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建房需要哪些條件?

風雲行者

農村建房雖然越來越嚴格,但是一切符合政策,規定的人都可以自建房屋。

1、戶口

戶口性質為農業戶口,戶口所在地要求在地址所在地(這裡特別說明,對於某些不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地方,也有其他相應的規定)。

2、一戶一宅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已經有宅基地的建房申請不被通過。


3、符合規劃

農村對於修建房屋的選址有明確規定,如果要建房,應當先去了解一下宅基地是否符合規劃範圍內。比如其中一項規定(在高速公路周圍30米以內不允許建房,所以如果在這附近建房,審核不會通過)。

4、建房面積

現在對於建房面積和高度,政府是有規定的,如果超過面積和高度,審核不會通過。以我這裡為例,一家3口最大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08平方。


5、地質災害危險區域

如果宅基地位置屬於地質災害危險區域,那審核是不會通過的。

6,用地手續是否齊全

需要證明你擁有這處宅基地的所有權,無爭議等一些合法的手續。


宇航農業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農村宅基地申請制度,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新建房屋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佔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內空閒地的,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180平方米,受地形條件限制、居住分散佔用荒山、荒坡的,每戶宅基地不得超過240平方米。

農村村民建房,必須與鄉(鎮)土地利用規劃一致,並儘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閒地。

農村村民建房,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涉嫌佔用農用地的,應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禁止非農業員購買農村土地建房,小產權屬於非法行為,不得登記發證。

農村蓋房申請條件還包括:

  1. 沒有房子居住,需要建房的
  2. 多子女家庭、兒女長大結婚後,需要分居住的
  3. 國家公益建設需搬遷農民住房的
  4. 持鄉(鎮)、村、社證明,申請建房戶所住房屋確屬危房,需改、擴建的
  5. 由於地質災害造成房屋垮塌或安全隱患,需搬遷的
  6. 國家,省,市,縣地質災害,縣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和移民搬遷需使用集體土地的

農村蓋房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一、由建房戶提出申請,填寫《農村個人建房申請、審核表》

二、所在村民委員會簽署意見並加蓋章

三、鄉(鎮)政府進行初審,並負責調地工作:

  1. 鄉(鎮)村建辦意見

2.鄉(鎮)土地分所意見

四、鄉(鎮)政府分定期定點張榜公佈初審意見

五、報縣級機關聯合審批:

  1. 縣規劃局審核,確定規劃選址意見,發批准文件

2.縣國土資源局審核,並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發批准文件

六、縣國土資源局收取建房費用,核發《農村個人建房建設工程許可》

七、建房戶開工前報告鄉(鎮)征服,鄉(鎮)政府現場查驗,敲樁定位,並實行建設全程管理

八、建房竣工後,建房戶應向鄉(鎮)政府申請竣工驗收

九、鄉(鎮)政府會同縣有關部門派人現場查驗,按規定核發建房竣工驗收合格證,退還建房同地保證金

十、建房戶憑驗收合格證,向國土登記部門申請房地產權利登記。

農村建房應當提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三)宅基地使用權證明或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明

(四)申請登記房屋符合城鄉規劃的證明

(五)房屋測繪報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圖

(六)其他必要材料。

2018年農村建房需要報建的,要依法經過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證,才能建房。

農村建房申請宅基地的審批程序

  1. 農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


  2. 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建房戶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張榜公式(15個工作日以上)

  3. 國土資源管理所及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進行審核

  4. 公佈期滿無異後,將符合“一戶一基”條件的用地戶按規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佔用農用地的按規定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5. 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發宅基地,併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一書兩證")

  6. 村民住宅j建成後,國土資源所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

  7. 村民憑土地使用證書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所有證。


南國小李哥

“買房再難,不如農村建房難”想必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這也從另一方面表達出了農民的心聲,如今,隨著環境的大力整治,國家對農村地皮的控制,在農村建房變得異常艱難。

幾間瓦房,一個小院,在農村建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如今成為很多人的夢想。眾所周知,農村的環境要比城裡好的多,民風淳樸、空氣清新,看著青山綠水,心情自然大不一樣,讀農村養老也成為一種趨勢,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農村建房的,那麼在農村建房要滿足哪些條件?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建房必備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申請宅基地,大家都知道,宅基地屬於村集體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權,並且每一個人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申請宅基地需要滿足下列條件:現在的住房影響到了村建設的規劃,需要搬遷或者重建的;經過有關部門批准後,有外地遷入的農民且無房的;農民其他子女需要另立門戶,而無宅基地或宅基地嚴重低於分戶標準的;退休、離休的幹部,經核實沒有宅基地的均可以申請宅基地。

滿足以上條件後就可以申請宅基地,首先要向當地村委會提出用地申請,村委會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並張榜進行公示,老婆公示一般是15個工作日,沒有異議,再公佈結束後會上報給鎮政府國土資源所;鎮政府會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調查,並進行群眾調查,審核通過後會發放住宅用地和建設申請表;申請人填好申請表後上交村委會,村委會蓋章後上報鎮政府,再有鎮政府確定規劃用地的範圍後上報區政府,區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調查批准後,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至此申請的宅基地就算是審核通過了。

以上是在農村建房所必需的條件,那麼當農民在申請到宅基地進行建房時,同時也要注意有些行為是被明令禁止的。比如,不按照區縣規劃局提供的或者是自選的新戶型建房;城鎮戶口的居民購置宅基地或者是佔用農村集體土地建房;違反村鎮土地規劃建房、佔用基本農田建房、沒有經過批准毀林建房;在省道兩邊20米、縣道15米、鄉道10米或村道5米以內建房,以上這些行為都是不允許的。


農村巷


房屋是給人居住的。隨著農村振興戰落的實施,在農村廣褒的土地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在農村建房的熱潮也隨之興起。但國家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在農村建房實行了一定的管控措施。

首先,農村村民一戶只能申請一處宅基地。宅基地的所有權依照法律規定歸集體所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的集體性質土地。農民對宅基地依法只享有使用權,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群眾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由於是村民基於其身份而無償取得的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是聯繫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宅基地具有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功能。

其次,嚴格把控農村宅基地申請建房關口,在農村分戶申請宅基,並要求農民分戶申請宅基地必須要符合一些條件。一是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二是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三是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一是年齡未滿十八週歲的;二是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準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如獨生子女家庭的子女。這種情況之所以不予許分戶,主要原因是房屋本身可以繼承,家裡只有唯一的直系繼承人,沒有分戶的必要性,再加上與宅基地審批有關聯,一般不予批准。三是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四是已經被劃分為拆遷區的農民,暫時是無法分戶的;五是夫妻“假離婚”為騙取宅基地的。

在農村建房屋的根本原則是給予農戶家庭基本的住房保障。絕不允許濫建、私建房屋,更不允許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法律門裡門外

首先要去批塊地,說明你的用途面積,然後就是資金咯,看你要建什麼樣的房子,木頭房現在連裡面的全部收拾出來一般是五六萬左右,這是普通房。磚瓦房的話,連磚沙子水泥等等加起來要六七萬,這是中等房。鋼筋混凝土板房光建起來就要十萬,裡面的收拾出來全部要十五六萬,看條件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