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患者,找五個不同的中醫看病,這五個中醫診斷的結果、開出的方子會一樣嗎?

希望田野61

為什麼呢?

第一,人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生物,醫生對人體的瞭解不可能百分百。

第二,中醫生對病症的辨證水平程度不同,是受醫生的教育水平、醫療環境、個人智慧與認知等因素影響的。

因為每個醫生,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的認知程度不一樣。

所以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較大的偏差,所以很難達到一致。

比如說這個張仲景側重於傷寒(著作《傷寒論》) 葉天士,側重於溫病(著作《溫熱論》)。

所以說就算是名醫,對病症的診治也還是有側重的,並非對每一種都藥到病除,更何況經驗稍遜的普通醫生對一些病症的認知與診療水平的高低有側重有不同也較為普遍。

事實上不可能""一方到底"",也不可能""千人一方"",更不會""醫者同方""。


有書課堂

其實無所謂誰正確誰錯誤,因為這裡本身就沒有一個能說的出、寫的下的標準。中醫屬於抽象醫學,是運用陰陽五行理論和四診八鋼辯證的方法為患者診病,更偏重於個人經驗。

比如,古代有著名的金元四大家,都是那個年代的傑出的中醫代表,分別是劉完素主張“火熱致病”善用寒涼藥物的“

寒涼派”;張從正主張“病由邪生”‘善用“汗”“吐”“下”方法的“攻下派”;李杲主張“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善用“補益藥物”的“補土派”;朱震亨主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善用養陰降火的“養陰派”

如果這四位醫生聚在一起為一個病人會診,會是什麼結果呢?

所以說,中醫治病有著自己的優勢,但卻難以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同一種疾病,

不同中醫開出的方子絕對不會雷同,這和個人的中醫造詣、劑量拿捏、用藥的習慣等都有關係。

到底誰是正確的呢?只能看療效了。


深藍醫生

可以肯定的說這五個中醫的診斷可能都不盡相同,開出的方子肯定也不會是一樣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那個的結果呢?

其次我們都知道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儘管是同樣的一個病人,但是每個醫生關注病人的點不同,比如有些醫生可能只關注眼前的主要疾病,而有些醫生可能兼顧患者的其他疾病、體質或者認為疾病的根源是其他臟腑經絡疾病所引發,那麼在開藥上也不會相同。而且對於病人的病情輕重,都是靠醫生的經驗判斷,在中醫上並沒有十分明確的量化標準,因此對於病情情種程度判斷也會有誤差。


藥事健康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肯定是不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不一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橘井主人

肯定是不同的。中醫如同中國武功,各有師承,各師各法,只要能治好,就是成功的。為什麼不同的中醫對同一種病會開出不同的方子:


華絡健康

會有差別~現在中醫醫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醫大夫是不稱職的!只能看疾病的表象!!望聞問切一個都不能少,甚至需要假以時日才能正確診斷疾病!但是現在所謂的老中醫有幾個是真正學到位的?十個裡有一個就不錯了!!我患慢性病多年,自己買了三十多本中醫書自學加請教高人學了六年也只是懂個皮毛而已!中醫是需要古代的五行八卦陰陽理論知識,不可用現代的辯證理論去作用中醫,這也是為什麼老中醫有沒有水平的原因之一!中醫看病是把任何一個小病症都與你整個身體狀況甚至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因素統籌考量再加以判斷的!所以你看老中醫時,他要是簡單的把把脈問幾句話,直接開藥方時你就果斷走人吧!八成是忽悠你錢!!給你開個調理的湯藥吃不壞,也治不好,身體多少有點感覺罷了,加上你的心理作用,以為挺好!!實則被忽悠了!!!還有的真正的老中醫雖然看出了你的病也知道怎麼治,他也要先給你幾個療程的沒用的調理湯藥,賺足了錢再給你治病!!!反正你又不懂,和你說中醫治病來的慢就萬事大吉,你也無話可說!!!這就是一個被N多所謂老中醫騙錢治病的患者自學中醫的經驗~~希望眾病友好自為之!!!


腦洞蛀蟲

同樣的症狀,假如直接病因是痰溼,但是此人又有腎虛肺虛肝膽虛,那麼醫生可以直接只開去痰溼的藥,另外的醫生可能會兼顧其他的虛症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不同的醫生對病人不同的體質,用藥會不同。不同的醫生自己拿手的藥用也不同。不同的病人如果醫生心好,會給貧的病人開的藥也不同。所以,在中醫裡,病好在於病人本身,中醫用藥去驅除阻礙人體真氣運行的痰,溼,風,寒,燥,熱等邪氣。病去的過程就是人體真氣恢復的過程,這裡面沒有一個量的標準,哪怕藥量只是一點點,但是真氣已經可以勝邪,那麼這就是已經達到治病癒病的目的,當然體質不同藥量不同愈病有快慢之分。


dnvdndgv

我來用大家都能懂的方法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應該是每個中醫的方子都不盡相同,為什麼呢?我用個比喻的方法解釋。

中醫與西醫大夫就好比另外兩個大家都熟悉的職業,中醫像將領,西醫像技工。

高級技工大家都懂,操作精細,長時間專注,穩定,常年深耕於某個專業領域,在這個領域經驗極其豐富,臨場決斷能力強。推薦大家去看中央臺的紀錄片《大國工匠》,會有很直觀的感受。

西醫基本沒有區別,所以西醫長於操作,長於流程、標準。頂級的西醫操作能力極強,血管、神經都能重構,確實很值得敬佩。

中醫像將領。看病像將軍對壘,戰場是病人的身體;敵人是疾病;自己手下的兵是各種藥材,好的中醫還有各種援軍:自然環境、病人親屬、各種非藥物手段(針灸、火療、情志、音樂、食療等等)、病人身體本身等。先偵查(望聞問切,現代還有各種儀器),掌握清楚敵情後製定策略,是強攻?示弱?偷襲?斷糧道?先防守,等待救援?等等,自己手上的兵如何組合?援軍如何恰到好處的使用?完全看將領(中醫)的智慧(經驗)。兵無定勢,水無常形,正是中醫治病的寫照。有沒有定勢?有沒有成法?有沒有規律?當然有,但知道這些就是好將領麼?大家自然有自己的答案。

平庸的將領只會用生搬硬套,用自己學來的一些固定套路去迎敵,管你什麼敵人,我騎兵先衝,步兵跟進,弓箭手亂射,一波流。碰到敵人很弱,或者自己確實遠強於對手,援軍一大票,也能輕鬆獲勝,自己死多少無所謂,反正一將功成萬骨枯嘛。說句題外話,這也正是中醫“治未病”的意義。庸醫也一樣,碰到病人身體素質好,或者病不厲害的也能“治”好,而且大部分病都屬於這種情況,一般頭疼腦熱的,不用治,自己也能扛過去。

更好的中醫是怎樣的呢?我想我不用詳細講解,不少朋友已經能分析出來了。對手下的兵非常瞭解,制定完善的策略,善於發揮大部分兵的最大作用,用最少的力量(傷亡)贏得戰爭。

還有更好的麼?當然有,不墨守成規,因勢導利,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儘可能引入各種戰爭雙方以外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助力。這絕對是一代名將(名醫)了。

還有更好的麼?當然有,因為智慧是無限的,我不知道,只是因為我淺薄,但我堅信我的智慧一定不是人類的頂點。如果有,請告訴我,我也想學習。

所以說“上醫治國,下醫治人”,好的中醫從智慧水平來說,真的是很璀璨的。


趙金錘



你看,同是一種病,即使辯證方向準確,多個醫生也不可能開出完全一樣的藥方。其實這樣我們也不用擔心。即使開不出完全一樣的藥方,只要大方向沒錯,一般情況下多一二味藥也是有療效的,只要君藥也就是主藥不少,一般影響不大。當然也有一些高明的醫生,根據病人的脈象或是舌象,做出精確的加減,藥方配伍精當,多一味少一味都不可。這種醫生是非常少的。


蘭室秘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