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如何有效培養下屬?

楚小神

作為領導如何有效的培養下屬,其實重點就在於如何有效地識人,知人善任,並在用人過程中充分激發下屬的積極性、發揮出最大潛力,並使下屬建立起對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具體的業務操作層面這其中就包括了對下屬制度上的約束,工作上的分配與考核,關係上的協調與溝通,方法上的激勵等。

1、 要根據下屬的能力來分配工作任務

領導應該熟悉自己的每一位下屬的特性:他的學歷專業是什麼?擅長什麼?具備哪些職業技能?個性如何與愛好是什麼?協調能力與溝通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怎麼樣?性格較外向還是較內向等?只有瞭解這些,在分配工作任務時,把業務和員工的能力以及發展潛力適當的匹配。

2、 放手讓下屬去做,給到充分發揮的空間

很多領導都喜歡親力親為的做事,即使分配工作任務給下屬了,也會不自覺的把下屬的工作也完成了。還有一部分領導還沒有到驗收結果的時間,卻常常沒有計劃的追問下屬關於工作的完成情況?這會在很多時候不但會影響下屬的自尊心與積極性,還會阻礙下屬的成長。領導在指導下屬時,要擺正自己與下屬的位置,要儘可能讓下屬獨立完成任務,好讓他們從實踐中多磨練提高自己。

3、 對不同階段的下屬,給予不同的指導與關懷

比如面對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指導他們建立工作模式,儘快的熟悉組織與部門環境,融入職場大環境。對職場新人來說,可以視完成情況逐步提高工作的難度,讓他們快速積累經驗。而對於職場老人,則重點在於把握他們當下的需求,激發他們的職場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4、 讓下屬從工作中得到滿足,從而產生自信

工作中,領導不僅要從業務層面讓銷售得到經驗上的成長與滿足,更要在人文關懷上給到銷售幫助、激勵與關懷。通過雙重層面的滿足,不僅讓員工在業務技能方面有所成長,更幫助員工逐步建立起職場自信心與信任感。


無憂精英網

這個問題很大,而且很正。說它大,是因為培養下屬的方式太多了,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很難說哪種做法更好;說它正,是因為對於領導來說,培養下屬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正如傑克·韋爾奇的那句名言,“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前,你成功的標準是使自己成功;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後,你成功的標準是使別人成功。”此處的管理者,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導。

按照我的個人理解,培養下屬的方式只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無法歸納統一,人們彼此之間能借鑑的,也不是具體方式方法,而是整體思維意識。所以在這裡,也沒法細談具體辦法,只能梳理一下整體脈絡。我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要想有效地培養下屬,必須把握好以下的5大原則。

第一,給足夠的壓力,提升下屬的工作能力。

領導培養下屬的第一步,基本上都是從工作能力入手的,下屬只有把本職工作做得很出色,才具有培養的基礎。一個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下屬,是不值得培養的,所以提升下屬的工作能力是首當其衝的任務。

如何提升下屬的工作能力呢,就是當領導不斷給他工作壓力,因為壓力帶來動力。請注意,如果你想刻意培養某位下屬,請給他“足夠”的壓力,而不是“適當”的壓力。我始終認為,只有對人才充分使用,才能激發人才的潛力,管人要嚴,用人要狠,同時對人要好。當然了,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個度,“足夠”的意思是要把培養對象區別於一般下屬,但絕不是“超負荷”。

第二,給充分的機會,錘鍊下屬的溝通能力。

請相信,工作中的一切問題,都是溝通的問題,但凡出現工作失誤或工作事故,“溝通不到位”肯定是一個重要原因。職場中的各級管理者,起著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因此對溝通能力有剛性要求,職位越高,對溝通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所以要想把下屬培養成獨當一面的人才,就必須重視對他溝通能力的培養,不管是開會還是做事,請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去錘鍊他的溝通能力。

第三,給擔責的事項,構建下屬的結果導向。

要想把下屬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人才,就要在他的頭腦中種下結果導向的種子,因為結果導向強不強,直接決定著他的執行力強不強。一個人的結果導向如果有問題,那麼他的執行力就一定有問題,而執行力有問題的人,是不值得培養的。所以你作為領導,可以有意識地讓下屬去獨立負責一些事項,並告訴他拿結果來說話。據我所知,大家現在認可的那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思維習慣,不給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想辦法。說白了,這其實就是結果導向的直觀體現。

話說回來,重視結果並不是說要忽略過程,事實上,過程如果做得不對,結果肯定好不了。對於一般下屬,領導要重點把控過程,對於重點培養的下屬,就要強調結果。在結果說明一切的今天,請務必把結果導向牢牢樹立在心中。

第四,給表現的舞臺,激活下屬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關鍵技能,不管是在日常事務中,還是在管理工作中,創新都非常重要。一個人有沒有創新能力,在平時的工作中是能看出端倪來的。有創新能力的人,能更靈活地解決問題,其個人氣場往往比較強大,這樣的下屬就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好好培養了。

第五,給思考的空間,培養下屬的格局意識。

這一點看似虛頭巴腦,實際上也很重要。現在人們做事情,都習慣先講大局觀,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格局意識。這個東西比較務虛,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大概可以解釋成站在更高的地方來看待眼前的事情,站在未來的角度來對待今天的工作,從而達到從整體上把握分寸的意思。當一個人的格局意識足夠高時,就不會犯致命的失誤或者原則性錯誤。怎麼做到這一點呢,個人認為,當領導的要多給下屬深度思考的空間。

總而言之,對於領導來說,培養下屬是職責所在,請把這件事重視起來,當成自己的重要工作來做。以上所說的,是領導的思維原則,有了這些原則做參考,就能少做無用功,少走冤枉路。至於那些細緻具體的培養方式,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陳向東

領導的本質就是管理自己,領導別人。大家好,我是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當領導,也很想當領導,但是有一種領導,估計很多人又不屑一顧,那就是“光桿司令”,也就是手下無人的那些領導,所以探討領導如何有效培養下屬,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

那麼既然是培養,而且是有意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我覺得領導和下屬之間充分的溝通和了解這個是前提,因為只有充分的溝通和了解對方的優缺點以後,才能明確具體的培養方式和培養途徑,比如你下屬明明偏內向適合搞研究,但是你卻喊他去做銷售,這樣的培養方式不但不是培養,反而可能毀了他。

在和下屬相互充分溝通和了解的基礎上,我覺得作為領導,想要培養下屬就要給他一定自主的平臺和空間,讓他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發展,並且最好能夠設定一定的成長路徑,能夠讓他看到希望。而且,給他平臺的同時,我覺得作為領導,還應該給下屬足夠的寬容,就是寬容他犯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小的錯誤不必過分糾結,這足夠的容錯機制,相信他內心會很感恩於你。

當然,一般說到想要培養和留住人才,除了感情留人,還有待遇留人,就是說你光憑打感情牌,下屬是不一定會完全領會的,所以必要的時候,打幾張待遇牌,相信效果也會很不錯呢。


九品職麻官

第一、制定規則:作為領導必須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管理規則(以公司管理制度為基礎),讓員工明白某些事項是自己拍板決定。

第二、讓員工單獨負責一個項目或區域,打磨員工,讓員工自己創建自己的思路。一般問題扔給員工自己解決,當然不能超出一定範圍。就是所謂的放權,放權的同時去關注該員工的能力。

第三、張弛有度:員工好的一面去鼓勵,不好的一面不要過度敲打,通過談心和交流來分析員工工作中的問題點,讓員工瞭解自己的缺陷並加以改進,讓員工有更大的提升空間。讓員工有動力有熱情去工作。員工會逐步去獨當一面。


意天客

首先,你得確認培養下屬是什麼方向,你的助手還是某單項工作的得力部下。

培養下屬首推團隊協調能力。

其次,專業能力,起碼在某一方面要成為領頭。

三、遵守制度、敬畏規程。

四、襟懷坦白處事公正。

五、敢於承擔責任。

六、要有包容、寬容的心態。


曉西關

我個人認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磨練出更好的團隊,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掘更好的下屬。


白孩兒-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是個什麼樣的領導?下屬是個什麼樣的人品?都要就事論事、就人論人,不可一概而論。這事沒有正確答案,只能隨機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