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哪些名人的古蹟園或紀念館?

玉衡軒

到桂林必看的重要遺址

府學文廟遺址

位於市區解放西路桂林中學校園內。宋至清代府學文廟場設於為此。原建築已毀,僅在大成殿遺址周圍遺存元、明、各朝巨型碑刻13方。其中有元代《靜江路修學造樂》、明代《桂林府儒學考祀先賢記》、清代《平定朔漠告成太學碑》、《御製平定金川告成太學碑記》、《御製平定準葛爾告成太學碑文》等,是研究地方史和民族關係史的珍貴資料。

白崇禧舊居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榕湖飯店內。原名“桂廬”,是一幢具有中西合壁風格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總面積872平方米。一層有房七間,二層八間。舊居緊傍榕湖,環境優美,風光如畫。門前一株古樹,是學府遺物。李宗仁官邸李宗仁(1891--1969)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一位風雲人物。李宗仁故居坐落在古老而靈秀的臨桂兩江鎮浪頭村的天馬山腳下,是二十年代隨李宗仁由排長升為司令擴建而成,佈局獨特,構思巧妙,氣勢雄偉,既具雄踞一方的莊園氣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築特色。

李宗仁官邸

位於桂林市風景秀麗地杉湖河畔,是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國民=副總統之際建成,佔地4321平方米,分佈有主樓、副官樓、警衛室、附樓、花園等,是中西結合別墅式建築。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任國民=副總統和代總統期間曾在此多次召集國民=軍政要員居正、閻錫山、李文範、陳濟棠、朱家驊、白崇禧、黃旭初、程思遠等舉行重要會議。1966年3月16曰,海外歸來的李宗仁故地重遊。桂山書院遺址 桂山書院遺址在市區疊彩山院於桂山(疊彩山)麓、定粵寺東。書院有頭門、二門。有講堂五間,聖人堂五間,東西學舍各十餘間。學舍處還設有廂房,為孝廉院長和經古院長住所。

逍遙樓遺址

在今市區濱江路北段解放橋與伏波山之間。始建於唐,為唐代桂州城之東城樓,上置顏真卿所書“逍遙樓”石刻碑一方。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陝西西安人,唐開元間進士,曾做過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屬山東)太守,後官至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其書法凝重實、雄健有力,獨創一體,人謂之“顏體”。顏真卿並沒到過桂林,相傳此碑是據蒲州(今山西永濟)碑石鉤摹重刻。因置於東城樓,故此樓稱“逍遙樓”。宋崇寧元年(1102)。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程節對樓宇重加修建,並改名“湘南樓”。

現存“逍遙樓”碑晴的《湘南樓記》,記載了修樓經過和更名緣由。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中山北路96號(原桂北路138號),是一幢面積800多平方米的中式兩層木樓房建築。過去是黃曠達住宅及“萬祥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央派李克農到桂林建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租下這幢房子作為辦公用房。樓下為警衛室、值班室、辦公室、救亡室;樓上為秘書室、會議室、機要室、電臺以及周恩來等同志來桂指導工作時的住房。辦事處在=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遵照黨的=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政策,為宣傳黨的=主張,團結=愛國人士支援,作出重要貢獻。丹桂巖洞穴遺址 在市區月牙山襟江閣西50米處。亦稱凌空洞。洞口向西、深6米、寬5米。在厚約2米的文化堆積中、含黃褐膠結土和螺殼堆積尻、當中曾崐發現磨製骨針和鹿、豬、羊動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鰓類水生動物骨骼,是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穴遺址。由於人為破壞,大部分文化堆積已無存,僅洞穴後壁尚有少量殘跡。

開元寺遺址

在市區路萬壽巷。寺始建於隋代,初名緣化寺。唐初稱善興寺。唐顯慶二年(657)建舍利塔於寺內。開元二十六年(738)改名開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寧寺、寧壽寺。元順帝賜書“圓覺”二字,故又名圓覺寺。明代複名寧壽寺。清代稱萬壽寺。民國後仍稱開元寺。據《臨桂縣誌》記載,遠在唐代,開元寺曾因紗燈延火燒燬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毀於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順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線國安、李宜民也先後進行過修繕。開元寺是桂林歷史上一座名剎,唐天寶七年(748),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扶桑(曰本)受阻輾轉來到桂林,曾與曰本僧人榮睿普照等數十人,滯留寺中一年有餘。但到清末,寺已荒廢成“停柩莊舍”了。今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毀或已改建作為他用。

將軍橋遺址

位於市區南溪山公園內,原名安溪橋,架設於南溪河上。五代時楚王派指揮使秦彥暈鎮守桂林,屯兵於南溪山下白龍洞,在安溪橋附近打敗了南漢兵的進攻,自此後,更名為將軍橋。這一帶曾是後來太平軍大敗清軍的戰場,清軍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右膝中炮,由於“傷勢入骨,熱毒內逼”,二十天後死在陽朔; 負隅頑抗的清軍千總李朝登,亦被擊斃。桂林民間至今還廣為流傳太平軍當年在將軍橋一帶英勇作戰重創清軍的傳奇故事。原橋已不存在,今在原址附近建有鋼筋水泥橋。

甑皮巖洞穴遺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南郊獨山西南麓,距市中心約9公里。洞口向西南,分主洞、矮洞和水洞,總面積約400平方米。1973年發掘後測定,屬新石器時代時期遺址,距今7500至9000年之間。先是人類住穴,後為葬穴。出土人類骨骼30餘具,較完整的14具,多為罕見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死亡年齡一般40~50歲,個別超過60歲。還發現有歸嬰合葬。出土陸棲動物和水生動物骨骼40餘種,被命名為“甑皮巖遺址動物群”,其中脊椎動物5目12科25種,有偶蹄目、食肉目、齧齒目、長鼻目、靈長目類,如水牛、獼猴、蘇門羚等都屬喜暖動物。

轎子巖洞穴遺址

位於桂林西郊甲山鄉唐家村附近轎子山東南麓。洞朝東南,分主洞和支洞。因洞口佇一清代石橋,故名。1980年進行試掘,在厚約1米的褐灰色堆積中,發現螺蚌膠結土層,中有大量灰燼、礫石石器半成品、雙孔蚌刀、骨錐和一具屈肢蹲葬人的骨骼。還發現大量動物如豬、鹿、牛、獼猴、竹鼠、豪豬以及水生動物龜、魚等的牙齒或骨骼。是一處內涵比較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棲霞寺遺址

位於市區七星公園內七星巖下。寺建於唐代。元至正十七年(1357)道士唐大淳重修為“全真觀”。明萬曆年間為壽佛庵。清順治八年(1651),僧渾融在壽佛庵舊址上再創棲霞寺。渾融,俗姓張,湖南沅州(今湖南沅陵)人,善詩文,喜交遊,曾沒明軍劉起蛟部,參加抗清,失敗後再為僧。清順治十年(1653)以“言行狂肆”徘名入獄。出獄後居棲霞寺50餘年。原寺規模宏大,殿宇幽深,有大雄寶殿、韋馱殿、阿難殿、環碧堂、靜慧堂、準提閣、迴廊等。後因年久失修,漸至頹敗,今僅殘存原 建一座頭門。

有空看看吧!


齊魯巷事

桂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眾多,文化底蘊濃厚,有很多名勝古蹟,大家來桂林遊玩可以參觀一下古蹟園和紀念館。桂林這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居住過,比如說李宗仁、白崇禧等,現在桂林還保存著李宗仁故居、李宗仁官邸、白崇禧故居等建築物,供遊客們前來旅遊參觀。

李宗仁故居位於李宗仁的老家桂林市臨桂那邊,老家的建築物還是挺氣派的,房間眾多,裝飾起來挺好看的,以前李宗仁在老房子裡面舉辦了婚禮,還接見過很多大人物,現在有專門人員負責幫忙看管。李宗仁官邸位於桂林市文明路,現在保存也挺好的,附近的環境挺好的,大家去日月雙塔旅遊後可以路過李宗仁官邸再參觀一下。桂林這邊的遺址景區也挺多的,比如說甑皮巖遺址,現在是重點保護文物。現在桂林重視歷史文化保護,重建了逍遙樓和東西巷,吸引很多本地人去逛街的。桂林這邊的紀念館挺多的,比如說烈士陵園、抗戰紀念館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