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截火炮和火箭彈的困難主要有哪些?

用戶7363392879422

火炮這個概念非常大,凡是利用機械能、化學能、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的20毫米以上口徑身管設計武器都可以稱作火炮。火炮的分類方式非常多,如按炮膛結構分的話可分為滑膛炮和線膛炮;按彈道特性分的話可分為迫擊炮、榴彈炮、加農炮、迫榴炮、火箭炮;按有無機動性可分為要塞固定式陣地炮、牽引式火炮和自行式火炮。

不難看出,火炮的類目非常繁多,各個類型的火炮發射出的炮彈飛行速度、飛行彈道、飛行高度各不相同,攔截難度也不能一概而論。很簡單一個例子,坦克主炮平射發射出的穿甲彈彈道和迫擊炮發射出的炮彈飛行速度、飛行彈道和飛行高度截然不同,對前者的攔截只能以被動式攔截為主,即堆裝甲、爆炸反應裝甲。但對後者,辦法相對來說就比較多了,比如“密集陣”、“陸盾”、“鐵穹”一類的近防系統,輔以輕型反迫擊炮雷達,對飛行彈道比較高、速度相對較慢的曲射火炮炮彈攔截難度相對就比較低了,對火箭彈的攔截是同樣的原理。

當前,隨著炮射導彈和精確制導火箭彈的出現,對火炮和火箭彈的攔截難度也在隨之增大。不少國家的坦克主炮都可以發射炮射導彈,而美國則研製出了具備精確制導能力的機載火箭彈,打擊精度較之前的火炮有了數倍的提升,攔截起來難度也有所提升,需要更加先進的近程攔截系統才能奏效。


軍機圖

最大的困難,就是錢不夠。

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攔截大部分炮彈和火箭彈,除了絕少數近距離的炮彈和導彈之外,幾乎都可以攔截,比如坦克反射的高速穿甲彈,初速高達1700米每秒,現有技術完全不可攔截,就是2-3秒就可以擊中目標,但是實際上很少這麼做,為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傷不起。

近防炮可以攔截迫擊炮炮彈和火箭彈,但是價格昂貴,對付零星目標還湊合


別的可以攔截的炮彈或者說比較容易攔截的炮彈就是迫擊炮炮彈或者火箭彈,這種彈藥末端速度較低,使用密集陣或者導彈可以攔截,但是最大的限制在於,偶爾攔截5 6發可以,幾百發來襲,那就直接崩潰,攔截彈的價格幾乎是炮彈或者火箭彈的百倍價格,完全搞不起。

任何國家都應付不了這種暴風驟雨式的攻擊,最多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乾掉敵人的發射車,對於空中飛行的火箭彈,看得見沒法子


即使可以攔截敵人炮彈火箭彈,也要看看鈔票夠不夠,一發炮彈幾千美元,但是一發導彈幾十萬美元起,甚至上百萬美元,誰都玩不起啊


飛機永動機


對於火炮和火箭彈的攔截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些攻擊性武器造價低,使用量大,一次性攻擊就會出現幾十枚、甚至上百枚,對於攔截系統來說,能發現但卻用造價極高的導彈系統去攔截這些低廉的炮彈或者火箭彈從戰爭成本上來說顯得有些不符合實際,攔截的武器從數量上也不可能和炮彈相提並論。

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方面。炮彈或者火箭彈他們的攻擊距離較短,高速呈拋物線的飛行狀態和射程決定了它給攔截系統能反應的時間非常的短暫。炮彈的射程一般從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火箭彈即使是增程或者自帶滑翔飛翼的火箭彈能把射程提高到上百公里,即便這樣待攔截系統發現目標並指引進行攻擊的時間也已經非常的短暫。炮彈的速度平均都在每秒700米左右,有的可以達到近每秒1000米,速度遠高於導彈。

以上兩個方面是最大的困難。但是並不代表著不能攔截,以色列“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就是專門用於攔截火箭彈的武器系統,鐵穹系統在偵測到火箭彈來襲後,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對於目標進行分析,並計算出來襲了火箭彈的彈道和炸點,並做出選擇,鐵穹系統只對那些攻擊城鎮人員較為密集或者重要的設施的來襲火箭彈進行攔截,其他的則不予理睬,這應該也是出於成本的考慮。



但即使“鐵穹系統”在先進,對於傳統的火炮發射的炮彈來說也是很無能為力。


冰雹藍天

火炮和火箭彈一直是陸地戰場上的主要殺手。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炮火導致了80%的戰場傷亡。自一戰至20世紀末的漫長歲月裡,各國一直在探索反制火炮和火箭彈的手段。這種手段的核心是對敵方火炮的定位和壓制。因此,各國大力發展炮位偵察技術,並自二戰以來開始以雷達取代傳統的光測和聲測裝置。特別是在冷戰時期,面對華約國家龐大的火炮群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利用當時最先進的相控陣電子掃描技術和計算機信號處理技術,發展了一批先進的炮位偵察雷達,例如美國的AN/TPQ-36和AN/TPQ-37“火力發現者”,德國、法國和英國聯合研製的“柯布拉”以及瑞典的“阿瑟”等。有了這些先進雷達,加上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的興起,各國反制火炮和火箭彈的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往往炮彈還沒有落地,火炮就已經被定位,隨即有可能被摧毀。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各國反制火炮和火箭彈的主要模式是“先捱打,後反擊”,也就是說,各國反制火炮和火箭彈系統(包括各種雷達、火炮或者短程導彈)能有效對付敵方的各種火炮,但在對付由敵方各種火炮則效果不大。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反制火炮和火箭彈武器系統出現之前,各國防空系統,特別是預警探測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一是之前的預警探測系統主要針對外形尺寸較大、亞聲速飛行的空中目標(如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等)而設計的,對雷達截面小、低空機動飛行的火炮和火箭彈目標,預警探測能力有限;二是火炮和火箭彈目標距離近,而之前的炮位偵察雷達(如美國“火力發現者”雷達的最小作用距離3000米)盲區較大,對於探測敵方近距離射擊的火炮和火箭彈常常力不從心,同時給予之前的指揮控制系統反應時間極短;三是火炮和火箭彈目標飛行速度快,外形尺寸小,紅外和雷達特徵低、發現難度極大,預警時間短,攔截成功率極低;四是之前的炮位偵察雷達方位掃描範圍一般只有90度,無法有效對付從各個方向來襲的火炮和火箭彈目標威脅。


兵工科技

1、距離近,沒有攔截時間,就已經被打來。2、火箭彈,火炮密度大,真是槍林彈雨,沒法攔截。3、飛行高度低,雷達不容易捕捉。多方面原因吧。具體情況而定,發射密度數量,距離,等等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