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姓是什麼?

40863525

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姓氏是什麼?這個問題可以簡單說,也可以複雜說。

簡單說的話,第一個姓是風。為什麼是風呢?因為三皇之首是伏羲。《三皇本紀》的第一皇就是伏羲,“太皞庖犧氏,風姓”。 庖犧就是伏羲,伏羲之後的女媧也是風姓,“女媧氏亦風姓”,而之前的古聖王均沒有提及姓。

但是複雜說的話,所謂風姓是中華第一姓的論斷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建立在信古的基礎上。

第一,風姓是太昊的姓,太昊和伏羲本身是不同的祖先神。《左傳》說山東的四個小國家:任、宿、須句、顓臾都是風姓,太昊之後,至於太昊的都城,是在春秋陳國所在的今河南淮陽一帶,現在還有太昊陵,可見太昊本來是東方民族的始祖神。而伏羲(庖犧)則可能和庖廚、犧牲有關,應該是一種發明神。

到漢代在“五行相生說”影響下太昊和伏羲才合併為一人,顧頡剛先生在《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中有詳細考證。所以說風姓的太昊、嬴姓的少昊或者姬姓的黃帝、姜姓的炎帝只是後人追溯的祖先神,本身不存在年代先後關係。

第二,所謂的姓氏並非是上古就有,雖然我們看古文獻,好像這些姓氏很早就有了。但是,即使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我們也沒有發現形成制度的姓氏。比如“子”只是商人貴族的稱呼,而“姬”只是祭祀用的人牲。雖然有表示氏族的“某方”“某侯”,但嚴格來說,這些也只能說是周代姓氏的前身。

姓氏制度的確立,和周代分封、宗法等制度有關,因為分封制使得姬周集團分散在各地,為了保持血緣紐帶,所以才確定姬為姓,其他氏是小宗、周氏是大宗。這種情況在商代是不需要的。所以要較真起來,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感謝閱讀!


林屋公子

姜姓,而為什麼是姜姓,我一點點的解釋。

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才姓氏合一。而秦始皇之前姓氏有別。姓,女生也,往往代表的是母系血緣。氏,則大多代表父系血緣。

二,中國有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姜、姬、姚、媯、嬴、妘、妊、姒。如果說中國沒有第一個姓,而只有第一批姓,那就是上古八大姓為代表的女子旁的這一批姓。而如果硬要區分這些姓的先後根據漢字結構來說,嬴姓最複雜,是後有的。而相比左右結構的這些姓,上下結構的姜姓,更符合最初一批漢字組成的結構。姜姓從文字組成原理上來講,應該更早。

三,通過分子人類學來講姓氏。提到分子人類學,就是要提到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來自非洲,而O系基因出非洲 進入西亞 中亞,通過印度 東南亞 從雲南進入中國。而萬年以前的人類造船能力很低,周朝以前基本是獨木舟時代。所以O系基因以江河為脈絡,從雲南四川向東向北遷徙。

而幾個歷史證據。其一,4600年前龍山文化出土的古人遺骨基因就是O3m117,龍山文化位於山東濟南。其二,周滅商之後,周人繼續東進,控制了除山東半島地的東夷地盤以外的其他山東地區。而濟南 淄博為中心的區域是齊國。通過齊國初期的政策來看齊國還有很多東夷原住民。齊國屬於華夏和東夷融合的一個諸侯國。

所以問題就在這裡,不管周朝還是齊國的歷史遠遠晚於龍山文化的4600年前。而當代漢人的主體基因依然是O3,而且O3在各地漢人中的比例依然在60%左右。所以龍山文化可以證實的一個問題就是,東夷就是漢人。只不過在當時山東的漢人祖先,被在陝西的周人,在河南的殷商,叫做東夷而已。

再者,對比下南蠻北狄。蠻從蟲,而狄是犬字旁。但是夷卻是大和弓的組合。而山東地區在周朝還有萊國 紀國 州國這幾個商朝就分封過的,姜姓的諸侯國。可以說山東本身就是姜姓為主導的東夷地盤。

而不管是大弓的夷,還是羊女的姜。這妥妥的和遊牧弓獵都有很深的淵源。當然,包括當代中國人不管南方北方都愛吃烤羊肉串和涮火鍋這一點來說。所以我有一個結論,就是O3系通過黃河從四川遷徙到黃河下游這個過程中,尤其是必然經過河套地區這種養馬牧羊寶地的地方,所以我們的祖先最晚也是到達河套地區的時候行程了遊牧部落,並因為能弓善射,所以在4600年前到周朝,東夷還始終佔領著黃河下游。(到達黃河中下游之後才逐漸演變成農業文明)

好了回到姓氏的問題。姜姓除了是黃河下游逐個諸侯國的姓。也是炎帝的姓。或者就可以說。中國歷史主要是黃帝后裔記載的。炎帝部落的歷史很多都沒有記載。比如歷史上絕對並不是只有一個炎帝,而是很多代。炎帝系的部落都是以姜為姓。但談及中國三大人文始祖,黃帝 炎帝 蚩尤,蚩尤是妥妥的外族的感覺。而炎帝黃帝卻是同族。一個主要在陝西一個主要在山東罷了。

可以說O3系沿黃河遷徙的過程中,在遠古必然不是整個族群遷徙。而是一批一批的部落逐步遷徙。炎帝系部落率先東進,黃帝系部落後東進而已。

而通過當今還生活在雲南O3比例接近100%的獨龍族的一些民族特徵,如建國前還是母系社會 還是群婚階段。那麼我們O3系在進入華北的時候,依然還是母系社會,依然還是群婚階段。而O3之所以崛起,之所以是O3在漢族中佔60%佔絕對主體。那就是因為姓的關係。中國姓氏歷史起碼5000年。世界各國各民族很少有姓氏歷史超過中國的。而群婚階段,為避免近親結合,姓就出現了。而當姓出現之後,近親結婚概率降低,新生兒出現先天不足概率降低,人群素質提升,並且同姓族人過多。而面對近親結合易出低能兒的恐懼。加速了O3系部落掠奪其他部落的慾望。而更高的人群素質,又決定了O3能夠打的贏戰爭。

而隨著戰爭的增多。我們又從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畢竟戰爭主要還是男人的事情。而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可以說,沒有大量掠奪外族婦女,原生的發展條件下更多的只能出現一夫一妻制。多妾制度本身就是因為有大量的外族婦女,可以為妾。而和一夫多妻不同。一妻多妾制度,也表明妻本是同族,而妾來源不明,地位上妻是同等的。妾則是下人,甚至和奴隸差不多。所以哪怕O3系在史前就在和異族融合。但是是一夫一妻多妾製為基礎的融合方式。確定了到當今父系y基因的O3還能有60%純度。而中國各地母系基因是區別較大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貫穿整個中國古代。

再者,從春秋開始就是信史階段了。很多資料都是容易證實的。比如周代嚴格執行著同姓不婚的禮法制度。

跑題有點多。姜姓比姬姓要早,除了文字結構,主要就是炎帝歷史更早,崛起更早。更何況姬姓的姬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美女族,再一個就是女奴隸。(甲骨文,臣就是奴隸的意思)

而牧羊女和女奴隸,哪個在母系社會地位更高。則很顯然了。更何況,各種猴子各種猩猩都是猴王為基礎的父系社會。人類之所以經歷過母系社會,就是一定生產力之下女人的生產力比男人要高。比如工具武器並不犀利的時代,男人打獵耕種遠遠沒有女人牧羊採集的生產力更高。那自然就是女人說了算。所以牧羊女的社會地位在母系社會都高於男人,那就更高於女奴隸了。所以我也有理由相信,通過社會地位,姜姓,也要比姬姓為代表的其他上古八大姓要早。

再者,幾點歧義。

一,新中國簡體字之後,姜才代替了薑字。姜自古並不代表某種植物。他本身就是姓。上古八大姓之一,甚至之首。

二,有些古書,比如說文解字,所謂炎帝生於姜水所以姓姜,黃帝生於姬水所以姓姬。這是錯的。古人造字首要的是為自己族群和部落服務。會先起個地名河名再給人造姓麼?很顯然是先有的姓,再有地名。這才是合理的。

三,姓源自母系社會,氏源自父系社會。姓比氏早這是沒有疑問的。所以這個問題本來說上古八大姓是第一批姓就可以算準確答案的。但我對姜和姬姓哪個更早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雖然有點亂還是說了很多,也包括關聯不大的題外話。


淡藍色榮譽02

首先,針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姓氏,存在多個觀點。其中,第一個觀點認為“風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姓氏。

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氏。根據《帝王世紀》和《竹書紀年》的記載,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的父親燧人氏就是風姓。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

在此在基礎上。伏羲氏隨父姓風,伏羲氏的妻子女媧氏隨夫姓風。不過,對於風姓這一姓氏,因為年代十分久遠,加上歷史上幾乎沒有風姓的人物,所以,針對風姓這一姓氏的存在,自然存在非常大的爭議。和風姓相對應的是,姬姓和姜姓這兩個姓氏則擁有大量史料的佐證,並且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都存在不少姬姓、姜姓的後人。所以,也有觀點這位這兩個姓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一方面,就姬姓來說,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軒轅氏的姓。

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大約在5000多年前,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因為黃帝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所以姬姓在先秦時期成為一個十分顯赫的姓氏。在歷史上,姬姓周朝的國姓,比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等,而且,姬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姬姓現在人口雖然只有54萬餘,但是,由姬姓直接繁衍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

最後,和姬姓出自黃帝相對應的是,姜姓則是炎帝神農氏的姓。根據史料記載,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在北宋時期的《百家姓》中,姜姓排在第32位。從古至今,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比如呂、許、謝、紀、丘、盧等姓氏。在此基礎上,姬姓和姜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因為繁衍出眾多姓氏,所以被譽為“萬姓之祖”。

文/情懷歷史


情懷歷史


中華姓氏源於上古,姓和氏是兩回事。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姓是族號,表示的是血統,最早來自於部落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

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號稱中華民族第一姓。《帝王世紀》雲:"伏羲氏,風姓也”;《中國人名大辭典》籍載:伏羲,上古王帝。姓風氏‘。根據相關歷史材料,風姓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屬於以華夏文明起源口傳歷史姓氏,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的父親燧人氏就是風姓,伏羲氏隨父姓風,燧人氏自立姓氏為"風",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中華姓氏也就自此起源。


千凡文化

說起咱們中國人的姓氏文化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古人造字的時候這個“姓”字是由一個“女”字和一個“生”字構成,就這個現象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中國古代是一個男權社會,孩子都是隨父親姓,為啥“姓”字是女子邊呢?我的答案可能會顛覆您的三觀——其實咱們中國人是隨母姓的。

打算噴我的朋友們請耐心聽我說完您再慢慢噴。咱們中國人的姓由來已久,早在母系氏族時期就誕生了,孩子們隨母親姓。到了後來的父系氏族社會(尤其是國家取代原始部族出現後)隨著社會階級的分化:一部分人成為貴族,一部分人成為奴隸。由於已經進入父系氏族時代,貴族們的爵位繼承自父親,於是貴族們開始將自己父系祖先代代相傳的封地領地的地名作為自己家族的身份標誌,這種標誌被稱為氏。所以中國人的姓氏其實最早是分為姓和氏兩部分,正如古人通常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名,一個是字,比如關羽字雲長。

隨著貴族家族的日益繁衍,逐漸形成嫡長子繼承祖先封地,沿用祖先的氏這一狀況。至於非嫡長子往往被分封到外地當一個小貴族,這些被分封出去的非嫡長子的後人就會根據新封地的地名變更自己的氏。至於奴隸嘛,本來就是貴族的私有財產,所以他們沿用自家主人的氏以作為身份標誌。

我們看近些年熱播的電視劇《大秦帝國》和《羋月傳》裡面楚國國君明明姓羋,可《史記》記載屈原和楚王同姓,難道屈原不是姓屈嗎?其實屈原姓羋,只不過屈原的祖先是非嫡長子,早就和楚王直系分家了,屈原祖上這支的封地叫屈地,所以屈原其實是以羋為姓以屈為氏。有人可能會說:“怪不得《大秦帝國》管屈原叫羋原。”其實我告訴大家管屈原叫羋原是一種錯誤的叫法,因為根據當時的禮儀稱呼男子稱氏不稱姓,稱呼女子稱姓不稱氏。所以我說咱們中國人是隨母姓的,隨父的那個是氏。

秦漢大一統的帝國構建後非分封行郡縣,除了漢初短暫恢復過一段時間的分封制外,社會上貴族封地越來越少,大量農奴演變成為佃農和自耕農。在這樣的情況下原來的貴族階級不能再繼續分封自己的子弟,於是人們的氏不再因封地的變換而變化,而是開始逐漸固定下來並漸漸和姓融合逐漸演變成我們中國人今天的姓氏,但其實延續至今的姓氏絕大多數是當年的氏而不是姓。

根據目前考古學界的研究:中國最早的姓起源於東夷民族的風姓。據說東夷民族是一個靠出海捕魚和貿易為生的部族,而航海必須要會觀察信風,於是這個民族就以風作為自己的姓。至於這個姓最著名的人物恐怕要數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人皇伏羲(關於三皇五帝的身份史學界有爭議,也有認為人皇不是伏羲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按《百家姓》來排,趙錢孫李的趙姓。



打扮兒

炎帝那時已經是原始社會晚期了,是氏最早出現的時候,姓更靠前些 據古文獻記載,傳說在伏羲氏時期已經確立了姓氏的定義,姓的本義是表示血統,但傳遞方式明確為父系,由男子繼承。文獻中第一個姓是風姓,而不是帶女字邊的姓,姬、姜等姓均晚於風姓。在伏羲氏時期之前,沒有發現一個能表明母系傳遞的姓的任何記載和傳說。   

可以這樣認為,至目前所看到的古文獻證明,我們所知道的全部中國人姓氏都是父系傳遞的,中國人姓氏歷史至少有五千年之久。至於有關中國姓氏起源於母系社會的說法,目前僅僅停留在理論推理上,還缺乏明證實據。

中國人的姓氏起源於上萬年前對風、雲、雷等的崇拜。女媧、伏羲為風姓,神農之後為雷姓,黃帝以云為官,有云姓。由於後世眾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蹟的分化衍生而成,萬姓歸宗,可以說中國人的姓氏都出於華胥氏之後,同屬炎、黃子孫。


笑搞

看到有人說是姜姓,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姜姓。

姓氏古代是指民族,姓氏產生的唯一原因是用來區分族群差異的。

如果沒有族群外的群體。姓氏就沒必要存在了。上古的人只有名字,父子是通過父子聯名來進行關聯的。這種傳統在彝族、臺灣原住民、西方都還存在。而且姓指母系,氏指父系。目前基本可以排除黃種人古代存在母系社會的情況,至少進入神話時代時是沒有發現存在原生母系社會影子的。中國的母系文化來源是白種進入也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說白種進入中國才導致文化裡出現母系文化的影子,也才使得出現了需要區分族群差異的姓氏。

姜姓為什麼不是第一姓,因為很明顯,羌姓指母系為黃種,它與羌是相反的。就是說最早的姜姓反而是接受了黃種基因的部分白種。鳳凰于飛,合鳴鏘鏘。就是說羌和姜都是融合產物。羌確實一種鳥叫聲,可能是孔雀的普通叫聲。羌和姜、江都是鳳求凰的結果。這樣一來就很明顯了,風氏為最早的氏,不嚴謹的話也可以叫風姓。傳說伏羲就是風氏。風氏和風姓源自每年從太平洋刮來的颱風。芬蘭人基因為黃種N系,自稱薩米,而芬蘭這個名字是他稱,就是周圍的日耳曼認為他們是風氏子孫,所以才這麼定義的。德國貴族則是馮姓,這就清楚了,芬蘭的風是父系,德國的風是母系。日耳曼人長相其實不是很純的白種。




說完黃種的風姓,還得確立白種得最早姓氏。白種最早姓氏不是凰,凰可能是其符號,但並沒有用作姓氏。用作姓氏的是媯和姒以及姚。媯為女為字在甲骨文裡是捕象的意思,白種古代確實更多是捕象者。所以撲魯這個語音基本與之有關。媯讀音源自龜。再對應女媧執規可以看出,媯是白種最早的姓。



後來七仙女嫁給黃種九黎,則出現了姒和姚兩姓。姒字甲骨文 女6 組合很明確就是與聯姻拋繡球有關。就是說姒是指母系為白種但父系為黃種的一個族群。上古的個別姜姓恰恰相反,是母系為黃種,父系為白種。



姚姓則是母系為白種,父系為黃種。區別是姚為女兆,兆是百萬,指代表萬的黃種(養狗人)與代表百的白種組合。其實就是七仙女嫁給九黎的另外一個黃種支系老三苗蠻所得的姓。而姬姓則是姚姓這支黃種後來與另外一支白種聯姻的結果。他們的信仰公雞,同時也是龍圖騰、狼圖騰、狗圖騰和黃種的總體圖騰牛。就是說姬姓產生稍晚,是姚姓黃種與以掃白種脫離九黎後產生的。帝舜的姚姓則是得到了這一支黃種基因。帝舜應該是白種,顓頊、大禹和大鯀、帝堯為黃種。帝嚳可能是白種。

姬姓後代最早入雲南那批則百濮聯合,使用公雞也就是金雞為符號與百濮的碧馬構成了昆明市徽金馬碧雞。所以這一體系的雲南彝族戴公雞帽,包括百濮哈尼族裡也存在,他們在大理祥雲則保留羌夷的稱呼。楚雄、大姚、姚安、南華基本劇透了其來源。不是早期進雲南的羌系彝族則保留原本裝束。





結論是風和媯為最早的姓氏,姜最早是標註嫁給白種的黃種母系。漢族主要出自姚姓和烥姓,姚姓為七仙女母系後代,姬姓為白種騷人以掃母系後代。所以也可以視姚和姬為第一姓。關鍵看你怎麼看待了。氏當然是風氏為第一,唐陶氏為第二。O1夏后氏為第三。


國病

由於年代久遠很難確定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姓是什麼,不過有八大始祖姓氏的說法可供參考。

始祖姓氏 姓氏起源 衍生姓氏

\n

姜姓 炎帝 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

姚姓 夸父 陳姓、王姓、胡姓、孫姓、虞姓、田姓、袁姓、車姓、陸姓

姬姓 黃帝 虞姓、虢姓、焦姓、滑姓、霍姓、楊姓、魏姓

姒姓 禹 夏姓、夏侯姓、鮑姓、曾姓、卜姓、婁姓、巢姓、鄧姓、竇姓

嬴姓 少皞 廉姓、徐姓、江姓、秦姓、梁姓、李姓、趙姓、黃姓、馬姓

媯姓 堯 陳姓、胡姓、袁姓、田姓、齊姓、王姓、孫姓

姞姓 黃帝 吉姓、燕姓、嚴姓、羊姓、楊姓、孔姓、尹姓、蔡姓、魯姓

妘姓 祝融 己姓、董姓、彭姓、禿姓、妘姓、曹姓、斟姓、羋姓


王進升1

我認為不會有第一個出現的姓,只有第一批出現的姓。姓的起源就是為了區別不同人群,不同部落的,既然要區別,那至少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部落毗鄰而居,才有這個必要。所以最早的姓一定是好幾個同時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