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挖出一大寶貝,發動機獲巨大突破,從此不再有求於人

好消息!中國挖出一大寶貝,發動機獲巨大突破,從此不再有求於人

圖為殲-20

近日,媒體接連報道了一則喜訊,卻讓西方感到震撼,首先來自陝西華山的勘探人員意外偵測到了一件大寶貝,挖出的這件寶貝就是稀有金屬錸。據悉這種稀有金屬是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核心“單晶葉片”的製造材料,而發現的176噸稀有金屬錸更是佔到全球儲量的7%,重要性不亞於稀土。而就在發現這一資源不久,奇瑞就傳來了一則好消息:由於不在受材料限制,首批500臺“自主開發電控系統”的發動機,也將出口美國,可見此次發現的金屬錸,已徹底打破西方技術,對中國長達幾十年的封鎖。

從此,中國發動機的製造不在被卡脖子,不再有求於人,因此對發動機工業來說也是巨大的突破。這樣看來,國產航發的製造原材料也不在受到制約。可以放心大膽的建造更多航發驗證機測試性能。當然在這之前,國產的發動機很可能還會被卡一段時間的脖子,所以殲-20在與美俄兩國的F-22與蘇-57對比時,難免日常會被烙下發動機差的烙印。

好消息!中國挖出一大寶貝,發動機獲巨大突破,從此不再有求於人

圖為殲-20

但是飛機並不是只有一個發動機,而是考驗的設計人員對整個系統的整合與優化。這一點來看,中國做的著實不錯。俄羅斯的蘇-57始終無法脫離蘇-27大改的名聲,雖然其是針對F-22發展而來的,但是典型的升力體結構與裸露的進氣道使其飽受詬病,雖然鬧的沸沸揚揚內部彈倉足夠大,但是可能會導致結構強度不足。

F-22也難逃F-15超級大改的命運,雖然其有利用機頭渦、加萊特進氣口等新穎的技術,但是總體上來說仍然逃不開常規佈局的圈子。從這一點上看,殲-20就好很多了。得益於日益發展的理論與實驗數據加上強大的計算機,使得飛機設計的方向性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與將缺點全部丟給大推力發動機的F-22是不同的。

好消息!中國挖出一大寶貝,發動機獲巨大突破,從此不再有求於人

圖為殲-20

殲-20的機頭、鴨翼、邊條加上低翼載,保證了其作為五代機的超機動性。通過利用各種渦流為主翼增升,以及複雜的控制系統,使得殲-20擁有良好甚至超過F-22與蘇-57的過失速能力。而且離重心較遠的鴨翼對於航向的修正也異常優異,這在空戰中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對於殲-20疑問最大的肯定也是當屬鴨翼,在提高氣動性能的同時,會不會拖累隱身?再加上當年美國人說過的:鴨翼最好的地方是在敵人的飛機上,斥責殲-20的鴨翼似乎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但是鴨翼的間隙非常小,而且與其他部分不具有平行或是直角,按這樣來看,也許F-22的進氣口會更加影響隱身性能?從這點來看,殲-20的正面隱身性能與F-22應該是一致或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