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耀武的軍事才能?

天翼用戶58944

粟裕將軍“攻進濟南府 活捉王耀武”在某種意義上是復仇之戰,十四年前,國民黨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王耀武所部在譚家橋戰役中擊敗紅十軍團,進而導致懷玉山失敗,方誌敏和劉疇西被俘犧牲,粟裕率兩個連400餘人突圍成功。



萊蕪戰役,王耀武發覺解放軍南線阻擊有詐,急令北線李仙洲兵團縮回濟南附近,卻在蔣介石的嚴令下不得不再次“南北對進”,終於將李兵團送進粟裕的口袋,三天內7萬人馬全軍覆沒,氣得顧祝同大罵:就是七萬只豬,三天也抓不完吶。

濟南戰役,王耀武堅持認為濟南孤懸解放區並不可守,飛赴南京面見蔣介石要求南撤徐州,蔣介石為國際觀瞻堅決不允,坐困孤城的王耀武只能負隅頑抗,吳化文部臨陣起義,王耀武兵敗被俘。



所以客觀的說,拋開政治立場,王耀武的軍事才能還是可圈可點的,黃埔三期的他可以被譽為“三李不如一王”並非浪得虛名,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都是黃埔一期的名將,但是戰功遠不及師弟王耀武,到抗日戰爭末期成立陸軍總司令部,王耀武同張發奎、盧漢和湯恩伯一起出任四個方面軍司令時,他是唯一的黃埔畢業生。

抗日鐵軍第74軍,雖組建俞濟時手中,亡於張靈甫麾下,而實際將其打造成“五大主力”之首的,則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

從萬家嶺大捷到74軍獲得“飛虎旗”的上高會戰,從長沙保衛戰到常德會戰,抗日戰爭華中戰場最激烈的幾年,是王耀武以74軍軍長之身在戰爭中將這支部隊錘練成“虎之師”,即便是王耀武升任第29集團軍總司令後,74軍也仍然是在他的指揮之下作戰。張靈甫接手的,已經是一支裝備、意志和戰力成型的精銳之師。



王耀武雙商均高,不僅戰場直覺敏銳,戰術指揮得當;與國民黨高層各個方面都搞得關係融洽,與所屬部隊的手下軍官們也能打成一片,帶兵有方。

可惜輔錯了人,軍事才能在蔣介石的瞎指揮下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他成為高級將領受蔣介石直接指揮後,這種情況愈發嚴重,其實也是一批國民黨軍隊能戰之將的共同悲哀和下場,比如淮海戰役隨其後被俘的杜聿明中將,同病相憐。


度度狼gg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這個老王便是王耀武,一個被老蔣譽為“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的山東大漢,一個完完全全靠戰功進入到國民黨高層的軍事將領。而他的軍事生涯和一支王牌部隊綁在了一起,這支部隊因他而出類拔萃,被其打造成了一支鐵軍,他也因這支部隊而聞名天下,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



其實王耀武在國民黨眾多高級將領中來說他一無派系,二無人脈,三無資歷,但其日後卻能統領七十四軍並且將其帶領成為老蔣御林軍一般的存在,可見其軍事能力絕對不一般。而王耀武此人也可以說身經百戰,他從中原大戰時期就為老蔣鞍前馬後,歷經“剿共”,抗日戰爭,到後期成為主政山東的封疆大吏,而且還是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他的軍政地位超過了太多比他資歷還高的黃埔生,而他的發跡則是源於他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及組織能力。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的整編七十四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而這支部隊最終在張靈甫的率領下被我軍全殲於孟良崮,但是這支部隊的真正奠基人卻是王耀武。在七十四軍剛成立的時候不過是支普通的二流中央軍,連當時的一些德械師都不如,但是這王耀武厲害啊,在他成為七十四軍軍長後,七十四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在上高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大型戰役中可謂大放異彩。尤其在萬家嶺大捷中,七十四軍擔任主攻,擊斃日軍精銳師團106師團四千多人,七十四軍一時名揚天下,而在常德血戰中,七十四軍五十七師死守常德,全師在戰後不足百人,足見七十軍全體將士頑強的意志力,而這一點足以看出王耀武的治兵能力。



當然了,王耀武確實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合格將領,他也因戰功被老蔣多次提拔,在解放戰爭時期成為了山東軍政首腦,但是這位軍事能力超強的將領很快迎來了他的俘虜生涯。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我華野發動了濟南戰役,經過激戰後,王耀武宣稱牢不可破的濟南城卻被我軍一週攻克,他也成為了我軍的俘虜,晚年成為了功德林裡的一員。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風流倜儻張四少

在國民黨軍中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三李指的是山東籍黃埔一期畢業的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一王指的是山東籍黃埔三期畢業的王耀武。

王耀武善於帶兵和具有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其開始展露頭角的是在江西,1932年國民黨發動的第四次圍剿時,王所在的32旅被紅軍圍困在宜黃。旅長柏天民打算放棄宜黃撤退,時任團長的王耀武力薦堅守宜黃。最後堅守宜黃城24天,王因功升為補充第一旅少將長。1934年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與紅軍在譚家橋相遇,此戰著名的紅軍將領紅19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21師師長鬍天陶被俘。戰後,王升任第51師師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王耀武的51師和58師和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其中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王耀武的51師與其它部隊消滅了日軍第106師團4000多人。1939年,王耀武升任74軍的第二任軍長,74軍在他的指揮下先後參加了三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其手下猛將如雲,如餘程萬(常德會戰)、李天霞、張靈甫(張古山之戰)等。1944年,王耀武因戰功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73軍、74軍、79軍、第100軍。1945年,王耀武任第四方面軍總司令,親自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雪峰山會戰,會戰長達兩個多月,最終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王耀武出席了日軍在湖南芷江的投降儀式。此戰之後,年僅40歲的王耀武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48年,華東野戰軍發動了濟南戰役。負責防守濟南的正是王耀武,解放軍打出了“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由於吳化文的起義,在經過8天的激戰,解放軍解放了濟南,王耀武在化裝逃跑的途中被民兵發現抓獲。

王耀武絕對是國民黨軍中的一員猛將,擅長打陣地戰,敢打硬仗和惡仗。本人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說法。


歷史軍魂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山東人。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黃埔三期生,曾擔任國軍勁旅第74軍軍長(整編74師前身)。參與指揮萬家嶺大捷。在萬家嶺大捷中王耀武指揮張靈甫率領敢死隊偷襲佔領張古峰,在友軍配合下將日軍第106師團消滅殆盡。戰後王耀武升任第七十四軍副軍長。1939年6月,王耀武被提升為第七十四軍軍長。

說王耀武是出色將領,因為王耀武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74軍軍長,張靈甫就是王耀武的手下,從這可以看出王耀武的統兵才能。

在抗日戰場上,王耀武先後參加了長沙戰役,上高戰役,常德大會戰,王耀武所部戰果輝煌,憑戰功升任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又升任第四方面軍總指揮。

在日本1945年的最後一次攻擊中,王耀武率部進行了戰果輝煌的雪峰山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日寇徹底失敗。這次戰役共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餘支,其他戰利品20餘噸。王耀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此戰後不久就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在解放戰爭中和粟裕多次交手,但是由於蔣介石的一再幹擾,不能決定戰場的指揮,所以被粟裕殲滅七個師五萬六千人。此後就走了下坡路,直到被俘。據資料統計,王耀武多次發現粟裕的指揮方向,多次指揮部隊轉移,又被蔣介石嚴令回到老位置,才被殲所部統帥的軍隊。從這裡可以看出王耀武的軍事能力相當有水平,可惜站錯了隊。


春風踢碎鬼門關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第51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陣地,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成為整個戰劇的關鍵。

1938年7月,萬家嶺戰役,王耀武部旅長張靈浦奪取張古山主陣地,重創日軍106師團,王耀武成了74軍副軍長,1939年6月,成為74軍軍長。

1941年春,74軍參加了上高會戰,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數千人,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山炮等10門以及步槍千餘支。

1943年,常德會戰,74軍57師8000人只有100人生還,餘皆戰死;王耀武率51師反擊,激戰6天收復常德城,軍界讚賞其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兩次飛赴南京,要求撤出濟南,集中兵力於兗州,但這建議卻遭到了蔣某等反對,認為濟南政治地位重要,必須死守,濟南總被陳粟的華野所攻破,王耀武逃亡途中被抓獲。

濟南的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防守城西的吳化文部2萬人的突然投靠華野,導致國軍軍心不穩,部隊配比突然失衡。

也因華野以優勢兵力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展開進攻,長官部一時並沒有判明陳粟的主攻方向。


善於帶兵的王耀武,有指揮才能,夜戰、陣地戰、殲滅戰等,都極為擅長,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敢打硬仗,是國軍在8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

八年抗戰,有七年王耀武是在前線度過的,因戰功卓絕不斷得到提拔,從師長晉升至軍長,再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直至榮升方面軍司令。

作為黃埔第三期畢業,王耀武在江西與紅軍作戰時崛起,卻在抗戰中大放異彩,帶著第51師以及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尤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最為出色。

長期被蔣某信任和重用,憑藉戰功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乃黃埔系最出色的將領之一。

王耀武精明強幹、頭腦清晰,善於帶兵打仗,抗戰時期,顯示出卓越的指揮才能,其所率的第51師,包括後來的第74軍,都是抗戰的王牌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得益於王耀武帶兵指揮有方,所以他被陳毅、粟裕等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國平軍史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裝備好,戰力強,軍紀相對嚴明,軍官和士兵的軍事素養好。如果更嚴格的說,五大主力在不同時期戰力還是有波動的,這和當時主官有極大關係,更加準確的說,應該是:孫立人之新一軍,廖耀湘之新六軍,杜聿明之第五軍,胡璉之十八軍,王耀武之七十四軍。而七十四軍至抗戰勝利時,已成為王牌中的王牌,蔣介石欽點之御林軍,和王耀武軍事才能關係最大。


王耀武出身黃埔,是三期畢業生中最出色的一員,但與黃埔一生比,沒能參加第一次東征,不能象學長們一樣,與蔣校長共歷生死,為浴血師生。他的脫穎而出,靠的是一仗一仗累積戰功打出來的。

74軍組建於淞滬戰役之後,由王耀武的51師和俞濟時的58師組成。軍長王耀武自然競爭不過黃埔一期生,還是蔣介石外甥的俞濟時,但王耀武並無報怨,反而和俞濟時關係處理的極好。當俞濟時不久升遷後,順利接手74軍軍長。


74軍成立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一次長沙保衛戰,上高戰役,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等等,幾乎是一隻百戰之師。總體上,國民黨部隊在這些戰役中一敗再敗,但在局部戰鬥中,74軍總會表現出良好的戰力,甚至是局部的勝利。特別是萬家嶺,常德,雪峰山戰役,顯示出敢於死戰,勇冠三軍的氣質。打造出一支王牌之師。

王耀武是國民黨部隊一員真正打出來的悍將。日後被俘在功德林改造,毛主席都託人帶話,說王耀武在抗日戰爭中有大功於人民,是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