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多大可以把尿?

許暖年

您好,跟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會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並不建議爸爸媽媽們給孩子把尿,不管多大年紀其實對孩子的損傷還是有的。第一是因為這種行為會對孩子產生依賴,容易造成孩子沒有辦法獨立完成如廁行為,以至於爸爸媽媽也會很辛苦。第二是因為寶寶皮膚比較稚嫩,所以如果進行把尿行為很容易造成孩子肛門附近的皮膚很容易被撕裂,而且孩子蜷縮的姿勢很容易造成脊椎和髖關節發育不利。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考慮,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這種傷害還是會有的。

另外,當初把尿行為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什麼育兒概念,別人怎麼教孩子自己就怎麼教,而且關於孩子的產品也沒有這麼多,如今尿不溼、拉拉褲、隔尿墊多種多樣,也省去了洗尿介子的麻煩,所以還是建議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完全可以使用適當的產品進行解決孩子生理問題,等到孩子大一些就要對他進行引導,教會他們自己如廁,如果擔心寶寶也可以從嬰兒專用馬桶開始,價格也不是很貴,從小培養寶寶好習慣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最後,其實很多家長給孩子把尿的行為是為了避免夜晚孩子尿床,然後採取強迫意識的定點給孩子把尿,降低尿床的概率。但是,對於這件事其實很多家長還是存在很大的誤區的,第一是把尿屬於強迫性質行為,這會讓寶寶感到煩躁不安的感覺,正常的話還是教義父母讓孩子自己坐在嬰兒馬桶上自主方便一下。第二是對於尿床這件事,其實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各位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等到孩子大了一些能夠控制自己的思維,那麼自然就不再尿床了。


孕媽學堂

浩浩爸:“一般都是他奶奶給他把,每次一把就尿了呀”

糖糖媽:“你不知道是不能給孩子把尿的嗎?我聽過很多人都說是不能把的”

浩浩爸:“為啥不能把呀”

糖糖媽:“這個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很多人都說不能把”

要不要給孩子把尿

孩子到底能不能把屎把尿呢?肯定有不少寶媽的婆婆都會說:“我那幾個孩子都是我把屎把尿把大的,也沒見有啥事啊!

其實他們那個年代那麼流行把尿,也是在一定的經驗下總結的育兒技巧,因為那個時候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的尿不溼嬰兒用品,為了少洗尿布,他們會定時給孩子把尿,以防孩子尿到身上。

寶寶尿不溼

那個時候也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的隔尿墊,因此他們會睡前給寶寶把尿,以防弄髒了被子。相信有關孩子把尿問題,寶媽們沒有少跟婆婆們做鬥爭,那麼要如何才能讓他們能夠接受科學哺育,能夠緊跟現代社會的育兒方法呢?

老人說被他們把尿把大的孩子也沒見哪裡不好,那大人們的尿急尿頻、不上廁所睡不著覺、晚上起床好幾次的現象又如何解釋,其實這些正是把屎把尿帶來的後遺症。

前面糖糖媽說,知道把屎把尿對孩子不好,但具體不知道哪裡不好,這也是很多寶媽們的疑問。

把屎把尿對寶寶的的影響

1、容易導致孩子肛門附近的皮膚撕裂

很多的臨床實驗已經證實得痔瘡的原始原因就是小時候經常被把屎把尿造成的,痔瘡的發病率尤見於孕婦。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注意過,你的孩子在被把屎或者把尿時,會哭的特別厲害,為什麼呢?因為他疼啊,在被迫用力排便的時候,他肛門附近的皮膚很容易被撕裂,所以寶寶才鬧騰的厲害。


2、容易影響寶寶自主排尿功能

長期性的給寶寶把尿,會讓孩子產生依賴,肯定有孩子會是不把就不尿的情況,他不尿不代表他沒有尿,而是在憋尿,但由於長期被把尿,寶寶的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所以很多孩子的膀胱的容量很小,最終導致尿頻。

3、對寶寶的脊椎和髖關節發育不利

長期被把屎把尿的孩子,而且每次把還不一定就有,把的姿勢經常是會讓寶寶很不舒服的,

加上孩子還小,脊椎與髖關節都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時間長了很容易對寶寶的這些部位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既然把屎把尿會有這麼多不好,那是不是完全不能給孩子把屎把尿了呢,當然不是,偶爾一兩次還是沒事的,寶們們要都注意觀察寶寶的排便信號,同時,隨著孩子的長大,要慢慢鍛鍊孩子的自主排便,說到底,還是一個細心問題。


育兒大典籍

小孩子多大都不需要把尿。

人控制排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是,尿道括約肌好/肛門括約肌完全發育成熟,排尿的機理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這要到三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在這之前,孩子都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的。。

很多家長所謂的訓練把尿成功,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們的排尿規律成功了,但對於孩子自己,他們並不是自主控制的。

過早開始把尿,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建立早期的自主排尿,還容易有害。最主要的危害是,小寶的括約肌沒有發育好,但家長頻繁給孩子把尿,容易要孩子按家長的把尿指令產生想要尿尿的反射,這並不是按照排尿機理來進行的,缺少憋尿,膀胱括約肌缺少鍛鍊,缺少刺激,就會導致膀胱容量小,到最後就憋不住尿,容易尿頻。把尿時間長,肛門周圍的括約肌也會壓力增大,容易損傷。

問題中的一歲多小寶因為尿褲子被責罵產生抵抗情緒,真是生理和心理都被影響,本來排尿是生理很自然的事情,現在被人為干預後,都變成小寶的心理負擔和陰影了,那是很得不償失的事情。

這個問題已經衍生成,因為對孩子生理及心理發展規律的不知,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問題,因為又是隔代撫養,所以又有一些家庭人員小摩擦的產生。講這些理論可能家裡老人不能完全接受,建議可以試著找一些把尿危害的案例給到老人看,同時輔以講解。作為親媽也要處理好和家裡老人的關係,要找到撫養孩子的主動權,大家要建立統一的教養原則。


仙女兒本人Sunny

我家伊寶貝現在一歲7個月了,一直穿尿不溼,從來沒穿過開襠褲,這點被婆婆和周圍鄰居親戚不知道嘮叨過多少回,說說我的體會和寶貝的身體發育。

1、太早把尿除了省錢對寶寶一點好處都沒有。伊寶貝一歲左右時正當夏天,耐不住婆婆軟磨硬泡,白天不穿尿不溼了,穿著小內褲。全靠大人估摸著時間把尿,一個人帶著還好,換個人帶一會兒就把握不住時間站著尿褲子了,而伊寶貝依舊開心玩著對自己尿了絲毫沒有反應,婆婆總忍不住嘟囔道:又尿褲子了,把你你不尿,自己暖吧。看著寶貝委屈的眼神,心疼極了,孩子有什麼錯?還不知道控制自己呢。看看周圍鄰居的孩子,大冬天還露著屁股,說坐就坐在冰涼的地上了,家長還非得說小孩子的屁股不怕凍。



2、遵循孩子的發育規律。很多人會問到底多大脫掉尿不溼,2歲還是3歲?個人覺得沒必要非得確定一個時間點脫掉尿不溼,要看寶貝自己的表達意願來定。我家寶貝天冷了之後一直全天尿不溼,沒有刻意教過她,但是現在大便已經會說了,很少拉到褲子裡(她說話早,現在已經無障礙交流了)。有時尿不溼不舒服了也會告訴我們換一換。等天再暖和點我就決定嘗試白天去掉尿不溼,如果你的寶寶不能清楚的向你表達她的需求,不建議你著急把尿。



3、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就天天穿尿不溼這事兒,我不知道受過多少嘮叨和白眼,可我堅持下來了,慶幸沒有讓寶貝大冬天凍屁股,我想很多媽媽經常問這些何時把尿的問題,肯定也是上一輩的老人給的壓力,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他人,就做好自己吧,按你的想法,按寶貝的意願,一切都是源於愛!


朵媽咪修煉手冊

大人把尿,孩子就尿了,其實不是孩子懂了把尿的時候要尿,而是大人掌握了孩子的尿尿規律,所以能在差不多的時候去把尿,而孩子也能條件反射去尿尿。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希望自己去控制尿尿。把尿的孩子在一歲多,這個孩子自主意識發展得很快速的階段,就會出現與大人的對抗:你把尿的時候不尿,不把反而就尿了。

許多大人在這個階段覺得挫敗,覺得孩子原本都會,怎麼現在就不會了。挫敗感和惱怒就會讓大人對孩子進行打罵或者斥責,其實這根本無助於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尿尿。

孩子真正的發展過程是:

第一,一歲半左右括約肌發育成熟,孩子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那樣經過一週左右的如廁訓練,孩子基本就會在尿尿的時候告訴大人了。

第二,在三歲左右孩子會出現一個肛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嘗試看自己的膀胱極限在哪裡,所以孩子會嘗試憋尿和憋大便。這種時候孩子可能又會出現一個不肯說尿尿的階段。一般也是一到兩週,孩子的生理體驗,讓他知道了自己可以自如地控制尿尿和大便,這個階段就算完全過去。

吃飯和排洩這個是人的動物性,就像孩子一出生就懂得吃奶一樣,孩子天生也懂得尿尿和大便,所以不要人為去控制孩子,更不要因為孩子不配合大人就對孩子進行斥責和打罵。

如果斥責和打罵讓孩子形成了對尿尿和大便恐懼感,這樣的反作用反而會極大地影響孩子行為和生活,那個時候大人可能就會追悔莫及了。


喵媽育兒

糰子媽媽有話說:中國的傳統觀念,特別是老一輩的人認為,寶寶大小便訓練越早越好,長久以來在“該不該把尿”和“如何進行如廁訓練”上充滿各種爭議。

“把尿”通過人為強行給寶寶建立一個如廁時間和習慣,然而強迫寶寶遵守和執行的話,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在寶寶沒有尿意或便意的情況下,讓他努力排便,是很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會使寶寶懼怕或者排斥排便,而導致便秘的現象。

如果是寶寶一歲多左右,小便間隔時間長度、大便的時間相對比較規律了,媽媽可以掌握寶寶自身的如廁規律後,順應這個規律在寶寶大致可能會出現便意的時候,去給孩子“把尿”,也是可以的,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以現在的觀念,建議家長們還是在寶寶們適合訓練如廁的時間才開始訓練。

如廁訓練的最佳時間

生理基礎: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大約要在18到24個月才能發育成熟,這時人控制排尿的生理基礎。在吃之前,寶寶時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的,所以過早的訓練寶寶排尿溼沒有什麼意義的。

心理基礎:

寶寶在1到3歲之間會經歷一個“肛門期”,這個階段寶寶生命成長的能量會集中在肛門附近,注意力也會集中在肛門附近。寶寶會表現的比較關注自己的便便,也會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便便。

最後,肛欲期這個階段雖然是開始嘗試訓練寶寶如廁的最佳好時機,但仍要考慮到寶寶的性格體徵、生長環境、身體發育、排便規律等存在的個體差異,要靈活的掌握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如廁訓練時機,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

糰子媽媽是一個兩歲女孩的媽媽,結合自己學習的知識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歡迎你的點贊和品論並關注“糰子媽媽養娃記”和我一起交流養娃過程的那些事、那些、那些情!(文中圖片全部來源網絡,感謝作者)

糰子媽媽養娃記

生過女兒我沒有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給孩子把尿,

寶寶有尿意自己會排出的。往往大人們認為孩子該尿了撕著寶寶的小屁股把尿,很容易造成孩子肛裂,想想一點點的寶寶一天被大人折騰數十次屁屁,能不出問題嗎?這也是為啥很多成年人無緣無故有痔瘡,從小把尿就是痔瘡的導火線。有新生兒寶寶的,讓孩子自主尿尿,不用把尿。


果果和貓1

一歲半左右才有尿尿的意識,但是我們中國的老人不喜歡用尿不溼,所以真的覺得孩子在上廁所的事情上特別可憐。

其實到一歲半了以後再訓練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尿。買一個兒童坐便器給他自己練,慢慢就會了多鼓勵一點。我們經濟一般,所以我給買了一個五十多塊錢的,雖然不如品牌的好,但是也很方便。晚上也放房間,半夜他也會自己起來尿裡面。

買了好久了,現在六歲了,二胎準備出生,到時候還可以用。

奉勸一句,上廁所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不然以後可能五六歲還尿床的。


大熊貓的小蠻腰

還是那句話,我們養孩子不能太教條,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自行調整。

胖妞一個多月的時候,媽媽、姐姐都想給她把尿,我反對,我覺得她那麼小,那麼軟,暫且不講會不會出現書上寫的把尿危害,感覺動作幅度一大都會傷害到她一樣,所以我是拒絕的。

到她兩個多月,我發現,每次她睡醒,都會尿尿,而且一把就尿,一分鐘甚至幾十秒這個過程就結束了,書上寫的那些危害,都是長時間把尿造成的,所以,這麼短的時間,把尿的後果是不存在的,所以,每當覺得她該尿尿了,我都會試著把一下,幾分鐘的樣子,不會強迫她。

另外,我發現,現在的育兒觀念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我個人認為,不同的觀點,代表不同的利益,賣紙尿褲的商家,肯定跟我們說把尿不好,說的多了,我們就信了。

難道,我們幾千年的傳統育兒理念,真的就沒有一點可取的地方嗎?

盡信書不如無書,教科書式的育兒方法,並不會給我們一個教科書式的優秀寶寶,也不會給寶寶一個教科書式的未來。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好爭辯的,重要是把尿的時間把握好,不要太久。

我是胖妞媽,吉林大學食品碩士,國家高級營養師,曾長春市某機關幼兒園營養師,擅長婦幼營養諮詢、嬰幼奶粉配方研究、乳品知識、健康知識科普。


逍遙食間

我是不建議給孩子把尿的,不管孩子多大。首先對於小月齡的孩子來說,到了有尿意的時候自然會自己排尿,只要給孩子用上紙尿褲。而老一輩很多都會給孩子把尿,覺得可以省些紙尿褲,事實上也省不了多少。用紙尿褲其實很方便,用完直接扔進垃圾桶,不用清洗晾乾。有時候天氣不好,用布的尿布不容曬乾。小月齡孩子一天要用比較多的尿布,有時我們趕不上孩子使用。

其次,對於經常給孩子把尿不利於孩子的生長,會讓孩子沒有自主排尿意識。最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一定的年齡,他是會自己意識到要排尿的沒有必要過早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