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它在國外家喻戶曉,年收入超過2400億

海外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它在國外家喻戶曉,年收入超過2400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立一個“世界名牌”需要多少年?全球白電第一品牌海爾給出的答案是——30年。

近日,路透社報道了世界影響力組織在英國倫敦發佈的《境外最受歡迎中國品牌榜》,中國中車、海爾、聯想等品牌上榜。而海爾也是唯一一家家電類上榜企業。

在家電領域,海爾在海外的“自主創牌”已贏得了全球160多個國家10億用戶的信賴。路透社報道指出,作為最早“出海”的中國品牌,海爾沒有走便捷、低門檻的OEM代工模式,而是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自主創牌之路。發展至今,海爾的自主創牌已經從單一品牌發展成為覆蓋全球的品牌集群。經過多年的努力,海爾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中國家電品牌。

2017年海爾集團營收達2419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利稅突破300億元,全球經營利潤增長41%;系近年來營收及利潤增長最快年份。

2017年海爾海外市場的營業收入則佔到了整個集團的40%。海爾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共擁有54個海外工廠,各品類的年產量臺數達2000萬臺。

在德國,當用戶提到多門冰箱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海爾;在美國,平均每2戶家庭中就有1個“海爾家庭”;在澳洲,隨處可見的海爾已經成為用戶眼中的“當地品牌”。

海外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它在國外家喻戶曉,年收入超過2400億

在今年的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表示,國際上有個規律,如果要在國外創造一個品牌,那至少要虧損八年,就是八年的投入期。而在很多國家樹立品牌的過程中,海爾不僅僅是賠8年、砸進去超過百億元,只為建立一個網絡和獲得當地用戶的信任。這個不是金錢能買到的,必須靠時間,慢慢去讓用戶認識你。

1984年,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王石、柳傳志、李經緯等都在這一年創業。青島位居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列,這一年,時任青島家電公司副經理的張瑞敏出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

在張瑞敏來之前,廠長已經走了三個。工廠負債累累好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從砸冰箱、創名牌開始,海爾在張瑞敏的帶領下開啟了中國家電行業的一段商業神話。

1984年,張瑞敏為引入先進技術第一次前往德國,適逢當地的一個節日慶典,有位德國朋友不經意地說:在德國市場上最暢銷的中國貨是煙花爆竹。張瑞敏回憶說:"當時我有一種心裡在流血的感覺。那個時候,我就有個夢想:有一天由我幹出來的產品能在德國市場暢銷,在全世界暢銷。"

海外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它在國外家喻戶曉,年收入超過2400億

當國內其他企業還在為國際大牌代工,僅追求出口收益時,海爾在國內外自主創牌,以“海爾牌”闖蕩全球,通過海外建廠、建研發中心,將“海爾”藍色的品牌旗插遍全球160多個國家。

作為全球家電龍頭,海爾早在04年就實現了1016億元的銷售額,而與海爾同時期成立的美的、格力是在8年之後,其銷售額才躋身千億元俱樂部的行列。

2018年年初,世界權威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發佈的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零售量報告顯示,海爾冰箱以17.3%的市場份額第10次居全球第一。

業內專家分析,“中國牌”早已是一個不再陌生的詞彙,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以其“燎原之勢”釋放其全球化企業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