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也堅決不做芯片

最近由於5G投票事件,聯想不斷的被廣大網友誤解,被抹黑,被謾罵,甚至有些自媒體為了流量,不惜編造謠言,並且在這樣的文章下面,基本上網友的評論一邊倒,至於支持誰,相信不用我多說了。

這其實也只能怪聯想自己,誰叫他這麼多年並沒有讓網友們滿意呢?這次的投票事件只是個導火線,終於引爆了,壓抑已久的不滿終於被釋放了出來。

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也堅決不做芯片

而現在這個時間又比較巧,因為大家因為中興事件,總是談起芯片,談起操作系統,於是有人又往事重提,說當年要是聯想走“技工貿”的路線,天時,地利,人和,又有倪光南院士在,說不定早就有了中國自己的芯片,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

但我覺得這實在太一廂情願了,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我也堅決不做芯片,做芯片就是死路一條,早就沒有聯想了。

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也堅決不做芯片

1、做芯片需要有人購買,實驗室的芯片是沒有意義的,而芯片要能夠不虧本,起碼要保證每一片出貨在2千萬以上,聯想當時一年的銷量大約是500萬臺,全中國電腦一年的銷量大約是1500萬臺的樣子,意思是全中國的電腦全部用聯想的芯片都撐不起來,怎麼做?

2、這還只是使用上的,芯片要考慮主板,要考慮操作系統,要考慮應用生態,這個靠聯想基本上不太可能,只會把自己坑死,因為這樣的電腦造出來,沒人買。

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也堅決不做芯片

3、聯想當時一年的利潤大約只有8億多人民幣,全年營收大約在160多億人民幣,而在90年代末,一條芯片生產線的投入大約是16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聯想20年利潤才夠一條生產線,估計聯想想做都沒錢吧。

4、在當時中國也沒有芯片研究人才,單靠一個倪院士肯定是不夠的,這個也是聯想在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要我是柳傳志,在90年代,也堅決不做芯片

其後面像漢芯、方舟都失敗了,另一方面說明在90年代,要是聯想真的製造芯片了,基本上今天就沒有聯想了,做為一個企業在當是是想著怎麼活下去,而不是明知道這樣不行的,還硬往上衝。

當然最後我還是要說句公正話,在90年代聯想不做芯片絕對是正確的,但當聯想後面如日中天,尤其在收購IBM後,這時候如果做芯片了,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