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馬其頓共和國,簡稱馬其頓,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而古代馬其頓地區包括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北部的中馬其頓、西馬其頓、東馬其頓-色雷斯。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對於古代馬其頓,希臘方面認為古馬其頓人是古希臘人的一支,古馬其頓王國屬於希臘歷史。馬其頓共和國方面則宣稱自己是馬其頓王國和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者,因此堅持使用“馬其頓”這一國名。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斯拉夫人7世紀遷居馬其頓地區,10世紀下半葉至1018年,薩莫伊洛建立了第一個斯拉夫人的馬其頓國。14世紀開始,馬其頓地區長期處於拜占庭和土耳其統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軍隊佔領馬其頓地區。地理上屬於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一戰後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原屬塞爾維亞的瓦爾達爾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組成單位之一,稱馬其頓共和國。1991年11月20日,馬其頓宣佈獨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暫用名加入聯合國。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西馬其頓大區,13個希臘大區之一,面積9451平方公里,下轄四州:弗洛里納州、格萊維納州、卡斯托利亞州、科扎尼州,大區首府設在科扎尼。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中馬其頓大區位於希臘北部,與保加利亞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接壤。大區土地面積19147平方千米,人口約180萬,包括哈爾基迪基、伊馬希亞、基爾基斯、佩拉、匹利亞、塞瑞斯和薩洛尼卡等7個州,主要城市有薩洛尼卡、卡特利尼、埃德薩、塞瑞斯和維利亞等,薩洛尼卡為大區政府所在地。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色雷斯和東馬其頓是希臘的13個行政大區之一。它由希臘馬其頓地區東部和屬於希臘的色雷斯組成。行政中心科莫蒂尼,面積14157平方千米,人口62萬。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公元前334年開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實質是以馬其頓人為主的馬其頓、希臘軍隊對亞洲和北非廣大地區的侵略。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希臘歷史進入“希臘化時代”。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地域內出現了以托勒密王國、塞琉西王國、馬其頓王國為主的一批“希臘化國家”。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城邦多數程度不同地成了國王或僭主統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權利的地方自治單位。在希臘大陸,只有埃託利亞同盟和阿哈伊亞同盟以及斯巴達比較長期地保持了政治獨立。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1920年,亞歷山大國王被猴子咬傷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繼承王位。但稍後發生的第二次希土戰爭中希臘軍隊慘敗,致使他又被罷黜下臺。不久於西西里島的流放地逝世。其後,喬治二世繼位。1924年,喬治二世因希臘第二共和國的成立而離位。1935年,喬治·康迪利斯將軍發動政變,將共和政府推翻;並舉辦公民投票恢復君主制,喬治二世復辟。1941年,德軍入侵希臘後他與全體王室成員流亡到埃及。1946年,喬治二世回國復位,直到1947年去世。

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的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東馬其頓區

喬治二世的繼承人為保羅一世,他在位至1964年。1967年12月,其子康斯坦丁二世為上校團驅逐,並由上校團所指派的攝政王取而代之。1967年4月建立了軍人獨裁政權。1973年,在軍政府所主導的公投下,希臘王室被廢除,確立共和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