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佛咋成闽台专管民间爱情婚姻的神了

泗州佛咋成闽台专管民间爱情婚姻的神了

赵汗青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中国人自古以来讲求个“缘”字,男欢女爱,缔结百年之好,这是缘份;爱生恨、反目成仇,这也是缘份。在闽台民间,司掌爱情婚姻的神明最有特色的,就是月下老人和泗州佛。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主管婚姻爱情的神仙。他会根据七星娘娘的册簿,结合各人的相貌、人品、性情、好恶等等,将最适当的两人配成双,用红绳把他们系在一起,另外再写一份配偶的名册,每对配偶用泥土塑成两个土偶,晾干后放入配偶堂。经过月下老人配成的夫妻,都门当户对,而且夫妻间也和和睦睦,白头偕老。可是,有一年天气特别潮湿,终曰阴雨连绵,塑成的土偶怎么也干不了。正在月下老人急得团团转时,一天,雨过天晴,月下老人连忙将土偶搬到室外去晒。不料天公突然又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搬运不及,一部分土偶的面目被雨水冲洗得模糊不清了。谁该跟谁配对呢?月下老人面对着这堆面目全非的土偶,开始犯难了。无奈之下,月下老人只好提笔乱点鸳鸯谱了,不管男女是否相爱,也不管他们的门第高低。这样,世间便出现了许多凑合夫妻,甚至还酿成了数不清的悲剧。

  在台湾,以月下老人作为主神的庙宇还不多见,但台南的大天后宫、万福庵,台北的情人庙,都供有月下老人的神像。

  闽台民间崇拜的另一个主管爱情婚姻的神明叫泗州佛。

史载:泗州佛,即僧伽大师。僧伽(公元628---709年),自西域来我国传经,唐高宗龙朔初(公元661年前后),由西凉(今甘肃西部)到楚州(今江苏淮安市),隶名于山阳龙兴寺,后在泗州临淮县建普光王寺。

僧伽是唐代西域何国人。何国在葱岭以北,当时为碎叶附庸,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别希姆。唐高宗龙塑元年(661年),33岁的僧伽携弟子木叉和慧俨经西凉府到达中国,先在楚州龙兴寺登记,后到泗州临淮县信义坊,传经布道。僧伽大师虽不是佛祖而受到佛一样的礼遇,人们甚至造寺庙供奉。唐中宗景龙二年,僧伽被朝廷请入长安"延入别殿"。景龙四年三月二日(710年),圆寂于长安荐福寺,俗龄83岁。唐中宗以弟子礼悼之,并到城门为其送行。又派官员将灵舆一路送回临淮县普光王寺。普光王寺曾受到两次破坏,尤以长庆二年那次为甚,"寺塔皆焚,惟(僧)伽遗形俨如无损"。由于塔毁使僧伽遗体受热暴露,推测当时对遗体进行了火化,后世僧伽舍利即得于此时。

数年前,寺中有僧人于塔基得舍利子。

  有一天,洛阳江上划来一叶轻舟,船头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妙龄女子,划船的老翁对岸上的人说:“谁能用钱掷中我的女儿,就把她许配给谁。”岸上行人听了老翁的话,便争先恐后地掏出钱币,向姑娘掷去。但雨点般钱币扔来,却连姑娘的衣角都碰不上。渐渐地,钱越积越多,桥墩也随着钱增多而不断增高。就在这时候,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来了位泗州商人,他抛出一把银子,其中一枚刚好落在姑娘的发间。老翁只好将船靠岸,与泗州商人一同进凉亭商议婚事。谁知泗州商人一坐下便起不来了。原来,姑娘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泗州商人是泗州佛的化身,观音菩萨的好事被泗州佛搅混了,便罚他呆在凉亭里不准出来。

  此后,人们便建了许多凉亭,供奉这位为爱情所驱的泗州佛。泉州的洛阳桥和安平桥中都有泗州亭,供奉泗州佛。《八闽通志》记载的泗州院、泗州堂、泗州庵等就有23座。台湾地区盛产榕树,树阴的凉亭内常常设有小神龛,供奉着泗州佛。传说恋爱中的男女如果有谁移情别恋,只要在泗州佛的脑后挖点泥洒在对方身上,对方立刻就会回心转意。因此,泗州佛往往是失恋者祭拜的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