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民辦同步招生,“落選就被統籌”家長的焦慮點是否成真?

曾維浪

有必要先搞清楚這樣一個問題:教育部為什麼要求各地大力推進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同步招生?

長期以來,對於民辦學校,各地在招生政策普遍允許其自主招生,並且在招生時間的安排上要先於公辦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落選民辦學校的孩子能繼續參與公辦學校的劃片招生,不致於因落選民辦學校而無學可上。

這種政策在實施之初曾有效地保障了參與擇校的那部分學生的權益,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但與此同時,也為一些民辦學校的“掐尖”招生打開了方便之門,雖然有關部門也禁止民辦學校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選拔,但在優質生源的誘惑下,許多民辦學校還是或明或暗地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手段在招生中進行了以“掐尖”為目的的選拔,從而獲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優質生源。

顯然,民辦學校的這種“掐尖”式招生,對公辦學校來說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說極大地損害了公辦學校的招生權益:憑什麼劃到我這兒的生源先得讓你民辦學校篩選一遍呢?但由於前些年各地的高中招生普遍沒有推行“統配”制度,教育主管部門只能通過犧牲公辦學校招生權益的方式來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這也是無奈之舉。

現在不一樣了。經過近

幾年的大力推進,各地都已有計劃地在高中招生方式上完成了由“統招”到“統招+統配(所佔比例不低於50%)”的轉變,而且,在統配名額的分配上對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一視同仁。這種情況下,再放任民辦學校提前掐尖招生,只會加劇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在招生權益上的不平等,不利於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

這正是教育部要求各地大力推行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原因所在。

那麼,面對突如其來的“同步招生”,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

實際上,家長根本不必為“同步招生”的實施而焦慮。以前學生爭著搶著上民辦學校,不就是因為民辦學校的升學率高、孩子考上重點高中的機率更大嗎?現在既然各重點高中都至少要把一半的招生名額拿出來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學校(按各初中學校的辦學規模來分),那麼,只要你的孩子優秀,上公辦學校將來同樣可以升入重點高中(達不到統招線可以佔統配名額),而且上公辦學校的代價要遠低於上民辦學校,你又何必非讓孩子上民辦學校不可呢?

“落選被統籌”的焦慮是產生在“非民辦學校不上”的擇校衝動之上的,如果家長們都搞懂了“統配”、“同步招生”等政策的實質,放棄了擇校的衝動,焦慮又從何而來呢?


我愛語文

寫在前面的話:公辦、民辦同步招生,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是,實際落實得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前門門檻高,後門沒人幫開…]

2018年註定教育均衡發展又向前邁進一小步。為什麼說是一小步呢?因為民辦與公辦小學同步招生後,就給了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站在招生的起點線上競爭。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樣更能體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可是,現階段公辦和民辦學校在競爭中,到底是民辦學校輸給了公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輸給了民辦學校?暫時還未有定論,大家都偏向認為公辦學校總體實力還是比較強。

城市優質中小學教育不公平現象更嚴重

至於“招生掐尖”在城裡的學校估計比較常見,鄉下的學校招生名額估計還不夠,不存在“招生掐尖”的行為。畢竟,鄉下的民辦學校幾乎沒有,何來“掐尖”之說?可見,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裡的學校更嚴重。鄉下教育不缺教育均衡的的事實,缺的是“錢”和“優質的管理”。 言歸正傳,說鄉下教育完全是均衡的也是不可能的,鄉下公辦中小學之間也有“掐尖”的行為,而且還比較常見。

什麼樣才不算是“招生掐尖”?

舉一下本地的例子說明。本地鄉鎮學校從縣城到鄉鎮一共有1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職業高中。每年小學畢業考試後,縣城2所初中就開始第一輪招生。 比如說,縣城名氣最高的初中,在各鄉鎮小學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按照考試成績錄取的話,考生只有考上“語數英”三科總分共272分以上的分數才能就讀。其他名氣較差的初中也設定了一定的分數線才有機會進去就讀。那麼,這種現象算不算是“招生掐尖”的行為?

招生掐尖”的行為現象說明了什麼?

“招生掐尖”現象發生得越普遍,越說明我國的教育還不夠公平,教育均衡發展之路依然很艱難。如何解決“招生掐尖”的行為現象,我覺得這個有必要認真研究和對待。

一,取消縣城等各優質中學的“招生TQ”

縣城等其他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學一般有著較高的“招生TQ”。這些中學的“招生TQ”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教育的不公平。舉個例子,如果說縣城某優質中學在各大鄉鎮錄取的分數線是272分,可是到最後分數線沒有達到這個分數的學生也機會進去就讀,那麼就可以很肯定的判斷這裡面有很大的貓膩。相信,只要某個家長在縣城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他的孩子想進這樣的優質中學也很容易。在此,就不再做深入探討。

二,繼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向“教育公平發展”的方向轉變

要想讓“教育均衡發展”向“教育公平發展”方面進步,就要加大教育經費的公平投入。不能讓鄉下中小學校園環境差就算了,就連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都變得越來越差。從而造成,城鄉學校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發生。應該重點把經費投入鄉村學校,讓老師們在鄉下教書有尊嚴,有體面。讓鄉下學生在鄉下讀書覺得比在城市還好。這就需要加快投入,加快“教育均衡”向“教育公平”方面發展。

三,取消中小學畢業考試成績排名錄取的方式

如果上面兩條都需要不到,那麼就只能從第三條建議去施行。如果做到所有中小學都不組織進行畢業升學考試,也不用考生成績排名老師,大家都不知道考生的成績,只能抽籤招生。只是按照學生的學籍信息等劃分片區招生,這樣就可以解決“招生掐尖”的現象發生。但是,如果這樣施行以後,又怎麼能體現出因材施教呢?

結束語: 根據以上分析,“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只能減少禁止住“掐尖”行為,並不能禁止“掐尖”的行為,而那些落選的學生被“分流”也就很正常,大家覺得呢?


孖無悔觀教育

日前,教育部頒發的了一則通知,“要將民辦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都知道,一般來說,民辦學校面試在前。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在民辦學校招生季到來之即,帶著孩子四處面試,之後再去對口的公辦小學報名。我就曾經經歷過這個,在一個週末要跑好幾個學校,搞得大人孩子疲憊不堪。但是想著讓孩子多一點選擇的機會,所以辛苦一下也沒有怨言。

將來公辦民辦同步招生了,家長也不得不同步選擇,因為機會只有一次。這樣,一方面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另一方面,給家長的壓力也更大了,畢竟孩子讀書是家裡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萬一沒有選擇正確,可能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

我覺得“落選就被統籌”應該是一種結果。因為好的公辦小學本來對生源就有要求。比如我知道的要求落戶三年以上或者是父母在房產證上有名字等等。如果同步招生了,公辦小學肯定會優先招收那些在本校報名的孩子。等到民辦學校的錄取名單出來,公辦學校也已經滿員,那麼落選的孩子自然等著教育局統籌安排了。


西雅圖的武昌魚

同步是不可能的,民辦的掐尖可以提前再提前,只要家長願意首選民辦,公辦依然只能招到被篩過一遍的孩子。關鍵是考慮中考,重點高中的指標到校理論上會降低家長選擇民辦的積極性,但是現實民辦依然是首選。因為做為家長,自己的孩子因為優秀被民辦選中,不會放著好學校不上非要上稍差的公辦,縱然指標到校後民辦的競爭更激烈了,但孩子上學這個問題,只能是往前趕,迎難而上,激發孩子的鬥志,而結果往往即使落選最好的高中,但民辦整體還是在前,基本大部分還是考上排名前幾的高中,而公辦能考上最好的高中仍然鳳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