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窮人與富人有什麼區別?

沈春陽粉絲團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老話我們太熟悉了,從表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種類遺傳決定下一代的狀態。但仔細分析,其實老一輩人要說明的另一層意思是階層性質的傳遞,這種傳遞依靠什麼?

依靠的是教育。

看看下面的圖,就會很容易明白(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確實具有普遍代表性)。


上圖來自紀錄片《56Up》畫面中間的小男孩安德魯和他的同學。他們都是七歲,中產階級家庭,共同寄宿在一所貴族學校。

這部紀錄片表明了擁有富裕的家庭環境,為他們提供了優越的教育資源,並給了他們寬闊的視野,使他們從小 就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對他們來講,接受教育並不是為了生存。當然最終也順其自然地考入名牌大學,成為了社會精英。


上圖是來自網絡的“留守兒童抽菸消遣”的畫面。

中國很多鄉村都有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家庭為了生存,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除了家庭教育缺失外,也難以融入到正常的在校教育,大部分孩子會在初中、高中畢業後就開始進入社會,做著與父母同樣的工作,同樣地被大城市所擠壓,為了生存,不得不生活在社會的邊緣。

有少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通過高考這個公平的方式可以進入好的大學,但相比家庭富裕的孩子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眼界等要少得多,競爭並不佔優勢。要想成為社會精英,是需要付出相比富裕家庭孩子成倍的努力,才能艱難的跳出上一代父母的生存軌跡。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給孩子的最大的財富就是好的教育,而不是房子、錢財等。

對於富裕家庭來說,是“天賦異稟”之才也不可以不努力而被浪費掉。


繪本奇妙之旅

新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組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馬太效應說,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美國大學研究結果也發現,富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富人,窮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窮人,這個循環很難打破。

一個孩子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僅受到財富影響,他們還會受到“富爸爸”和“窮爸爸”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對待金錢的方式。

雖然馬太效應並不容易打破,但確實也有很多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成功逆襲了,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所以貧窮、富裕雖然和出生有關,也受到個人特質影響。

美國暢銷書作家托馬斯·C·克里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了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差異的終極秘密,排名第一的差異就是——人生是否立志。

▲托馬斯·C·克里

克里採訪了數百位富豪發現,靠著後天努力而成為富豪的人,80%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標。

這些人中,有27%的人至少失敗過一次,但他們沒放棄,而是選擇從頭開始。

窮則恰恰相反——很多窮人也並非不勤奮,不忙碌,但他們卻是在"瞎忙"。在克里的研究中,只有3%的窮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一些人,雖然有"夢想",但沒真的付出過實際行動,或者付出過行動,但遇到失敗就放棄了。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生目標和追求。


甜甜圈伐木累

1.有錢人交際主動,窮人交際被動

\n

有錢人雖然也看中孩子學習,但是他們知道學習好並不是獲得財富的唯一方式。

\n

我兒子的同學,家裡是做房地產的,別墅兩套,資產估計上億。小女孩的外公跟我爸玩的不錯,經常約我爸玩,喝茶之類的。我爸就不敢,覺得人家有錢人,吃了喝了別人的,以後禮尚往來還不起。

\n

有錢人都會主動結交朋友,而沒錢的人只想過好自己。

\n

2.有錢人知道先付出後收穫

\n

我認識的有錢人,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喜歡送別人東西。

\n

我三個同學合作,搞了一個甜品屋。三個人在創業初期做法不同,其中兩個經濟平平的就在朋友圈賣東西。而那個經濟富裕的就是先送東西給朋友。試想一想都是朋友,吃過別人送的東西,以後肯定會買的啦,這是拿人手短。

\n

再說我的另一個朋友,每次帶孩子參加興趣班,都會給老師帶一瓶飲料,因為他們家是做飲料的。這樣高頻率向老師示好,老師肯定喜歡他們家小孩啦。



\n

3.有錢人會為孩子爭取最好的學校

\n

有錢人給孩子擇校會選擇最好的,第一,他們有錢選擇,第二,他們知道選擇的不是學校,選擇的是家長人脈,同學人脈。

\n

而我這種普通人,就不敢選最好的學校,因為上學後怕孩子攀比,然後自卑。

\n

4.有錢人更願意培養孩子獨立

\n

有錢人沒時間,所以他們會有意無意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我認識一小孩,爸爸在上海做生意,媽媽也做生意,他上各種興趣班全是打的。久而久之,這孩子就會很獨立,覺得自己很有力量,比其他孩子更成熟。

\n

沒錢的人相對時間多一點,陪伴孩子多。但可能該放手的不放手,反而孩子被教育的膽小。

\n

5.金錢意識,老闆意識

\n

有錢人會站在老闆角度考慮問題。譬如,我認識一個有錢人,這樣對他兒子說,這個一塊錢不能丟,我們以後可以做生意用。當時他們家孩子只有5歲。

\n

大家有沒有發現,做生意的人,他們的孩子大多數都做生意。

\n

他們的資金,人脈,做事方式全都在無形中被孩子繼承了。所以,有錢人教育孩子有時候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孩子看看就會了。


小慧聊育兒

我開文具店20幾年,曾暗暗觀察身邊來來去去的學生,從小看到大的有許多,觀察到有良好家教的有錢人與沒錢人家的孩子,他們的氣場與氣質有很大區別。

首先從婚姻說起,現在這年代,但凡有文化,五觀端正的女孩子在挑老公時,都會偏向有錢人,因此有錢人家娶的老婆不但外貌形象較好,而且在文化與修養上也有很高的內涵。

有錢人本來就有家底,再娶進一個內外兼修的女孩進來,就如同錦上添花,尤其是對孕育子孫,在基因,與優生優育上有了一些優勢。

有才能的女人,再配上優沃的條件,她會利用一切好的資源去教育小孩,寒假冬令營, 出國旅行,帶孩子到處見世面,培養孩子淡定從容,處變不驚的性格。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讓孩子盡情挑選,儘量發現孩子最擅長的東西,讓孩子自信與人交際,可以讓其展放光彩,臉上陽光氣十足。名師輔導,那裡不會輔 那裡,即便大學上不了,還有其它特長,或出國進修,一點兒也輸不了氣場。



沒錢的家庭,這幾年娶老婆也難,即便娶了老婆,老婆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在教育小孩方面也沒學到很多經驗,也沒想過要去向別人學習好的方法,沒想過要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缺點,對孩子是有教育意義。因為生活壓力大,夫妻倆人不得不雙雙出外打工,孩子或留守老家,由父母看管,或帶在身邊,夫妻接力帶孩子,要是雙方都加班,也許讓孩子自己在家中管自己,這樣的情況下小孩都避免不了看電視,與染上網癮。


而夫妻倆看到自己辛苦賺錢給孩子,孩子又不聽話,自然怨聲載道,會在孩子面前陳述家裡貧窮,孩子又不聽話,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什麼什麼的。這樣的話說多了,讓孩子心裡更自卑,就寧願沉浸在網絡中不出來,網癮又讓孩子的學業擔誤,讓孩子更無心學習,形成自閉,自卑的心,不想跨出家門,越大就越嚴重,這樣的孩子臉上顯現著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不陽光。

(圖片來自網絡,向作者致敬)

以上觀點,非喜勿噴,可以發表看法。


晨光祁祁店希望之光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對於一切都會產生好奇心,他會問爸爸媽媽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一些在大人聽來會覺得尷尬又敏感的問題,比如去朋友家做客,豪華的裝修,寬敞的房間,數不盡的玩具,很多孩子會形成比較,問“爸爸,他們家好有錢啊“、”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這個問題,真是讓大人覺得尷尬啊,如果說沒錢,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沒有自信。說有錢,可是又不能像別人一樣給孩子買一堆名牌衣服鞋子和玩具,買不起像別人那樣的豪車去接送孩子,甚至可能會被孩子貼標籤。

現實中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方法讓我們過得更好!

“比我們家大嗎?”

“他們家大,我們家比較小”

“他們家有我們家熱鬧嗎?”

“沒有”

“是啊,你看看,他們家那麼大,他們家沒我們家人多,你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關心著,有時候你姑姑你表姐還會來找你玩,你是不是應該很高興啊,你有沒有感到更幸福呢”

雖然大人們心裡可能覺得套房小,住著人多可能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孩子心裡會覺得人多比較熱鬧,有人陪他玩,他就很開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知道家裡可以依靠,是最好的財富。

對於這一類問題,一個美國爸爸的回答更是堪稱完美,“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是那讓孩子受益終身的精神財富。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知道你會怎麼回答呢?


育兒奶爸

教育,是沒有貴賤之分的。窮人,可以成為富人;富人,也可以成為窮人。如是而已。

一、上品教育,邊教邊育。注重人的差異性、成長性與自主性,發現天賦、打造優勢。從古至今,無論貧富,都有因此成才典範。



二、中品教育,先教後育。先模仿後創新,先繼承後發展,先起步後騰飛。先教後育,同樣不分貧富。絕大多數的人們,都是這一教育體質的受益者。也許會大器晚成,但根基紮實。

三、下品教育,只教不育。這樣對、那樣錯,聽話出活。只教不育,也不分貧富。唯分數論,唯金錢論,唯地位論。這才是我們要真正避免與改善的環節。


職場加油站,圍繞人事錢三方面,為職場人答疑解惑。


明心勇

首先在能夠接受的教育資源方面,富人家的孩子從小享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不管小學、初中還是高中,他們都是上最好的學校,在師資方面本身就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要優越很多,他們看過的書,見識過的世面都比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窮苦人家的孩子寬闊。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大部分的窮人父母沒有長遠的考慮,如果自己的孩子厭學,不想繼續讀書了,那麼他們就會同意孩子的想法,認為早點出社會也好,早點為家庭減輕負擔,還能夠幫助父母幹活,對於男孩來說,要不就是讓家裡幫忙,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早早地讓別人介紹對象,讓兒子成家,給自己傳宗接代;對於女兒呢,大部分都是傳統思想,總覺得女孩子沒有必要讀那麼多書,能認識幾個字就行,給女兒灌輸“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老思想,早早為女兒尋人家,嫁為他人婦。

而對於富人來說,他們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讀書,接受高等教育,因為他們深知,只有這個社會,要想過上有品質的生活,必須要有文化,只有你有文化有學歷了,才有可能找到輕鬆、賺錢又多、又容易、又快的工作;而你沒有文化,沒有高學歷,雖然工作也能找得到,可乾的工作,畢竟都是那種很辛苦、很累、很髒的活兒,從事的行業也是那種比較低端的行業,比如油漆工、修理工、瓦工、廚師等。

富人更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留學海外,不僅僅是鍍金,也是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開闊自己的視野,考慮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在教育女孩方面,也會和窮人有很大差別,窮人一直覺得女孩子識的幾個字就行,沒必要那麼高的學歷,而富人卻教育女孩子,女人一定要自立,尤其在經濟上更要獨立,自己養活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資本,而不是那種只要嫁個有錢丈夫就一勞永逸了。

窮人這樣教育孩子,有些時候也是生活環境侷限所致,他們接觸不到更加開闊的社會圈子,自己的思維已經被老一輩父母和周圍的親戚朋友所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與富人有所差別也是情有可原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些有志氣的孩子也會更加努力,既然父母沒有給自己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那就只能自己爭取,成功的人也很多很多;富人有時候對孩子太嬌生慣養,反而讓孩子走上了歧途,不學無術,最終也一事無成,只能靠父母關係得到工作。

所以窮人和富人教育出來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論的說,窮人家出來的孩子就比富人家的差,他們最終的發展前途不僅與他們自身的成長環境有關,也有後期的個人努力息息相關。


暨興說歷史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對於一個窮人和富人來說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大呢或者說怎麼樣的區別大呢?看下面吧!

其實對於一個窮人·來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孩子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然後對於他來說孩子就是他的成本,他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以後長大成人然後可以混得好,賺到很多錢,光宗耀祖,這就是窮人所認為的。

而對於一個富人來說,自己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讀書,然後可以當一個偉大的人物,因為相對於窮人來說,孩子並不是自己的資本,所以自己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生活,然後成就自己當初沒有實現的願望,這就是富人的思維方式,富人和窮人,我也不是鄙視窮人,但是確實這是一種現在的社會現象。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有過思考,到底是窮人自身的問題呢還是別人的問題,窮人和富人的區別為什麼這麼大呢?實在是想不明白,或許這就是社會吧!


歌手李逵

窮人教育的理念核心就是“安穩”。富人教育的理念核心就是“是否有利可圖”。

窮人教育孩子就是別折騰,老老實實的,過安穩日子。窮人的孩子要投資,家長就會說,失敗了怎麼辦,那些賠進入的錢來之不易!



富人教育孩子就是從每一件事情裡看是否有賺錢的機會,然後就是投資勇氣!然後就是給他們一點小錢讓他們去實踐,練手。


飛牛影視

曾看到這樣一組對此畫面,同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一個是大富商的孩子,一個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富商家的孩子閒暇時,經常做的是拿起財經週刊,看看財經新聞,或者拿起新聞週刊,看看最近有哪些重大事件發生;而窮人家的孩子經常做的是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動漫或者玩遊戲。

從這裡可以看出,窮人和富人教育孩子基點不同,方式不同,資源不同,金錢觀不同。

1

窮人、富人起點不同 。富人首先解決了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更高的追求,比如愛好,興趣,精神追求等,或很容易結交優秀的的圈子等。 窮人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要每天考慮,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考慮現實生活,解決溫飽問題,愛好和興趣可能就被遺忘。


2

對孩子金錢觀教育不同。富人給孩子留下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多的是自己賺取財富的能力。而窮人則是無條件的把自己辛苦掙來的全部留給孩子,想讓孩子一勞永逸。

富人對孩子說:“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真正的富人都是做慈善事業的,把一部分資產捐給慈善機構。

而窮人則告訴孩子,“我的錢全都是就給你,我的就是你的。”他們把錢僅僅的拴在肋骨上,生怕丟失或者被盜。他們非但不想做慈善,反而想成為資助對象。



3

有錢人給孩子擇校會選擇最好的,除了教學質量高,教學資源豐富,對孩子能真的全面發展之外,還能獲得更多的優秀家長人脈和同學人脈。為孩子以後發展點定了人脈基礎。

而普通人,就不敢選最好的學校,因為上學後怕孩子攀比,然後自卑。既沒有好的教育,也不能有好的人脈資源,因為都是窮人嘛!


4

窮人一般比較懶,這裡得懶指的是懶得動腦,只願意重複機械的動作,靠出賣時間換取金錢。業餘時間窮人忙著玩遊戲,打麻將,吃喝玩樂。而富人都很勤奮,他們不但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業餘時間他們可能讀書看報,可能調查研究市場,可能聚焦人脈圈子。

雖然窮人不可能一直窮,富人不可能一直富,到這個魔咒不好打破。要想打破,還是要從讀書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