儲再向各位大佬“攤派”,其實這種買賣很大程度上也還是戰爭的需要,美國的真正目的是不想讓敘利亞,伊朗和俄羅斯這三個石油大國在中東形成一個對抗聯盟,威脅到他的石油美元權威,(偏偏敘利亞大搞獨裁,也恰好給了他下手的機會,怪誰呢?)只要這套玩法有效,戰爭消耗還是能補回來,時不時的再搞個降稅之類的政策把資本吸回美國,美國還是有錢打仗,戰火燒不到美國本土,美國的經濟環境不被迫害,他還是比你強,,,


冷兵器TILLLINDEMANN

話也只能這麼說,戰爭是吞金獸不假,但各人有各人的打法,當年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一敗塗地,最終把自己拖了個半死。

看看美國的發家史。

美國自1965年介入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內戰,前後共投下了800萬噸炸彈,超過了“二戰”期間各個戰場的投彈量總和,美軍傷亡35.6萬人,軍費開支4000億美元,損失慘重而匆忙撤軍。

“越戰”的失敗徹底澆滅了美國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後的囂張和狂妄,痛定思痛,從此學會了臥薪嚐膽,潛心發展經濟十幾年。國力恢復後,於1991年1月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



鑑於“越戰”的深刻教訓,這次美國人變得乖巧起來,搞起來個“多國聯盟”,學會了借力打力,花言巧語連哄帶騙,用大夥的錢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海灣戰爭花費的總費用不到710億美元(國際社會預算,美國國會的預算是611億美元),到戰爭結束:科威特負擔戰爭費用159.74億,沙特132.65億,阿聯酋38.75億,日本99.61億,德國57.6億,韓國3.29億,合計約491.64億美元。另外,這些同盟國還承擔了價值約54.44億美元的戰爭物資和運輸費用。可以看出,整個海灣戰爭中美國的盟國就承擔了戰爭總費用的80%,美國僅支出20%。但就是這20%的戰爭花費就換來了整個中東地區——這個世界石油聚寶盆地區的霸主地位,換來了從1991年之後——直到現在還在延續的“國際新秩序”。這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新秩序為美國掙來了長達二十幾年的滾滾財富。



海灣戰爭以後相繼發生的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亞戰爭,美國人如法炮製,經濟、政治兩手都抓且兩手都硬,想不富都難。

總結一下,美國人之所以越打越富有的原因有兩點:1是他懂得借雞下蛋。2是他戰爭的目的相當明確和堅定,經濟掠奪+政治霸權,二者不選一,而是兼收幷蓄。

(圖片來自網絡)

感謝關注我的和我關注的親們。


崑崙玉屏風

美國人能玩的,全世界都不敢玩,他黑著臉退伊核協議,還不許全世界和伊朗做生意,有錢真的可以這麼任性。

美國為什麼這麼牛!而且把霸道的作風已經當成了超級大國標配的自信,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美元霸權,最近幾十年,美國打的很多仗,都是在維護這個金融霸權。這個霸權的意義在於:印錢就能還錢,美元大家都要用,美國用10支航母戰鬥群,遍及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跨越世界各大洲的盟友體系、金融霸權體系等等來保證這個美元霸權的穩定。

最近幾次戰爭,海灣戰爭美國逼老薩吐出了科威特,還在全世界面前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軍事威懾,科索沃戰爭肢解了南聯盟削弱了俄羅斯,伊拉克戰爭最終讓薩達姆倒臺,歐元受到重挫,中東從此大亂。利比亞內戰和敘利亞內戰最終把禍水引向了歐洲,使得老歐洲更加四分五裂。

現在的世界,歐洲團結不起來,中東也是一盤散沙還內部掐的死去活來,所有的熱點地區牢牢把控在美國的手裡,當年反美的急先鋒基本都倒了,剩下的也沒那麼大膽子天天和美國叫板了。

雖然美國進入21世紀之後的幾場戰爭貌似得不償失,損失幾萬億美金,沒撈到什麼好,但是這筆錢大多還是進了軍火巨頭的腰包,美國最關心的美元霸權在這些戰爭之後更加穩固。放眼世界,目前暫時沒有國家有能力挑戰美元霸權。


雲中史記

美國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是“摘得勝利果實”,而成為“暴發戶”,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為了控制全球的戰略利益,而後幾場戰爭就是為了美元霸權和銷售軍火。



美元霸權通俗講就是美國可以發行紙幣,以印刷費為代價換取他人的大量財富。各國首先掙美元,掙美元就必須付出實實在在的產品供美國人消費,人們使用美元越大,美國從中得到的實惠就越大。如果別的國家不用美元進行貿易,美國就得不到好處。那麼我們來看一看美國為什麼發動後幾場戰爭?



伊拉克戰爭就是薩達姆公開宣佈結算石油不用美元用歐元,如果中東國家都不用美元用歐元,那麼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地位將不保;科索沃戰爭就是當時美元和歐元1比1.08,南聯盟在歐洲腹地中心,開戰當天歐元就下跌了30%,因為人們害怕戰亂撤走在歐洲的投資;阿富汗戰爭,“9.11”事件後,人們對美國的投資環境大為擔心,紛紛撤走投資,美國不發動戰爭打擊恐怖主義,難穩人心,戰爭發動後,資金又迅速回流美國;利比亞戰爭,卡扎菲想和非洲貨幣基金會建立非洲統一貨幣,又想和伊斯蘭國建立伊斯蘭貨幣——黃金第納爾,從而取代美元。所以,這幾場戰爭都是為美元而戰。



美國通過發動戰爭,對外銷售軍火。每一次戰爭都對新式武器進行實戰檢驗,以增強購買者信心。美國通過一次次武器技術創新,來刺激本國經濟發展,因為美國的軍事技術是與民生企業連在一起的,軍事技術的創新也帶動民用技術的創新。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GPS系統的運用,後運用到民生上在世界美國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因此,我們說美國越打越富。


適情雅趣

越打越富有是表面現象,確切說是美國在打仗的同時,沒有耽誤經濟發展。

理論上戰爭可能促進經濟增長

雖然有理論認為戰爭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戰爭有利於擺脫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蕭條;戰爭刺激科技進步,進而轉化為更高的生產效率、更高的生活質量;戰爭有利於塑造國家認同,從而促進國家能力建設,後者是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等。

戰爭刺激經濟增長的條件非常苛刻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戰爭不僅消耗財富、資源,也消耗寶貴的人的生命。用戰爭刺激經濟的做法,面臨非常苛刻的約束條件。例如軍費要在經濟可承受範圍內,戰爭進程不要失控,

而且即使戰爭刺激了經濟增長,也會產生產能過剩,特別是無用產能過剩的後遺症。例如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一次世界大戰的日本,都經歷過生產過剩造成的通貨緊縮。

美國不可能通過戰爭實現經濟繁榮的

從根本上說,應該是美國經濟實力強大,即使參與和發動了若干戰爭,也並沒有影響經濟基本面。其原因不是美國執政者有多高明,根本上是因為:

(1)二戰期間美國經濟繁榮是建立在他國經濟蕭條的基礎上

當時世界主要經濟體都經歷了本土戰爭,生產能力遭到巨大破壞,形成全球性產能嚴重不足,這才刺激了美國工業體系馬力全開、利潤爆表。倘若當時有一個三億人口的大型經濟體沒有參與世界大戰,美國的工業品銷路肯定受到巨大影響,也不可能在戰後擁有佔世界七成的黃金儲備。

(2)二戰後美國經濟未受戰爭影響是因為戰爭規模小、持續時間短

戰爭規模不需要具體數字,只需要看戰爭對手就夠了。二戰後美國參與的戰爭都是局部戰爭,對手都是落後國家,包括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對手弱意味著損失小,經濟壓力就小;除了越南戰爭持續時間較長外,其他戰爭都時間很短,意味著軍費開支壓力較小;另外,這些戰爭都有盟國的協助,特別是海灣戰爭中,不僅各類盟友紛紛派兵參加,而且日本、沙特等還分擔了大筆軍費。


布萊克懷特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點我們從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上15年反恐戰爭中,燒掉了超過3萬億美刀,就可見一般!

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利堅這個建國240年,其中214年都在打仗的國家,卻是逆勢生長,越打越富。

如獨立戰爭,結果美國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美墨戰爭,美國雖然付出了一萬多人傷亡和近億美元軍費的代價,但卻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南北戰爭,雖然極為慘烈損失也不小,但卻為美國全面建成一個強大工業國掃清了道路。二戰,美國更是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價,但卻取得了西方世界的領導權,促進了經濟的更快發展……

背後原因:1、美國參與或者發起的戰爭,除了少數幾場沒有獲得勝利外,無一不是勝利結尾,讓美國從中獲得了更大的戰爭紅利。

2、美國經濟賬算得十分利索,從不打賠錢的仗。

3、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大部分戰爭都不在美國發生,避免了戰爭對於經濟的強大破壞性。

4、美國擁有眾多的盟友,戰爭成本可以分擔一部分給盟國。

5、通過武力,美國確立了“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從而可以將戰爭成本通過金融手段轉移到世界各國身上。

綜上5點,就是美國為何越打越富(相對而言),而其他國家卻無法承擔起一場戰爭的消耗,只能越大越窮的原因所在!


千字軍事

俗話說得好,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真的是越打戰爭越強、越打戰爭越富嗎?

縱觀美國的整個立國和征戰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建國和穩固階段;二是“西部大開發”和北美整合階段;三是“門羅主義”和初步對外干涉階段;四是參與全球競爭和登頂巔峰的階段;五是主導全球治理和全球干涉的階段。

每個階段美國都打了若干場戰爭,也收穫了不同的果實,要分析美國在每一個歷史階段到底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富”還是“越打越弱、越打越窮”,需要具體分析。

在美國的立國和穩固階段,主要進行了兩場戰爭:獨立戰爭和美英戰爭。獨立戰爭造就了美利堅合眾國,而美英戰爭儘管是一場由美國國內的鷹派主導的、軍事冒險主義且付出了巨大戰術代價的失敗戰爭,卻帶來了美國的國際地位穩固、國內政治力量進一步整合、反向刺激本土工業企業發展的作用,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這一階段,處於初創時期的美國朝氣蓬勃,戰爭儘管給美國本土帶來了較大的損傷,卻同樣讓美國愈挫愈強。

在美國“西部大開發”的階段,進行了三場戰爭:美墨戰爭、南北內戰和對印第安人的屠殺戰爭。美國的“西部大開發”是人類歷史上最後的為數不多的成功的領土擴張行動,伴隨著對墨西哥軍事政府的驅逐和對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戮,美國成功地將自身的領土範圍擴展至太平洋沿岸,收穫了廣袤且肥沃的西部土地、豐富的礦產與森林資源以及極佳的地緣政治優勢;同時,又通過南北戰爭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人口,掃除了工業生產力發展的最大阻礙,還一併獲得了較高的國際道德優勢,從此之後美國的國力進入了上升期與發展的快車道,這個歷史時期內的戰爭說是“越打越富”並不為過。

在美國的“門羅主義”和初步對外干涉階段,美國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場戰爭:美西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對於日暮沉沉的老霸主西班牙的有效打擊,美國成功地繼承了西班牙已經為數不多的殖民遺產,在美洲範圍內基本確立了自身的主導權;而對於中國人民起義的干涉及同一時期對夏威夷的吞併、對日本的干涉行動,表明了美國已經逐步從本土走出,開始在帝國主義列強中謀取一個比較恰當的位置了。這一階段美國進行的戰爭,本質上已經具有濃厚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色彩,也帶來了美國國勢的持續上揚。

在參與全球競爭和登頂巔峰的階段,美國主要打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歐洲各老列強在弗蘭德的泥沼中筋疲力盡之時果斷介入,一舉扭轉了戰爭天平,成為英法等國的救世主,同時又通過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原則”,不動聲色地分化瓦解了老歐洲殖民列強最後的殖民地優勢,盡力打造出了一個有利於美國的國際政治體系新格局;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相對於美國而言,只是進一步擴大和坐實了“一戰”之後提出而尚未落實的優勢,進而最終奠定了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基業。

而在目前正在推進的主導全球治理與全球干涉階段,美國儘管在前期有干涉拉美、干涉中東等譭譽參半的對外小規模戰爭,還有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這種徹頭徹尾的軍事災難,但是總體上而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打的每一場戰爭也都伴隨著它的整體國勢震盪上揚;但是冷戰結束之後,筆者認為,美國出於意識形態或即時威脅而實施的對於索馬里的不成功的干涉、對於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的大規模戰爭都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必要的戰爭,不僅對於美國保持對特定地區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擴大對於潛在對手的優勢區間都毫無幫助,反而極大地拖累了美國的整體國力和美國軍隊的整體實力。如果說頭四個階段美國打的戰爭都極為精明和準確,讓美國“越打越強越打越富”,那麼在全球治理階段,美國也開始出昏招、看不清了——正應了那句話,“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軍武次位面

戰爭確實是吞金獸,說一個數字你就明白了,美國在二戰後一共打了13場,花銷高達14.2萬億美元。

這13場戰爭分別是: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格林納達戰爭,巴拿馬戰爭、利比里亞戰爭、海地戰爭、索馬里戰爭、蘇丹戰爭、南聯盟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

以下是美國打的最貴的四場戰爭,與中國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對比著感受一下: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費用是341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1.8%;當時中國的GDP是85億美元。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費用是738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2.3%;當時中國的GDP是375億美元。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費用是7000億美元;當時中國的GDP是3134億美元。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費用就達3.7萬億美元;當時中國的GDP是1.6萬億美元。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打一場戰爭的消耗是驚人的。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戰爭對一國實力的損耗巨大,但美國似乎越打越富有。這主要是拜兩次世界大戰的福。

在兩次大戰初期,美國都採取“中立”的立場,從而坐收漁翁之利,利用世界大戰大量銷售軍火和剩餘物資,以積累財富,獲取鉅額利潤;在戰爭末期,美國不失時機地積極參戰,以戰勝國的姿態掌握稱霸世界的先機和主導地位,為戰後豪取世界財富打下基礎。這就是美國看起來越打越富有的原因。

但,也正是因為美國窮兵黷武,在二戰結束後,又打了13場戰爭,耗費了美國很大一部分國力,所以美國現在在走下坡路,這與它長年發動戰爭有直接的關係。現在的美國是強盛的末期,已經在各方面初露敗相。如果美國依然不改惡習,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事。


哈密瓜的家鄉

與題設相反,美國根本就沒有越打越富,而是越打越窮!

不然上任總統奧巴馬就不會高呼著change而當選,現在的總統特朗普也不會因為“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而當選了,特朗普也不會滿世界嚷嚷著要盟國分擔軍費、要削減給外國的援助、削減給聯合國的經費、還滿世界以總統身份給美國拉生意了——所以,美國是越打仗越窮的。

那為什麼現在美國顯得還那麼有錢?因為美國在不斷髮行國債向全世界借錢,而中國和日本正是美國國債兩個最大的買家!


老布什和克林頓時期,美國才是真的富,真正的財大氣粗。全世界做到了唯我獨霸,想打誰就打誰。但是小布什接連打了伊拉克戰役和阿富汗戰役。根據美國2015年國會給出的報告是:阿富汗戰爭一共花費了6856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花費了8146億美元,兩項合計達到了驚人的1.5萬億美元。而根據很多軍事專家估計,恐怕還不止於此,因為還有很多隱性支出沒有算在其中,真正的數字可能在4萬億到6萬億美元之間

!相當於美國一年軍費6000-7000億美元的10倍

在美國龐大的軍力之後,是龐大的財政支出


你知道美國現在的財政赤字有多少麼?!美國一年的財政赤字已經接近1萬億美元了!截至2017年7月3日,美國政府債務總額為19.8萬億美元,超過2016年18萬億美元的GDP總量


換句話說,美國每年掙的錢已經不夠還債了!

為什麼現在美國還顯得這麼有錢?!因為全世界,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還在買美國的國債!美國國債總額是14萬億美元,中國持有大約3萬億美元,約佔21%。

世界各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例

等什麼時候美國國債市場崩盤了,我都不敢想象這個世界將會發生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