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右使範瑤最後去哪了?

愛笑的長耳朵兔子

不請自來

範遙和楊逍被稱為“逍遙二仙”,同是輔佐陽頂天的左右大護法,在《倚天屠龍記》中武功排名與楊逍相當略高於玄冥二老,年輕時英俊瀟灑,頗有大將之才。隨著明教實力日益壯大,眼看能與大元朝分庭抗衡,卻隨時都有“滅教之災”的危險,為此範遙自己毀容,混進了當時手握大權的汝陽王府上,竊取消息以保明教安危,一去二十年,波折起伏,插足之間就有喪命的風險。人稱“苦頭陀”,忠肝義膽!


範瑤不是一個仁愛的大俠,也不卑鄙小人也不是偽君子,作為坦蕩不懼,從來不用下三濫的手段,假如要找人報仇定會殺人分屍、揚灰銼骨


狡猾至極,書中很早就有了伏筆,範瑤早已為自己設好後路。為給張無忌做見面禮,聲稱深得汝陽王的信任,為此也曾經親手格斃過本教的三位香主,見張無忌臉上有"不豫之色"便當場斷指明誓,並以死相脅,擺出一副說到做到忠肝義膽的畫面。被迫張無忌連忙說道

"你再殘害自身,那便是說我無德無能,不配當此教主大任。你再自刺一劍,我便自刺兩劍"

直到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大勢所趨,羽翼逐漸豐滿,楊逍年老德薄,無力爭鋒。朱元璋登基之後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韋一笑都死於明軍之手;而範遙在《倚天屠龍記》中並沒有被朱元璋殺害,他最後的去向已經是一個謎團了,最好的解釋是歸隱山林,做個真正的“逍遙二仙”去了


奇葩娛樂說

上次答過一個“丁敏君去哪兒了?”的問題,這回又是“範遙去哪兒了?”的問題😅️這兩位去哪兒了書中都沒有提及,只能憑讀者自行發散揣測。

金庸筆下人物眾多,除了光彩熠熠的主角人物,大部分是出來一個鏡頭就領盒飯的,能混上一章半節的描寫算是很不錯了(至少能進“演員表”,而不是“參加演出”)。



《倚天屠龍記》第26章“俊顏玉貌甘毀傷”是範遙的專場,作為汝陽王府網羅的高手、“長髮披肩,臉上滿是橫七豎八刀痕”的啞巴頭陀,誰能想到他竟是明教的“光明右使”,和“光明左使”並稱“逍遙二仙”的範遙――範遙,堪稱金庸小說中“最強臥底”。

前段時間看《風箏》的時候,“鄭耀先”總讓我想起範遙。曾經一個風度翩翩、江湖聞名的美男子,能夠在自己臉上劃刀子、用藥物染頭髮,沒有堅定的信仰是不可能的。範遙,是一個堅定的明教教義擁護者。



相比楊逍,範遙是不羈而邪氣的,為人忠義但心狠手辣,明教內亂的時候,楊逍等人雖然鬥來鬥去,但從不殺害本教手足,範遙不僅殺,還一連殺三個;說話口無遮攔,視禮教名節如無物,所以才用一句“老相好”把滅絕氣死。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範遙內心愛慕的人是“紫衫龍王”(金花婆婆)黛綺絲,曾求陽教主夫人把黛綺絲許給他,但黛綺絲抵死不從,因她心中已經有了韓千葉。



為了韓千葉,黛綺絲不惜違背波斯明教聖女“終身不嫁”的規條。和韓千葉成親後,為了贖罪,偷偷進明教密道尋找“乾坤大挪移”心法,但未果,為了逃避明教和波斯總教追捕,和丈夫韓千葉 隱居東海靈蛇島。

舊版中,隱晦的提到範遙是害死韓千葉的兇手。“蝶谷醫仙”胡青牛描述殺人兇手特徵:

我問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個西域啞巴頭陀所為。

這個所指和範遙“苦頭陀”的形象是很契合的,而且範遙有足夠的殺人動機:韓千葉搶走了他心愛的女人。

除此描述,書中還有兩處描寫可以佐證:

一是黛綺絲和韓千葉兩人同時中毒,但中毒的情狀不同:黛綺絲“中毒不深,可憑本身內力自療”;而韓千葉所中的毒卻是“無藥可治”(胡青牛語)。

二是範遙看見小昭時的神情:“(轉身出店,經過小昭身邊時,)突然一怔,臉上神色驚愕異常,似乎突然見到甚麼可怕之極的鬼魅一般,失聲叫道:“你……你……”



這三點串起來,可以推斷是範遙殺韓千葉。下毒的深淺,一是不忍傷害自己所愛之人,二是目的只在殺韓千葉。看見小昭“如見鬼魅”,因為小昭是韓千葉、黛綺絲女兒,相貌上能看出兩人的影子,範遙做了虧心事,自然是害怕的。

範遙的心機是很重的。在向張無忌表明身份後,旋即主動說出自己為博取汝陽王信任,曾親手斃了本教三名香主。見張無忌雖然寬恕了他,但稍有猶疑,立馬斬斷自己兩根手指,讓年輕的“老好人”張無忌又驚又敬:

張無忌道:“本人已恕了範右使的過失,何苦再又如此? 身當大事之際,唯須從權。範右使,此事不必再提。”忙取出金創藥,替他敷了傷處,撕下自己衣襟,給他包紮好了,心知此人性烈,別說言語中得罪不得,臉色上也不能使他有半分難堪。他說得出做得到,恐怕日後真的會自刎謝罪,想到他為本教受了這等重大的折磨,心中大是感動,突然跪倒,說道:“範右使,你有大功於本教,受我一拜,你再殘害自身,那便是說我無德無能,不配當此教主大任。你再自刺一劍,我便自刺兩劍,我年幼識淺,不明事理,原是分不出好歹。”

教主既已發話,寬恕他從前過失。那他重回明教,就算被黛綺絲認出來是“殺夫兇手”,張無忌也不能食言對他動手,頂多把他逐出明教。

但後來黛綺絲和小昭回波斯了,他們之間的恩怨已無從說起,範遙自然不用再出現了。



但新修版中,金庸把毒殺韓千葉的人改成了“西域番僧”,算是為範遙正名。金庸筆下的明教人物,行為乖僻囂張,和所謂武林正派大相徑庭,但都是鐵骨錚錚、忠肝義膽的好漢子,當然不能把範遙塑造成為嫉妒殺人、狹隘腹黑的“心機boy”~

萬安寺一役後,範遙結束二十年的臥底生涯迴歸明教,至於他後來怎麼樣了,以他的性格,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經洗脫嫌疑,跑去波斯找黛綺絲了也不一定→_→


漂亮得不要不要的

我記得原著描寫範瑤相貌英後,風度翩翩,一表人才,不知迷倒多少少女,但他獨對紫衫龍王黛喜絲一見傾心。後因紫衫龍王嫁為人婦而一撅不振,終日借酒消愁,後又其離失蹤。原來啊,他忍辱負重,自毀其英俊容貌,化名苦頭陀,潛伏在汝陽王府,飼機而為。最後因沾滅絕師太口頭便宜(說滅絕是他情人,周芷若是他私生女,雖是計謀,但用在滅絕在老處女身上確實有些玩笑開大了),兩人打鬥葬身於火海中(塔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