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彈和導彈有哪些區別?

境由心生m

火箭與導彈的區別,主要有兩點:1)機動能力;2)導引方式!此外,還需要明確一點,是什麼火箭?用於發生衛星的運載火箭?還是簡單的火箭彈?下面分情況分別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

1)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其實,從外形結構來看,運載火箭的體型一般要比彈道導彈(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大不少。二者主要的區別除了體型差異外,另外就是運載載荷以及飛行方式:載荷一個是衛星或其他探測設備,另一個是核彈頭;飛行軌跡一個是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有去無回”(載荷不在返回大氣層),另一個是“拋物線”投擲,載荷再次返回(也可能數次)大氣層。從技術上將,由於二者通用型很強,掌握運載火箭技術,也就具備了洲際彈道導彈技術


日本H2A運載火箭發射

美國“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發射

2)火箭彈與戰術導彈:提到火箭彈,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多管火箭炮,一般口徑是122mm,更大的有280mm、300mm甚至400mm(接近戰術地地導彈)。火箭炮作為火力支援武器,出於成本考慮,一般沒有制導系統或者只有簡單的制導系統;而戰術地地導彈主要是對重點目標進行精確摧毀,威力和打擊精度要求都比較高,技術難度也與一般的火箭炮不在同一層次。
具有末端機動能力的戰術地地導彈


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400mm重型火箭炮

按照目前武器裝備的發展趨勢,火箭炮也趨於制導化、精確化,火箭彈與導彈的差異也會愈加的淡化,這也是武器裝備朝通用化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威吶解析

區別:火箭彈是導彈的爸爸,差著輩分呢。

導彈、制導炸彈、火箭彈(身管式或導軌式炮彈)是目前炸藥能(炸彈)武器的三種投放方式,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都在向精確制導方向發展,區別也在日漸模糊。W君只有講講現在的分辨方法。再過一段時間後的發展(也許半年左右),就不好分辨了。(比如魔改過的“衛士”WS-2D火箭車發射的是導彈發射車還是火箭彈發射車?就要再看數據分析了)

先簡單說:

  1. 有精確引導裝置、有動力推動且能變軌飛行的炸彈-------導彈;
  2. 有精確引導裝置、無動力推動但可變軌運動的炸彈-------制導炸彈;
  3. 無引導或有簡易引導裝置、有動力推動但只能延彈道微調的炸彈-------火箭彈。

接下來細說:

為什麼火箭彈是導彈的爹呢?二戰德國的V-1/V-2火箭彈(Cohete)實戰後,美蘇依照原理加裝了制導系統生產出來的火箭彈就開始叫導彈(Missile)。現代導彈基本可以達到按引導方向進行機動的精確飛行、繞過障礙物、選擇攻擊目標等等智能化方式。代表就是各國的巡航導彈。

精確引導裝置的引導方式五花八門,各種各樣:比如有線制導、雷達制導、電視制導、激光制導、紅外線制導、衛星定位制導等等。

目前這些裝置在火箭彈上尚未大量使用,可以作為區分標誌來辨別火箭彈和導彈。

喀秋莎多軌火箭炮

火箭彈另一個明顯區別標誌是火箭彈在研發之處是為了彌補炮兵團火力部署緩慢、一次覆蓋射擊火力密度不夠的。所以最初只是簡單加裝推進燃料燃燒產生推力投擲彈頭、彈翼起到飛行穩定作用。因此,火箭彈是作為炮兵單位投入實戰的兵器。

要求火力密度、壓制目標、殺傷有生力量和其它弱防護陣地目標為作戰方向。而導彈是以精確制導為基礎,殺傷戰略節點或者重要目標的作戰方向。兩者在戰鬥用途上有重大分別。

W君下面說說魔改“衛士”

這是一款本質上還是火箭彈發射為主的系統,但是彈頭已經加裝了衛星制導模塊(射程太遠,受氣象條件影響較長,因此需要經行修正彈道,不能視為引導裝置);多彈種選擇(破甲、高炸、子母彈、燃燒彈、反雷達彈等);射程40-360公里(還有增程型達到420公里!)。在一個作戰單元(連級)裡包括:1輛射擊指揮車、9輛火箭發射車、6-9輛運輸裝彈車(可自動裝填模塊化的發射箱)、2-3輛通訊車組成。

W君只想和大家說其中的一種火箭彈---反雷達彈,這是一款電子作戰的火箭彈。其在抵達目標上空後會釋放三個無人機式的自殺炸彈(類似哈姆無人機的攻擊方式),搜索空域內的雷達信號,之後跟隨信號源發起自殺攻擊,摧毀雷達基站。(這對炮偵雷達是十分恐怖的殺傷)你說這款“火箭彈”是啥?算導彈麼?不得而知。。。。。。


軍武數據庫

火箭彈說白了就是一種用火箭發射的炮彈,通過火箭炮發射。而導彈就是一種可精確制導的火箭
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火箭彈一旦發射就無法改變飛行軌跡和攻擊目標。而彈道則可以實現空中變軌,不斷的修正飛行姿態,確保精確打擊

火箭彈

火箭彈其實就是一種靠火箭發動機推進的炮彈。

炮彈都是用火炮發射的,而火箭彈則是用火箭炮進行發射的。

相比於大炮炮彈,火箭彈因為自身擁有動力裝置,所以射程更遠。中國的AR-3火箭炮,其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

(AR-3火箭炮)

世界上第一門現代火箭炮是1933年蘇聯研製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

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

於1939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1941年8月在斯摩稜斯克戰役中首次使用。

火箭彈的優勢在於其超遠的射程和極為恐怖的火力覆蓋能力,可以十分有效的摧毀和壓制地方火力,以及大面積打擊敵方重要的軍用設施。

(火箭彈發射的壯觀場面)

導彈

導彈是一種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

具有射程遠、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優勢。

導彈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德國首先在實戰中使用了 V-1 和 V-2 導彈,從法國西岸隔海打擊英國本土。

二戰之後,美蘇兩國分別從德古獲取了大量關於導彈研究的技術資料和工程師,開始了各自的導彈發展歷程。

在冷戰的氛圍中,彈道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大道可以攜帶核彈頭進行全球打擊的洲際彈道導彈,小到只需單人肩抗的反坦克導彈,導彈的家族如今已是枝繁葉茂。

(FGM-148反坦克導彈)

(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千佛山車神

導彈和火箭彈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好像沒什麼區別。

無非就是導彈有個導引頭,而火箭彈沒有。

這是最本質的區別再往下說也就是。

導彈用的可能是噴氣式發動機,也有可能是火箭發動機,而火箭彈用的直接是火箭發動機。但是不排除有部分比較奇葩的火箭彈用的是,噴氣式發動機。


比如說咱們的時候神鷹400火箭彈。那就是裝有導引頭的。這具有射程遠,速度快,價格低廉,精度高等優點。

等等?你說火箭彈精度高?對,就是精度高,我國sy400型火箭彈,具有高精度的優點。甚至還能垂直髮射!



而且射程高達400公里。

講到你說的是火箭彈嗎?我是不信的。但是,人家就是火箭彈。

當了衛士,一型精確制導火箭彈被土耳其,國產化之後,改名為戰術地地導彈。這就很尷尬。

所以說嘛,這年頭叫導彈還是火箭彈。那基本就是隨緣的。我說他是火箭彈,他就是打了,他也是火箭的,我說他是導彈就是是火箭彈,他那也得是導彈。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第一個區別是,推進裝置是不同的。

火箭彈當然是用火箭發動機,但是導彈則不一定了,比如說戰斧巡航導彈,它就是依靠火箭火箭助推器+渦扇發動機,火箭助推器只是把導彈打出去,獲得一個較高的速度,不依賴空氣,但是巡航和末端攻擊過程是依靠渦扇發動機的。

第二個區別自然是制導裝置不同。

火箭炮最初發明的時候,就是為了快速投送大規模的火力的,比如二戰時期著名的火箭炮喀秋莎,而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火箭彈的射程越來越遠,遠在一般身管火炮之上,就開始獲得一定的制導裝置,這樣的遠程火箭炮成為身管火炮和短程彈道導彈之間的覆蓋火力。為了保證必要的射擊精度,火箭彈採用了簡易的制導和彈道修正措施,由低成本的慣性器件組成的捷聯慣導系統,像我國的衛士2火箭彈,射程幾百公里,還有加有衛星制導組件等,制導精度相對比較高,但是比起現代高性能導彈來說,制導裝置還是比較廉價的,制導精度還是比較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第三個區別其實第二個裡也提到裡,那就是打擊的目標不同,導彈由於精度高,射程遠,打擊都是雷達,指揮部等高價值目標,火箭彈相對低廉,射程也短,自然就沒有那麼高大上的打擊目標。


木榮雨北

火箭彈和導彈的最大區別應該是有沒有制導系統,顧名思義火箭彈依靠的是自身攜帶的火箭推進系統和氧化劑進行飛行,但沒有制導系統。導彈則是可以依靠渦扇發動機和空氣中的氧氣產生動力,並且有制導系統。


(喀秋莎火箭彈)

可以將火箭彈想象成大號的“竄天猴”,通過發射裝置嗖一下飛向目的地,但由於沒有制導系統,火箭彈只能打個大概齊,運動距離也比較短。但火箭彈多用於對目標地區的火力覆蓋,也就是說能不能打到目標全靠人品,發射多了保不齊就能打到特定目標。

導彈全稱為“導向性飛彈”,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制導系統,可以通過制導系統控制飛行軌跡,最大的特點就是精準,可以追擊和轉換目標。它通過自身的動力系統飛行,可以看做小號的飛機,多運用打擊遠距離和重要目標。


(導彈發射車)

因此火箭彈相對廉價的多,可以對目標區域進行大規模炮火覆蓋,機動性也靈活了許多。導彈則金貴了許多,對情報信息的要求也比較高。


快速軍事一點通

火箭彈說白了就是一種用火箭發射的炮彈,通過火箭炮發射。而導彈就是一種可精確制導的火箭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火箭彈一旦發射就無法改變飛行軌跡和攻擊目標。而彈道則可以實現空中變軌,不斷的修正飛行姿態,確保精確打擊。火箭彈其實就是一種靠火箭發動機推進的炮彈。 炮彈都是用火炮發射的,而火箭彈則是用火箭炮進行發射的。 相比於大炮炮彈,火箭彈因為自身擁有動力裝置,所以射程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