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第二隻獨角獸:目前估值達4200億,未來有望超越螞蟻金服

馬雲第二隻獨角獸:目前估值達4200億,未來有望超越螞蟻金服

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和電子商務領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在數字娛樂、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投資提升,是其受到全球投資者熱捧的重要原因。

日前,摩根士丹利將阿里雲2024年的營收預期上調到285.83億美元。最近兩年時間,阿里雲的估值從390億美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約670億美元(約4282億元人民幣)。

雲計算作為當今最大的投資熱門、最有前途和增速最快的領域之一,規模快速增長,市場越來越大。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IBM Cloud等美國巨頭互聯網公司都在搶佔全球市場。

華爾街對阿里雲估值上調,與近日阿里雲在阿里巴巴2018年業績表現出色有關。IDC報告顯示,阿里雲2017年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47.6%,幾乎是其他追隨者的總和。在國際市場,阿里雲目前奪得第三,僅排在亞馬遜和微軟之後。

馬雲第二隻獨角獸:目前估值達4200億,未來有望超越螞蟻金服

九年前,整個國內知道雲計算的人少之又少。當馬雲準備組建阿里雲計算大幹一場時,卻遭受到了外界的冷嘲熱諷。曾有一段時間,雲服務一直被詬病,鉅額的投資、少量的需求、高昂的收費,都讓雲服務的實現難度倍增,而馬雲卻看到了雲服務的未來,早早佈局。

在開發初期並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業務發展艱難,之後雖然這個概念被時常提及,但卻很少有人懂得具體該怎麼操作,連馬化騰都說,雲計算概念太超前。在大家的質疑聲中,馬雲卻說:“我每年給阿里雲投資10個億,投個10年,做不出來再說。”

阿里雲於2009年創立,阿里從購買軟件走向了技術自研道路,經過18年的發展,阿里巴巴本身已經成為數字經濟體的最佳案例,其在自身業務場景中形成了完善的數字化轉型技術和方法論。截止目前,阿里雲在2018財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底)營收達133.9億元,季度營收連續12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

目前阿里雲提供的最具競爭優勢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阿里提供包括ECS、負載均衡、對象存儲等基礎服務)主要針對中小企業(SMEs),在大型企業業務上仍頗具潛力。在國際市場上,這幾年來阿里雲在發展上的速度驚人,已在200多個國家及地區開放服務。

馬雲第二隻獨角獸:目前估值達4200億,未來有望超越螞蟻金服

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阿里雲正在成為這“五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其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可以將遍佈全球的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計算能力 。

從雲計算全球發展來看,根據國際媒體FT調查顯示,未來中國會成為全球雲計算市場增長的主力,阿里雲毫無疑問將享受這市場紅利,持續保持快速增長,進一步追趕和美國雲計算巨頭間的競爭。

在今年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總共有164家創業公司進入獨角獸榜單,榜單前10阿里系佔得三席,分別為螞蟻金服,阿里雲和菜鳥網絡,榜單排名依次為1、4、6位,而阿里雲更是在雲計算領域排名第1。按照阿里的規劃,現在由螞蟻金服領跑,未來由阿里雲接棒,這也就預示著阿里雲將承擔起阿里更重要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