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PH6.5-7.0最適,耐鹽鹼能力差。一般每畝施氮磷鉀複合肥(10:8:7)35-45Kg,播種深度以種子入土3-5cm即可,每穴播種2-3粒,每畝用種量1.5-2Kg,確保全苗。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一、播前準備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播種期做好備耕,防治地下害蟲及種傳病害危害。常見地下害蟲有:蠐螬、螻蛄、小地老虎、蚜蟲、薊馬、灰飛蝨等,同時注意減輕玉米粗縮病等病害發生。(1)避免連作,避免大面 積單一種植同一品種,實行輪作倒茬,如:玉米和棉花、蔬菜、麻類等作物進行輪作,可抑制玉米紋枯病、黑粉病等病害的發生。(2)深耕滅茬,消滅地下害蟲,減少玉米紋枯病、黑粉病的侵染來源。(3)清除田間、地邊及溝邊雜草,減少初侵染源,切斷病蟲害發生的寄主植物,預防玉米粗縮病、矮花葉病等。(4)在雜草常發或重發地塊,直播玉米田要做到整平整細,便於噴施除草劑及其藥效更好發揮。(5)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選用優良的抗、耐病蟲高產品種。(6)因地制宜使用包衣種子,或使用玉米專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種子包衣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並注意安全,不得隨意加大藥量,以免造成燒種、燒苗後果。(7)未採用種子包衣或種衣劑拌種的,應選擇使用相應的藥劑進行拌種,如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或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加細土30Kg左右拌勻後順壟條施,也可用50%粉鏽寧粉劑1Kg加水5kg拌種60Kg,對防治黑穗病和全蝕病有很好效果。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二、 苗期管理

1. 田間管理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1)查苗、補苗:玉米出苗後,應立即進行查苗、補苗。在玉米三葉期以前,發現連續缺苗3株(穴)以上,應及時進行補苗,可採取帶土移苗補栽的辦法,以減少株間苗勢的差異。移栽要在陰雨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後要及時澆水,縮短緩苗時間,確保成活。缺苗3株(穴)以下,在缺苗處一側或兩側,留雙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補種。

(2)間苗、定苗:適時間苗、定苗是減少弱株率,提高群體整齊度,確保適宜密度的關鍵。玉米生長快,應適時早間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開葉時間苗,2-3片展開葉時定苗。間苗原則是去弱苗留壯苗,去病苗留健苗。間苗、定苗的時間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因為此時病苗、蟲咬苗及發育不良的幼苗易萎蔫,便於識別淘汰。對於苗矮葉密、下粗上細、植株扭曲的絲黑穗浸染苗等,應徹底剔除。旱地、生產水平較低的地塊,要早間苗、定苗。病蟲害較重的地塊,要晚間苗、定苗。雙株留苗時兩苗間距5-10cm。套種玉米蟲害多、傷殘苗多、草害重,保苗難度大,應適時間苗、晚定苗。一般2片展開葉時間苗,3-4片展開葉時定苗。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3)中耕、滅茬:中耕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據調查,玉米苗期中耕2次比不中耕的次生根增加5-6條,根深增加6-7cm,增產10%左右。一般中耕2-3次,第1次在定苗前,深度3-5cm,此時幼苗矮小,要避免壓苗、傷苗。第2、3次在定苗至拔節期,深度10cm左右為宜。中耕的原則是:苗旁淺耕,行間深耕。直播玉米苗期正逢雨季,要淺中耕。中耕過深,土壤蓄水過多,易造成芽澇或苗澇。套種玉米麥收後應立即深中耕滅茬,疏鬆土壤,促進根系發展。

(4)追施提苗肥:苗期追肥具有促根、壯苗、促葉、壯稈等作用。一般在定苗後至拔節期進行。具體的追肥時間要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等情況來定。三類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種肥的地塊、低窪潮溼的地塊和套種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後;壯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種肥充足的地塊,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再使用壯豐寶進行葉面噴施,促使玉米生長開始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進行轉換。苗期追肥量,原則上磷肥、鉀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據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產田施用總氮量的20-30%,中產田用50-60%,低產田用60%以上。追肥方法:一般採用溝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離苗10cm以上,不要燒苗。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2. 病蟲害防治

苗期重點防治雜草、地下害蟲、病毒病,兼防玉米蚜蟲、蛀莖夜蛾、旋心蟲、缺鋅症,具體對象主要有蚜蟲、薊馬、粘蟲、粗縮病、矮花葉病及多種雜草等。(1) 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採用配方施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2)中耕除草,清除毒源寄主和切斷媒介昆蟲(如飛蝨、蚜蟲)的橋樑寄主,預防多種病蟲的發生。(3) 結合間定苗,拔除田間雜草、粗縮病和矮花葉病病株,集中燒燬,減少蟲源。對輕發地塊噴施抗病毒藥劑,對重發的塊應儘早拔除改種。(4) 對發生地下害蟲地塊,可順根噴施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5)在玉米蚜蟲、薊馬、灰飛蝨發生盛期,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噴霧。(6)及時進行化學除草,於播後苗前使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防除。若未進行土壤處理的田塊,應注意苗期莖葉處理防除雜草,用50%乙草胺乳油每667m2/100-150mL低位定向噴霧,噴霧時噴頭上應加防護罩,不能噴到玉米上,以免產生藥害。若施藥前田間乾旱,應先澆水待2-3d後再噴藥。切勿加大除草劑劑量,以免造成玉米藥害。(7)局部發生蛀莖夜蛾、旋心蟲的地塊,建議用4.5%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田間噴霧,或5%高氯·甲維鹽1500倍液+苗後安全性除草劑3—5葉期全田噴霧預防。如果已經零星發生,可用5%甲維鹽3000倍液,或10%甲維鹽·茚蟲威3000倍液,或200/升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000倍液等藥劑,噴淋玉米根莖,達到防蟲目的。(8)每667m2用0.2%-0.3%硫酸鋅溶液25-30Kg葉面噴霧,防治缺鋅症,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三、 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從撥節至抽雄這段時間。撥節就是莖基部節間開始明顯伸長,而抽雄是指雄穗(天花)開始露出劍葉(最後一片)。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玉米植株墩實粗壯,葉片生長挺撥有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達到壯稈、大穗、粒多。搞好穗期的田間管理,是奪取玉米高產的關鍵。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1. 深中耕小田間管理:培土結合施稈肥。在施足基肥,管好苗期的基礎上,撥節前後要深中耕(10cm左右)一次,玉米這次中耕特別重要,可以把土塊打碎,使耕作層土壤落實,有利於根系生長髮育。培土,就是將行間的土略向植株集中,形成一個小壟,同時把施下的稈肥埋入土中。稈肥最好以腐熟的廄肥、堆肥或人畜糞為主,也可每畝施複合肥10Kg左右。要注意小苗多施,促進全田均衡生長。重施穗肥高培土。穗肥應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這時玉米頂部的幾片葉組成的形狀像一個喇叭。此時要注意使用花朵多進行葉面噴施,促進玉米穗期的雌穗抽雄前約7-10天,是決定雌穗(玉米棒子)大小和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這時生長的好壞對玉米產量影響最大,也是玉米需要養分最多的時候。一般應重施穗肥,約佔總追肥量的60%左右,並施用速效肥。通常每畝用尿素15-20Kg,結合把行間(特別是寬行)的土集中到植株兩邊,達到高培土的目的,同時將肥料埋入土中。但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安排稈肥和穗肥的比重,若土壤肥力較高、基肥足、苗勢好,可以少施稈肥,重施穗肥;如果土壤肥力低、基肥施用量少、幼苗長勢一般,則可以重施稈肥,少施穗肥。此時要注意使用花朵多進行葉面噴施,促進玉米穗期的雌穗生長,為豐產打下基礎。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2. 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對象有玉米螟、紅蜘蛛、粘蟲、紋枯病、大、小葉斑病等。協治條螟、玉米蚜、薊馬、褐斑病、彎孢黴葉斑病、黑粉病及鏽病。(1)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合理肥水,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2)及時防治病害,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50%敵菌特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噴霧防治。(3)及時摘除病瘤病葉,剷除病株,帶出田間銷燬。(4)早期及大喇叭口期用甲維鹽防治玉米螟。(5)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噴霧防治粘蟲。(6)用70%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紋枯病和葉斑病,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對病部噴霧或塗莖防治紋枯病。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四、 灌漿成熟期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以防治全蝕病和早衰為主。(1)加強田間管理,多施腐熟農家肥,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時中耕排撈,創造有利於玉米生長,而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環境。(2)清潔田園,及時摘除底部病葉,收穫後將病殘體帶出田外銷燬,減少病害初浸染來源。(3)注意防鳥、獸及鼠害。

五、 收穫期

玉米全程管理方案

當玉米苞葉變黃,上口鬆開,籽粒基部黑層出現,乳線消失時,玉米達到生理成熟即可進行收穫。早收穫(未成熟)對玉米產量品質都不利,早收玉米籽粒不飽滿,含水量高,容重低,商品品質差;同時,早收穫玉米籽粒產量降幅達10%以上,每推遲1天收穫,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3g,籽粒產量平均每天增加75-90kg/hm2。因此,在不影響下茬作物播種的前提下,應儘量推遲玉米收穫時間。

農人農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