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中流砥柱特魯多,混亂時局的領航者

回顧加拿大二十世紀的歷史,有位政治人物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他在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最偉大的加拿大人》的觀眾投票中名列第三名。民眾欽服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喜愛他灑脫不羈、與眾不同的性格。政敵即使蓄意攻擊他,也不得不承認他對於國家有著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加拿大現任總理正是他的兒子,一門兩總理成了世界政壇又一佳話。

LEAD立德人物|中流砥柱特魯多,混亂時局的領航者

這位集睿智、幽默、勇敢、蠻橫等諸多氣質於一身的正是有“改革家”之稱的皮埃爾·特魯多。

廣取博聞,不斷學習

1919年,特魯多出身於蒙特利爾一個富有的法裔律師家庭,從小便接受過良好的教育。1943年他取得蒙特利爾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後去往哈佛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二戰結束後,他又前往巴黎政治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

多個國家的學習生活經歷開拓了他的眼界,英美法等國先進發達的社會體制,高度發展的經濟水平給了他極為強烈的觸動,他開始廣泛接觸世界上各種先鋒新潮的理念,以期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能促進國家發展的道路。

LEAD立德人物|中流砥柱特魯多,混亂時局的領航者

特魯多曾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還於20世紀50年代支持過加拿大社會民主聯盟黨,為此,美國政府曾把他列入黑名單禁止入境。但是他並非純粹的社會運動支持者,他不贊同斯大林關於國家的理念設計,在莫斯科旅行時甚至有過向斯大林銅像投擲雪球的舉動,致使蘇聯也禁止他入境。特魯多從20世紀60年代起,政治立場又轉向了自由主義。

我們可以發現,特魯多的思想一直處於一種流動狀態中,他並不固化思想,也不死守傳統。在他這裡,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再是必須要抉擇一方的立場問題。特魯多視它們為資源,凡是能夠借鑑且有益於國家的嘗試皆可為之。

外交強勢、特立獨行

特魯多大概是最令英美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頭疼的西方政要之一了。二戰結束後,由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主導,世界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陣營劃分使得所有國家必須有所選擇,涇渭分明的局勢營造了一種蔓延全球的恐怖氣氛。表明身份立場的國家不敢輕易越過雷池向從屬敵方陣營的國家暗送秋波。

特魯多是個例外。他促使加拿大與紅色中國建交,在西方政界和社會輿論的重重阻力下,毅然訪問中國。在訪問中國期間,他盛讚毛澤東主席是20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不僅如此,他還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私交甚好。

LEAD立德人物|中流砥柱特魯多,混亂時局的領航者

令人摸不清立場的外交策略,強硬獨特的外交姿態令特魯多廣受爭議。其實,特魯多主動與社會主義國家牽手的外交政策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考慮。他希望加拿大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深信世界和平才是大勢所趨,因此選擇尊重理解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與人民。

這並非是他一時興起,早在1960年,時任律師的特魯多就與朋友參加了關於中國的考察團。回國後他與朋友合寫了《紅色中國的兩位天真漢》,展現了一個客觀、真實、親切的中國。

除了調整與社會主義的外交關係外,特魯多還反思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他希望加拿大與美國保持距離,也考慮過退出北約組織,擺脫掉“美國附庸”這一國際形象。在他任期間,加拿大時常就外交政策與美國發生摩擦。美國認為特魯多大擺精英主義的架子,他反譏美國五角大樓的人是群“無聊小人”。

特魯多轉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努力成為冷戰時期難得的調和劑。正是由於他的存在,許多硝煙瀰漫、一觸即發的糾紛得以冷靜和平地處理。1983年底,特魯多訪問了北約和華約的許多國家,希望雙方能達成一項削減核武器的協議。為表彰特魯多在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芝加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基金會授予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平獎章。

銳意改革,成就歷史

特魯多的政治立場在轉向自由主義後,不久就加入了自由黨並參加大選。1965年,特魯多被任命為皮爾遜內閣的司法部長。

在司法部長任間,他敢為天下先,做出了許多驚世之舉。比如,將同性戀從刑法中廢除,其理由是:“臥室裡的事國家管不著。”比如簡化離婚程序,再比如使人工流產合法化,這些話題時至今日在基督教國家仍極具爭議。特魯多敏銳地捕捉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領域中將面臨的倫理問題,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就提供了一套極具操作性和參考價值的解決方案。

自信蓬勃的朝氣,紮實穩健的政績使特魯多一躍成為青年人的偶像,甚至一度掀起一股“特魯多熱”。人們討論他穿著拖鞋去眾議院,討論他與史翠珊的情感糾葛,討論他西服上常別的那支玫瑰。突出的形象,鮮明的標誌從不會讓這位政壇新星缺少話題。1968年4月,特魯多擊敗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出任自由黨黨魁。儘管黨內保守派對他十分不滿,但似乎已經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向權力的更高處邁進。

LEAD立德人物|中流砥柱特魯多,混亂時局的領航者

1968年在聯邦大選的魁北克省慶祝遊行中,一些獨立主義分子發動騷亂,有人向特魯多就座的看臺投擲雜物。特魯多拒絕助手們對自己採取保護措施,而是從容不迫地坐著面對暴徒。運籌帷幄的大將風範,不懼危險的勇士精神給加拿大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特魯多輕鬆贏得大選。

特魯多在1968-1979年、1980-1984年兩度出任加拿大總理。在總理任間,他起草了《加拿大憲法》,批准通過了加拿大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權利和自由憲章》。他的許多政治舉措對加拿大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建構和國際形象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特魯多身處加拿大歷史上的轉型期,彼時關於加拿大未來的國家想象與國家建設並非一帆風順,相反有著許多不可知的危險境遇。特魯多憑藉自己的才華與膽識,敢於肩負國之重任,領航著一國民眾從泥濘走向通途,是殊為不易的。有人如此評價他:一個帶領加拿大度過了歷史上最混亂日子的人。的確,他是天生的領袖,他從蒙特利爾出發,最終成就了歷史。他是加拿大的驕傲。

也許,特魯多的兒子在他的葬禮上的一席話更能體現出特魯多對國家的感情:“我父親的基本信仰絕非來自任何一本教科書。它源於他對所有加拿大人的熱愛和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