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吸入治療經常做,而這些“霧區”裡的“誤區”,你知道嗎?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霧區"裡面“誤區”多!

作者|王生成

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有效霧化顆粒直徑

不同直徑的顆粒沉積於呼吸道各部分的能力不同,霧化顆粒直徑>10μm往往只停留在口腔、鼻腔和咽部內,5~10μm可到達前6級支氣管,1-5μm則可深入至肺部的末端

最簡便的判斷霧化有效顆粒的方法是,拿一張紙對著氣霧,能使紙張變溼的是水霧(對支氣管和肺部來說,不達標),不能使紙張變溼的是氣溶膠顆粒——即達到了下呼吸道吸入顆粒要求。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霧化器主要有噴射霧化器超聲霧化器振動篩孔霧化器三種。

其中噴射霧化器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因為超聲霧化釋出的顆粒較大,很多時候達不到理想要求,且超聲的成霧過程中易導致藥物變性、藥物濃度變化、以及讓人吸入過多的水分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自身在臨床上的應用。振動篩孔霧化器因為其耐久性尚未確認,且可供選擇的設備種類較少,在臨床上也相對少應用。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1

氣管黏膜的腫脹、痙攣、分泌物瀦留等病變導致氣道阻力增加,狹窄阻塞部位近端的藥物沉積可能會增加,遠端的藥物沉積減少,使吸入的藥物在呼吸道分佈明顯不均一,以及在下呼吸道和肺內沉積量明顯減少,從而使臨床療效下降。

不注意藥液的溫度

霧化之前需要注意給藥液適中的溫度和溼度,藥液溫度太低時,釋出的氣霧容易刺激引起氣道高反應、氣管支氣管收縮痙攣而加重病情。

沒有注意霧化前和進餐時間的關係

2

霧化全過程,刻意用力呼吸

因為用力呼吸會引起吸氣流量過快,局部易產生湍流,促使氣溶膠互相撞擊並沉積於口腔、咽部和大氣道,且用力呼吸不僅加重本來就不佳的肺功能,也導致吸入的藥物還沒得及深入就已經被呼出,從而導致肺內沉積量顯著下降。

因此,應當多鼓勵患者霧化時多采用正常呼吸並間斷配以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於氣溶膠在目標氣道的沉積。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封住空氣端口

很多人擔心藥物流失過多,在霧化時故意封住霧化器上的空氣端口,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以硫酸沙丁胺醇為例,其氣霧劑為100 μg/撳,臨床上,成人一般每次兩撳(200ug),而用於做霧化的“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成人一般每次5mg。

不注意體位和霧化罐的“姿勢”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氧氣的流量調節過小

為了達到顆粒要求,又不使藥物過早過快的丟失,同時避免氣流量過大可能導致的安全隱患,霧化時一般為要求調節的氣流在6~8L/min。吸入藥液的濃度不能過高,藥液的量也不宜過多。對於初次做霧化的患者,要注意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霧化量由小到大,逐漸適應的過程。

認為霧化時間越長越好

認為小孩哭著做霧化效果更好

心腎功能不全及年老體弱的患者,如果短時間內大量液體經霧化吸入到體內,也有可能導致溼化或霧化量過大、肺積液過多(肺水腫),或氣道內附著的幹稠分泌物經短時間稀釋後體積膨脹,導致急性氣道堵塞。

3

小兒應予清水漱口或適量飲水,減少咽部不適及藥物在口腔中的殘留,降低真菌感染率。對於不會漱口的小嬰兒,用2.5%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棉籤擦拭其口腔進行護理。

要注意觀察患者霧化完後的臨床表現,霧化後痰液稀釋可刺激患者咳嗽,應及時翻身拍背,協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不注重霧化器、霧化面罩和呼吸管道的消毒或清洗

為防止霧化器汙染和隨後可能誘發的感染, 霧化後,應將霧化器、霧化面罩、呼吸管道進行必要的清潔和消毒,至少需要清水沖洗、擦乾或晾乾,應該每位患者一套,專人專用,以免交叉感染。

噴霧器每週可使用洗潔精或醫用消毒液浸泡進行一次常規消毒,部分產品的霧化器可進行高溫消毒,存放過久的噴霧器不宜再次使用。

4

霧化瓶中液體的總量過多

霧化瓶中藥物的種類過多

一般儘量使用單一劑量藥物,避免多劑量藥物開瓶後放著的儲存及使用均存在的汙染風險,在多種藥物配伍時,要特別注意藥物間的不相容性和穩定性,可以參考下表。

雾化吸入治疗经常做,而这些“雾区”里的“误区”,你知道吗?

布地奈德混懸液用於超聲霧化

傳統的錯誤霧化用藥

  • 地塞米松注射液

  • 慶大黴素注射液

  • α-糜蛋白酶

該藥對視網膜毒性較強,霧化時接觸眼睛容易造成損傷;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於咽部、肺部手術患者;有報道該藥對肺組織有損傷,吸入氣道內可致炎症加重並誘發哮喘。α-糜蛋白酶是一種多肽酶,在超聲霧化時液體加熱會使蛋白酶變性,會導致氣道上皮鱗狀化生,並偶可致過敏反應,故不適合霧化。

氨茶鹼注射液:氨茶鹼與一些藥物(如:慶大黴素)配伍霧化,會產生小結晶;氨茶鹼可以擴張支氣管,但對氣道上皮有刺激作用;氨茶鹼霧化可引起刺激性痙攣,且沒有霧化劑型,故不適合用於霧化。

以靜脈製劑替代霧化製劑使用

如氨溴索等藥物,國內尚無霧化劑型,以靜脈製劑替代霧化製劑使用屬於超說明書用藥,甚至是不合理用藥。非霧化製劑的藥物無法達到霧化顆粒要求,無法通過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積,從而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靜脈製劑中含有防腐劑,如酚、亞硝酸鹽等吸入後可誘發哮喘發作,故不推薦霧化使用。

對呼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

作者往期精彩文章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制定專家組. 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 [J]. 中華醫學雜誌, 2016, 96(34):2696-2708.
■鍾南山. 呼吸病學(第二版) [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356-360.
■蔡柏薔, 李龍芸. 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 [J]. 2011.651-671.
■Fink J B. Aerosol device selection: evidence to practice.[J]. Respiratory Care, 2000, 45(7):874-885.
■申昆玲,鄧力,李雲珠,等. 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4 年修訂版),臨床兒科雜誌,2014,(32)6:504-511.
■GIN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16 updat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