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隨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批准,本田CR-V的 13萬輛的召回計劃成功的刷爆了朋友圈,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看似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可是在這字裡行間,車輿君依舊存在幾點疑惑。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一:之前的解決方案是否存在敷衍?“更換機油尺”是不是在調整用戶智商?

拋開具體解決方案先不談,至少我們在這次的文件中沒有看到“更換機油尺”的字眼,這次能否順利解決我不得而知,但是之前是不是敷衍我想我們心知肚明。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一般來說,汽車廠商在設計ECU時,會結合考慮到氣候、汽油品質、綜合路況甚至車主的用車習慣等等,將ECU設計的偏保守化,目的是為了提升汽車的壽命。其實很好理解,就像長輩常說吃飯不要吃太飽,愛人不要愛太滿一樣,我們始終要給自己留下餘地,而本田則拍著桌子告訴我們“不!愛不能有退路,開CR-V也不能留餘地”。

再舉個更通俗易懂的例子,常打遊戲的朋友一定知道,不管你是FPS類還是MOBA類,幀數都是尤為重要的,高於60~120fps可以達到肉眼的最佳視覺感受。為了能有更好的遊戲體驗,你花重金買來了1080TI顯卡,結果被告知是一款問題顯卡,和廠家糾纏數月後,得到的結果居然是!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您好,電腦超頻瞭解一下?”……“我瞭解你MMP啊???”

更換機油尺就更可笑了,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本田似乎在給我們傳遞一種信息,機油增多錯的不是我們,是機油尺的鍋。我彷彿一下找到了商機,不妨就開一家減肥店,當用戶覺得沒有效果時,我們可以這樣回答: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用了我們的減肥產品沒有瘦下來不是我的錯,你換一個不準的稱,不就得了?”

二:到底是“主動召回”,還是“被迫召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CR-V還算是一件“主動召回”,可是聯想到之前的種種“智商挑戰”和“文字遊戲”,我們不得不畫上一個問號。

2018年4月東風本田的銷量遭遇冰封,僅僅賣出了4.7萬輛,艱難的靠著思域和XR-V撐著場面。雖然同為“Honda”,廣汽本田的日子就好過的多了,依靠著全新的雅閣收穫了海量的關注和認可,反觀東本最新混動系統的INSPIRE Concept概念車卻慘淡到幾乎無人問津,除了汽車圈內的媒體人外,網友對它的認知幾乎為0。在消費者的潛意識裡,提及東本,矛頭就直接指向了CR-V。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可能正是迫於這樣的種種壓力,東本結束了自己的荒唐遊戲,被迫的開啟了這次的“主動召回”。雖說主不主動對最後的結果影響不大,但是更多的,我們也能從這樣的細節和“小事”中看出一家企業的擔當和責任心。

三:終生保修是福利還是套路?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此外,東本看似人性化的服務其實是將這13萬車主進行了一個“人性化的捆綁”,享受服務就意味著要在4S點裡多交保養費,可謂是達成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終極成就。

四:此次召回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其實車主真正關心的還是此次的召回能否徹底解決問題,本田官方認為“機油增多”的問題來自於燃油稀釋,就是說是燃油沿著氣缸壁滲入油底殼,從而導致了稀釋。除了CR-V,思域、長安CS75都有著相同的問題發生,而本田採用升級TCU和更換相關零部件,一方面減少冷機啟動後的噴油量,另一方面讓發動機在冷啟動下儘快升溫,從而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如果真相確實如本田猜測的那般,那麼機油增多的問題不說徹底解決吧,至少大面積減少不成問題。但同樣不能忽略的是,CR-V 1.5T發動機機油越用越多的另一種可能性:

速度慢的油變多,速度快的油沒變。這不由得就讓我懷疑起曲軸箱通風系統了——奇葩毛病修多了,直覺就是不一樣。

不同於自然吸氣車型,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怠速、低速低負荷工況時,渦輪並不參與工作,發動機還是自然吸氣的狀態,此時進氣歧管壓力<大氣壓力。而在較高負荷時,渦輪才會介入,此時進氣歧管壓力>大氣壓力。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按照環保法規要求,曲軸箱通風系統必須時刻負壓,以防止曲軸箱內的竄氣+機油蒸汽洩漏到大氣中。所以曲軸箱(往往與氣門室——發動機最上面那個蓋子——相通)必須連接一個負壓環境——我們稱之為“真空源”。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在怠速時,和自然吸氣發動機一樣,曲軸箱通風系統的靈魂——油氣分離器連通了進氣歧管,那裡的真空足夠大。

關於本田CR-V13萬量車的召回,究竟是解決問題還是玩套路?

​分離器1接節氣門前;分離器2接進氣歧管(節氣門後)而在渦輪介入時,油氣分離器就必須連接節氣門前部,有的車型是在空濾前,更多是在空濾和節氣門之間。因為渦輪快速吸入大量空氣,因為伯努利效應,此處的壓力是略低於大氣壓力的。

所以長期低速低負荷行駛中,進氣系統無法為曲軸箱通風系統提供足夠的真空度。曲軸箱廢氣無法被吸出,久而久之就在曲軸箱內積攢了大量燃油蒸汽,曲軸壓力也很高。在低溫天氣下,因為燃油霧化不好、過濃噴射策略,加重了這一趨勢。未來可能有曲軸前、後油封滲漏、氣門室蓋滲漏的風險。

來自知乎@吳越大王

究竟是官方拿捏準確還是民間大神的猜測更準,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無論結局如何,東本在消費者的心裡已經留下了深深的創傷,註定是這場鬧劇的失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