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Facebook F8、微軟Building、Google IO,今年連續三場重大的開發者大會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三家突然變得如此低調。到現在為止,小新也就對Facebook版的陌陌、Google Android P的手勢操作膠囊有點印象。

想想過往那些年的開發者大會,動輒大批人馬玩跳傘、隨隨便便拿出個鎂鋁合金鉸鏈轉軸、再不行也是收購個Oculus玩玩,都是拼了老命的秀,不但整個硅谷要嗨的驚天陣地,全世界也要跟著震三震。

今年倒好,怎麼看怎麼跟普通消費者沒啥關係!是硅谷突然轉風向變老實,開始用心服務開發者了嗎?

對待這一問題,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硅谷一向重視開發者,培養與籠絡開發者是硅谷各大公司的傳統。但今年在“黑科技”宣傳上的集體啞火異常,一方面是到了市場收割期,資本市場更看重商業變現,另一方面還是跟局勢有關。

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按技術的發展來看,今年應該是基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技術的產品應用爆發年,相關語音助手、智能音箱、無人駕駛類應用產品已經吹了多年,開始有了初步的生態雛形,今年三家應該要畫一個大餅,吹噓一把自家的全新生態規劃。

可惜前一段時間Facebook剛剛發生洩密門,互聯網又正處於強監管的中心,原本的互聯網概念也受到資本市場重新審視,靠蒐集用戶數據發展的人工智能不敢隨便亂吹了;特斯拉Uber接連的交通事故也讓人們對無人駕駛技術持以懷疑態度。美國政治正確的語境下,誰也不會輕舉妄動。

更何況,微軟CEO納德拉還在Building2018的開幕式上,講了半天的仁義道德。

沒有智能音箱小程序也不見蹤影,這屆開發者大會不行

當然,大概念雖然沒有,還是攔不住各種各樣的新應用。

Facebook因為正處在暴風眼中,能避風頭就避,所以今年F8主要展示了新增的VR/AR特效技術,其中最亮眼的要數能直接畫出動畫的VR繪畫軟件,這是一款生產力工具。

但大多數人對今年F8的印象,也就止步於Date這個“美國陌陌”了。

而人工智能方面也就介紹了一下M助手的翻譯功能,傳說中的智能音箱也沒出現。

微軟直接把雲計算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技術打包塞進了一個視頻會議專用智能音箱裡,這一設備可以自動歸納與會人員的發言速記,整理出要點文檔發送給指定用戶。

還有代碼直播、Sets窗口管理功能等等,都是圍繞著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全新辦公平臺。

還是Google膽大一些,Google Assistant學人打電話足以以假亂真,人工智能模仿你的習慣幫你自動回覆郵件,郵件只寫一個開頭Gmail就能自動幫你補出其他部分……

不僅Google全家桶引入了人工智能,連最新的Android P系統也到處凸顯著Ai特色,TPU也3.0了,甚至還專門組建了Google AI,預示著人工智能徹底進入商業化。

不過今年Google沒有提Android Go,看來過去一年這個項目沒做出什麼成效。

還有,像國內流行的短視頻社交、小程序,都沒有任何動靜。特別是小程序,這一技術曾是硅谷大佬們的心頭寶,去年Google還在努力推廣同根同源的PWA應用,今年就熄火不提了?

甚至2017年還都在瘋搶的智能音箱,三家大佬也都不吱聲了。去年Google可是瘋了似的發了一套智能音箱!

這到底是什麼趨勢?

智能音箱變尷尬,硬件還是難逃夕陽產業宿命

看看智能音箱的銷量也能知道一二。

智能音箱從2015年底爆發到現在,國內阿里的智能音箱算是賣得比較好的,但總銷量預估也就在2000萬臺;小米小愛音箱自稱賣了3000萬臺;國外亞馬遜的Echo也才賣了4000萬臺。

再加上智能音箱不過500元的價格,用戶更新換代的積極性也不高,看起來差不多已經碰到了天花板。而亞馬遜最新推出帶屏幕版的Echo Show也並沒有引爆市場,智能音箱到底能分發多少內容?智能家居物聯網以及音頻內容能撐起多大的生態?

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以智能音箱為核心的生態系統,已經遇到了問題。Facebook、微軟、Google三家冷處理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什麼。

人工智能生態現在又太敏感,資本市場又期待新的增長點,現在也就toB軟件市場更有看頭。

然後是大滑坡的智能手機市場。IHS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Q1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環比下滑2.9%,中國市場更是直接下滑了21%。

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PC電腦,幾乎所有消費電子產品銷量都一騎絕塵,的下降。輝煌多年的智能手機廠商們,現在心底只想喊媽媽。大家看了都想哭。

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電商是這樣的平臺,國外亞馬遜已經一家獨大。其他家,大家都沒做成電商業務,也就別在吹自己的硬件產品有多牛B了,沒用。資本市場根本不看好!

當然,通過更有競爭力的系統軟件升級,來促進用戶換代也是其中一條門路。但智能手機已經沒落,有PC市場做前車之鑑,資本現在更需要開闢新的市場空間。

智能音箱、智能家電不可能撐起智能手機這樣龐大的市場,未來必定需要一點硬科技。想想,Facebook有衛星互聯網、TIP計劃,Google也是一個沒落下……

20年一輪迴,還是企業市場好混

今天的情況與20年前有幾分相似之處。

1998年,不過當時的PC電腦銷量又頂到了天花板,處於下滑狀態。只有面向企業的服務器數據中心處於爆發階段。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也是當時的熱門,那時IBM的深藍象棋電腦跟今天的AlphaGo一樣出名,比爾蓋茨家也很智能。PDA與上網本也在概念中。

但硬件製造被視為夕陽行業,IBM這樣的藍色巨人都被手中的PC業務叫苦不迭,而雅虎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軟件服務公司迅速榮登巨無霸!

當年,微軟還發布了經典的Windows98操作系統,Intel與微軟組成的Wintel聯盟開始通過定製軟件服務的形式,來拉高PC市場的熱度,Intel芯片性能提高再多,Windows系統軟件都能完美吃下去,這也是深受吐槽的“安迪比爾定律”的由來。

微軟Google心涼涼,硬件行業已經沒救了?

賣軟件,特別是向企業用戶買軟件,不僅需求穩定還能自己規定升級換代時間“隨心所欲”賺錢,新軟件的系統資源佔用一不小心高出兩倍,整個市場都要跟著換電腦。這被視為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於是,硅谷大佬們紛紛鑽研起軟件服務。IBM、oracle甲骨文、Cisco思科成為賣軟件的大佬。

這一情況與今天智能手機市場相仿。

智能手機賣不出去了,大家當然還是要靠軟件賺錢。遊戲廣告電商這些增值服務的市場增長空間已經到頭,那就回過頭老老實實賣軟件。

當然,今天大佬們已經將賣光盤的模式改成了收月租了。雲服務、雲存儲、協同辦公、視頻會議、文檔處理、修圖剪視頻等等都是收租大戶。當年的服務器數據中心,也被換成了Ai雲服務,以軟件的形式進行包月兜售。

微軟就很明顯了,就是圍繞著自家的Azure雲服務,提供整套的office辦公軟件。今年又用Ai打通了更多新功能,讓你加錢續租時沒有任何壓力。

Google表面上看升級了全家桶服務,都是免費產品,但用Google Assistant幫自己打電話這樣的功能對普通用戶來說又有什麼用?TPU3.0又跟你有什麼關係?

最終這些都是打包進MLkit裡,讓開發者選用,自己收租來的最實在。

說白了,企業級市場有廣闊空間,不必擠在沒前途的消費者市場。

在智能手機銷量無法挽救的日子裡,toB的軟件服務市場成為還能持續成長的肥肉,用這些軟件率先普及新技術,也是推廣智能手機銷售的唯一門路。

上天入地的高科技還沒拿出來

未來的前沿產品不再是給照片中的人加兩個兔耳朵,而是5G、衛星互聯網、無人機這樣的硬科技。畢竟互聯網的發展空間已經到了天花板。

同時,由於特朗普的各種新政,科技股在全球範圍內受挫。5G電信市場正在形成新的政策市,Facebook、Google、微軟都在電信市場有自己的佈局思考,完全可以湊這個熱鬧。但硅谷不可能這麼快就給特朗普好臉色。

算下來,前兩年還在上天入地的衛星互聯網、無人飛機網絡在今年連個影子都找不到,也是非常蹊蹺。看來硅谷大佬們心裡都在憋著一股勁呢。

文/水上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