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熱乾麵被不少網友吐槽,你怎麼看?

武漢斑馬繪

故事發生在今年2月份,八名武漢黃陂的工友在緬甸打了5個多月的工,眼看快過年了,工錢一直沒領到,被困在當地,

經楚天都市報報道後,八名工友的遭遇引起黃陂區政府、木蘭鄉的高度重視。在大家的幫助,他們終於回漢過年。回國後,在機場吃的第一餐就是熱乾麵。有工友說:“終於又吃上了熱乾麵,回家的感覺真好!”

是啊,對於武漢人來說,熱乾麵就是家的味道。可能剛開始吃有點不習慣,但是長期吃不到,真的還會饞。

武漢人“過早”的品種可以吃一週不重樣,但是要提到最最有名的,還是熱乾麵!一大早,一碗熱乾麵加上一碗蛋酒,用武漢話說,那就是:虛浮(舒服)啊~


楚天都市報

武漢被遊客吐槽最烈的“七宗罪”:熱乾麵、黃鶴樓、戶部巷、武大櫻花、楚河漢街、曇華林、周黑鴨。都彪悍的需要筋疲力盡地去解釋“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即便在這份“最暗黑名單”中,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熱乾麵基本都是高居榜首的寵兒,風行草偃,“臭名昭著”,根本不用人帶節奏。

可以乾脆點說,熱乾麵是在“舌尖上的中國”投錯胎的“神物”。至少我老爹當年迢迢千里來看我,滿含幽怨啃了幾口“武漢代表”的熱乾麵後,默不作聲,目有淚光,出神良久。臨走,扔下一萬塊錢,讓我“改善伙食不要太苦”——這是二十多年來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老男人的深情和悲憫。

但是,不管您如何吐槽,熱乾麵都是武漢最具特色的城市面目,是武漢最拉風的市井態度,是武漢視野和胸襟的澆築。一個城市的歷史、性格、情感、趣味,寄託,不會因為你的吐槽和不滿而痛改前非。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種特立獨行的拽逼勁,可能會讓你恍然明白,為什麼武昌首義是爆發在這,而不是你那完美如胡歌的老家村子。


對於老武漢人來說,熱乾麵就是生活本身。不常年淫浸在江城街頭,很難體會這種莫名其妙的深情款款。

這是一股瀰漫在俗世武漢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你可以沒錢,可以失戀,可以是孤兒,可以是盲流,但是不能沒有熱乾麵撐日子。這碗紙盒子橫疏而剩的東西,它大道至樸的內涵,可以上升到一部哲學論文的高度。

我常常對初到武漢朋友講,來到這個地方,“下車伊始”,最應先體會的,就是熱乾麵這“極品”。付上油膩的5元錢,接過一碗熱乾麵,或在門口塑料凳子上蹲著扒,或者在人流中邊暴走邊拉啃,在武漢這是必備的演技。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當你含淚扒拉完這個“狗屎一般”疑似麵條的東西時,我保管所謂的“武漢精神”已經瞬息在你那上身附體。“徘徊過多少櫥窗,住過多少旅館”,都不能代替這種夢魘體驗。

真的,熱乾麵不是面,而是淬鍊誠心的一具熔爐。如果你連熱乾麵都過不了,你憑什麼吹噓到過武漢,瞭解武漢?


武漢是一個以庶民生活情趣為傲嬌的城市,因之,大到文化、城建,小到民眾、飲食,都往往以欠缺偉大的構想著稱。

它基本不會走在時代的前列,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獨創性,以自己的方式完成新陳代謝。

熱乾麵就是這種城市風情,不用發證明的代表。管它啥子改朝換代,日裂星沉,摧肝裂膽,迸血撕心,老式新派武漢人“開門一件事”,就是熱乾麵過早。

在武漢人精神世界中,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快感,多少煩惱都不會去換的痴心,讓外地人在迷惑和吐槽中,搖頭晃腦,難尋究竟。

2018,4,9上午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隨感、人物看法、影視評論等。感謝關注、點贊、留言。

劉愚愚

初到武漢2011年10月,第二天一早上起來找吃的,看到滿街都是熱乾麵,然後隨行一起陪同的武漢朋友也是極力推薦。吃吧,吃第一口,我就沒再吃第二口,丟了。吃不習慣,幹,而且那個芝麻醬給味蕾的感覺我形容不出來。然後朋友就給我買了份豆皮。吃完了。還不錯。

第二次去武漢也就是這次開始了長居武漢的,2012年4月11日。呆了幾個月一直還是不敢嘗試吃熱乾麵,一直過早都是吃的牛肉粉加豆漿。後來有一次看到公司小姑娘(也是外地)吃熱乾麵吃的好香,我就問她,熱乾麵你吃的習慣,她說挺好吃的啊,就是第一次吃不習慣,後來越吃越上癮。好吧,我就也去買了一份。不過這次我自己加了好多鹹菜,怕那個味道還是受不了。第一口,一如從前。第二口,慢慢好一點,第三口,已經覺得可以適應了。直至那碗熱乾麵被我吃的乾乾淨淨。後來第二天,熱乾麵加蛋酒。一直到現在,每天早上過早我想吃的都是熱乾麵。有時候工作忙,就一碗熱乾麵打發。不得不說,如今,我或許已經愛上了它——熱乾麵!


半農山人

武漢“熱乾麵”被評選為中華十大面條首位

熱乾麵是武漢本地人早上“過早”(早餐)首選,再配上一碗蛋酒、一個面窩簡直是享受,武漢人新的一天就從“過早”開始。



的確,部分網友評論所言非虛,武漢本地有些熱乾麵館的確很差勁。目前,武漢熱乾麵館魚龍混雜,有很多面館味道非常一般,簡直是影響熱乾麵的形象。



熱乾麵用的是鹼面,其精華就在於“芝麻醬”,成敗都在此,好的熱乾麵芝麻醬絕對香,在店外都可以聞到芝麻醬的香味。另外還有關鍵之處就在於“油”,武漢熱乾麵用的油非普通油,必須要“香油”,其它普通色拉油都是不合格的,非常影響口感。

現在武漢本地有很多面館賣得都是偷工減料不合格的熱乾麵,芝麻醬不知道用水稀釋幾多次,另外蘿蔔乾、香菜、辣椒油也是口感極差,相當影響熱乾麵的形象。




武漢斑馬繪

讓本老頭也來吐個槽吧!

熱乾麵的存在,是難道是想向人們說明世界上還有這麼難吃的拌麵嗎?


武漢的父老鄉親們,先別噴老頭,差不多的拌麵,本老頭吃過四川的擔擔麵、北京的芝麻醬拌麵,都很好吃,而熱乾麵難吃的程度堪比北京炸醬麵啊!完嘍~又得罪北京人嘍……磚頭先備扔,容老頭慢慢道來:


留鬍子的帥老頭

這個太正常了,我在武漢呆兩年也沒習慣吃熱乾麵,熱乾麵第一它畢竟是面,第二芝麻醬超多。我是既不喜歡吃麵又不喜歡吃芝麻醬。每次出“克”“過早”本地的同事必點熱乾麵,而我必點米粉。但這不能說明熱乾麵就不好吃呀,每個地方的特色小吃或者特色菜餚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徵,就像北京的豆汁有的喜歡喝有的完全無法入口。



看過舌尖3裡面講河南的胡辣湯,在河南各地普遍受歡迎,但也不是說人人愛吃胡辣湯,我在河南呆五年就見過很多不喜歡吃胡辣湯的,還有河南的羊肉湯、牛肉湯、燴麵、燴菜等等。作為江西、湖南、江浙等地人來說大部分人應該都是不喜歡吃的。反過來,南方人天天吃米飯,一天兩頓離不了,北方人卻以麵食為主,北方人也沒講過米飯不好吃,南方人也不要講面不好吃,各自生活習慣,口味愛好不一樣而已。



所以說不管電視上播的有多好吃,多神奇,請謹慎嘗試,也請謹慎言辭,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傳統和特色,好吃你就多吃點,不好吃就少吃點,吃完別廢話就行。


海闊田空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被吐槽也實屬正常。

媳婦是山西的,岳母來北京幫忙看孩子,一天三頓飯是面,我對面食還是挺感興趣的,可是,架不住一天三頓,連續一個月這麼吃啊!



媳婦老家還有一種特色小吃:碗禿。每次去,都給我弄一堆,可是我實在吃不下去啊。看她們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我真的是難以下嚥!

公司裡有自己的食堂,主食米飯,饅頭,花捲都有。公司裡有幾個南方人,只吃米飯。一次去食堂晚了,米飯沒了,那幾個乾脆出去吃了!


我是山東的,只要是回到家,一天三頓的是煎餅,怎麼都吃不夠。媳婦吃了一口就再也不吃了,說累的牙疼!

熱乾麵好吃麼?我的確吃過,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絕對說不上難吃。被吐槽實在是因為名聲在外,名氣太大,別人一品嚐,感覺不過如此,沒有想象中的好。就像你去旅遊,到了地方感覺實景與圖片真是天壤之別,名不副實一個道理!所以,被吐槽,武漢人民應當感到高興或者自豪才對,如果沒有名氣怎麼會被吐槽呢!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稱讚,有人吐槽。這都是正常現象,沒必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去討論!愛吃的到武漢就多吃一些,不愛吃的就欣賞一下!


老趙雜說

大家說了很多吐槽的原因,主要是在第一次吃的口味和看相上不適應。作為一個資深武漢吃貨,我個人覺得引起這主要不適應感的原因在於:1.你選擇的熱乾麵小店。2.拌麵的方法。 其實全國很多地區都有類似的小吃:上海的蔥油拌麵、北京炸醬麵、蘭州拉麵也有拌麵,我覺得他們和熱乾麵是近親。而一個賣面小店是直接影響一碗熱乾麵好不好吃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一碗好的熱乾麵:1.主材鹼水面是否擔的好,擔的好面晾在一起相互不粘,麵條筋斗,很多第一次沒吃好或者看一眼不想吃的人,就是因為做出的面粘了芝麻醬後,筷子一挑一大坨,全部粘在一起,吃在嘴裡也是像麵疙瘩。剛出鍋拌了佐料的熱乾麵不能放太久,看相上超過五分鐘就是一團麵疙瘩。2.這家店的佐料是否正宗,特別是芝麻醬,其次是醋,以及他們家的辣子。好的芝麻醬不稀不幹,芝麻香濃郁。辣子一定要是辣椒油或者辣味滷水。而像火車站,客運站,商業街很多店的食材就沒做好,特別是面、芝麻醬。而真正好吃的熱乾麵都是在武漢幾個老小區附近的小店,他們只做上午半天,只要做一天甚至做宵夜的,我覺得味道都不行。😜😜😜😜😜😜其次要吃口味佳的熱乾麵,其拌麵也有技巧的,很多第一次吃的人往往不知道,也會讓熱乾麵口味大打折扣!我說下我吃熱乾麵的步驟:1.接過剛出爐的熱乾麵首先一定要放醋,不怎麼愛醋的少放,愛醋的自己看著給,每家佐料質量不一樣。放醋有幾個原因,一個是醋能讓熱乾麵更散而不粘,其次是醋和麵裡面的澱粉合一起有點甜甜的回味,增加了口感。2.加辣子或者滷水,好吃的熱乾麵其辣味滷水是很重要的,我知道的武漢所有好吃的店都會自己調製一份滷水,如果不能吃辣,老闆會蕩去面上的辣椒油,吃辣就會帶上面上的辣椒油。而滷水的量也是決定了你這碗麵幹不幹粘不粘,有經驗的老闆都是放完滷水後把碗斜著看一下碗裡乾溼度。(傾斜45度,滷水離碗口三分之一)3.第三步要看就是拌麵,騷年趕緊拌麵吧,不然就晚了,充分的調和麵與佐料(用筷子不停挑上挑下,在沿碗壁攪拌,利用芝麻醬與面的附著力,將滷水與面粘合(黃白色的面變成咖啡色,沒有芝麻醬硬塊,碗底芝麻糊狀)4.抓緊吃,醋揮發很快,芝麻醬凝固也快,所以要趁熱趕緊吃!哈哈😄。 不知道有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聽懂了,聽懂了給個贊吧!


逆襲的山姆

熱乾麵幾乎沒有顏值,麻醬拌得好就是髒不拉稀的一坨,拌得不好就是讓人噁心的一坨,但是架不住就是好吃啊,作為一個非武漢人,答主力挺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小吃代言人,類似撈麵和雜醬麵,無湯汁,芝麻醬與辣油、醬汁攪拌均勻而食。

很多人一開始都不喜歡,網上吃瓜群眾分析的原因有三,一是由於芝麻醬比較濃稠,不容易拌開;二是面比較幹,難以下嚥;三是吃錯了地方,不該去所謂的遊客才去的網紅店吃。

其實答主一點兒也沒有以上的困惑,熱乾麵的麻醬有油,拌起來並不干涉,而且面是滾熱的,麻醬很容易溶開。唯一要小心的是別讓醬汁濺身上。

前一段時間答主和朋友去了一趟武漢,除了去湊熱鬧看櫻花,就是陪小夥伴去回憶她童年的過早。

由於只有一天的時間,先吃熱乾麵還是先看櫻花,我們在高鐵上討論了一路,最終還是味覺打敗了視覺,熱乾麵成為我們下高鐵的第一件事,也是我們回程時上高鐵前的最後一件事。

答主去過武漢兩次,吃過老城漢口街邊的熱乾麵,吃過武漢人的老飯堂三鎮民生甜食館總店的熱乾麵,也吃過為當地人不齒的戶部巷熱乾麵,當然還吃過老字號蔡林記的熱乾麵,每次離開都還要帶上幾大袋熱乾麵作手信。

身為外地人,我沒有武漢人味蕾那麼敏感,覺得武漢每家店的熱乾麵都挺好吃的,口感上沒什麼太大區別。就是覺得有些店裡還擺上酸豇豆好像有些不地道,老覺得酸豇豆是桂林米粉的標配。


在我眼裡,熱乾麵和辣蘿蔔是最好的CP搭,而且拌好後的熱乾麵就應該這麼黑乎乎的、醜醜的,然後吃得滿嘴都是醬汁那才叫過癮。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SophyJiang慢旅繪

作為一個湖北人,在外面我有時上很想吃熱乾麵的。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網購鹼面芝麻醬蘿蔔乾自己動手做,味道也不錯。外地人一般開始都吃不慣,但是大部分吃幾次後就喜歡上了。特別是來武漢來上大學的外省的學生,畢業後離開了武漢,想念武漢的熱乾麵的不在少數。

吃熱乾麵這些小吃不要去那些大店吃,往往街頭小巷做的面味道好得多,正宗。熱乾麵沒做好比什麼都難吃。燙的面時間長短,汁的多少都很有講究,並且不要打包,一定不要打包,拌好趁熱吃,再來碗蛋酒,神仙也不過如此。我原來出差到武鋼比較多,紅鋼城那有一鐵門老鄉在街邊擺攤做的熱乾麵和湯麵,這多年了還時常想念。

另外,湖北的早餐品種,最少半個月不重樣,隨便多小的一個早點攤,都有七八上十樣的讓你挑選。

歡迎大家來湖北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