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最近大風降溫,真真切切地進入了寒冬,對於體質弱的老人和兒童來說,什麼支氣管哮喘、慢性肺病、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等的呼吸系統疾病又要“作妖”了,苦不堪言啊……

這時候就輪到“霧化吸入”閃亮登場了!

很多家長一來醫院就要求給孩子做“霧化”,為的就是不用扎針受罪,一口吸進去,整個呼吸道都清淨了……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霧化吸入有這麼厲害?

別急,讓藥娃給大家科普一下:霧化吸入是指使用霧化器械將藥液分散成細小的霧滴,從患者的鼻或口吸入的一種治療方式。

霧化吸入可使藥液直接吸入肺部,是一種局部濃度高、起效快、用藥量小的給藥方式,廣泛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有痰淤塞的慢性支氣管、肺部疾病等。

總體來說,霧化吸入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但它並非絕對安全,如果吸入不當也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哦!

今天,藥娃就和您聊聊,如何避免霧化吸入引發的5種併發症!

併發症一:支氣管痙攣

引發原因:吸入速度過快或吸入量過大。因過多的氣溶顆粒快速進入支氣管和肺泡,形成過飽和的霧液,從而刺激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支氣管痙攣。

症狀:胸悶、氣短、心悸、喘息等支氣管阻塞。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建議:

用藥時,應嚴格掌握好霧化吸入的藥量,避免劑量過大;掌握好霧化吸入的速度,避免過快、過猛。臨床研究表明,緩慢、勻速地吸入可使藥液在呼吸道的分佈更為廣泛、均勻,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並可避免藥液對支氣管平滑肌的不良刺激。

併發症二:急性肺水腫

引發原因:霧化吸入量大、持續時間長。大量霧滴持續進入肺泡內,因霧滴中含有大量水分,在肺泡表面形成張力。當這種張力大於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張力時,就會引起肺泡萎縮,導致毛細血管內的水分滲透,進入肺泡和肺間質中,從而引起急性肺水腫。

症狀:頻繁咳嗽,咳出大量泡沫樣痰,呼吸困難。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建議:掌握好霧化吸入的藥量,防止劑量過大,尤其要避免在大劑量情況下持續給藥,如必須使用大劑量時應分次給予。


併發症三:氣管阻塞

氣管阻塞多發生在體質虛弱的幼年或老年患者身上。

幼年患者引發原因及症狀:咳嗽無力,也會出現咳痰不利,導致支氣管內長期滯留黏痰液,容易使幼兒纖細的支氣管受到阻塞。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老年患者引發原因及症狀:因長時間使用低滲霧化液,很有可能造成痰液膨脹而阻塞細小支氣管,形成小氣管阻塞,呼氣困難,從而加重老年患者的缺氧狀態,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和心律失常等症狀。 

建議:體質虛弱的老年患者和幼年患者在霧化吸入期間,要注意幫助其翻身、拍背和吸痰。注意保持房間內通風,溫、溼度適中,以防止受涼感冒,加重氣管阻塞和呼吸困難症狀。老年患者要避免長時間使用低滲霧化液,連續應用最好不得超過1周。

併發症四:呃逆

呃逆即打嗝,指氣從胃中上逆導致的喉嚨常見現象。

引發原因:

霧化吸入速度過快、過猛時,大量氣霧顆粒被吞入,因刺激膈肌導致膈肌不自主、間歇性的痙攣,臨床表現為呃逆(打嗝)不止。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建議:

避免霧化吸入過快、過猛是防止發生呃逆的最佳選擇,一旦出現呃逆,應當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同時囑咐患者深吸氣數次,並在他人的幫助下,按壓雙側大拇指甲根部橈側的少商穴,這樣便可以緩解或消除呃逆症狀。


併發症五:真菌感染

引發原因:長期霧化吸入廣譜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等藥,可致正常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引起呼吸道的菌群失調,使得各類真菌,特別是白色念珠菌、肺孢子菌、麴黴菌等活躍起來,大量繁殖,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的真菌感染(如肺部真菌感染、鵝口瘡等)。

症狀:肺部真菌感染的典型表現為咳嗽、咳痰和氣喘,痰液黏稠,呈膠凍狀或可抽出長絲,有時伴有咯血或痰中帶血。鵝口瘡的典型表現為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可有溢血,但不痛,不流涎,不會影響正常進食,無全身症狀。 


“霧化”給呼吸道一片清淨,但它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如何避免?

建議:首先需要嚴格掌握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適應證,有條件者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窄譜抗生素,避免濫用和頻繁更換抗生素。每次霧化吸入後必須多漱口或徹底清洗口腔,並注意多喝水,避免藥液殘留。

對連續使用抗生素超過2周的老年患者,必要時可口服酮康唑以預防真菌感染;對免疫力低下者,可考慮注射胸腺肽等藥物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

藥娃溫馨提示

小夥伴們請注意啦!若霧化吸入得當,仍是相對安全的。若在霧化吸入中或吸入後出現上述併發症,應及時查找原因並給予針對性處理,避免病情加重。

本文由解放軍第九四醫院藥學科陳集志主管藥師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