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次全国领先!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2018年5月24日,广州市金融工作局举办了《广州市决胜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广州市金融局邱亿通局长进行了解读。据介绍,广州是全国首个出台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计划的城市,体现出广州市政府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展现出广州决胜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决心。

《三年行动计划》对广州在未来三年(2018-2020年)开展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确保广州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广州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广州市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坚守金融风险底线、防范与化解并重、依法依规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形成“管理到位、发展稳健、监测全面、预警及时、处置有效、生态优良”的金融市场环境,打造广州金融安全区。

二是明确广州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行动。从规范各类地方金融业态、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建设广州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建设广州地方金融大数据库、推进风险管理制度和人才建设、强化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等6个方面对我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地方政府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范围、标准和措施。

三是明确保障措施。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人才、资金保障,建立重点工作动态管理制度等措施,确保重点工作落实推进,将行动计划落实到位。

这几方面广州首创!

首创地方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创新建设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防控中心是国内首个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防控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金融监管科技,丰富我市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主动发现风险—提示风险—处置风险—持续监测”闭环管理,形成了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的“广州模式”,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防控中心建设工作得到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省政府明确防控中心为省级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作为全省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下一步我市将依托防控中心建设广州地方金融大数据库,充分挖掘提供企业征信、重大金融案件分析预警、开展存证服务等功能作用,不断丰富防控中心功能作用。

按照行动计划,广州将推进类金融机构接入防控中心。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督促指导各类类金融机构分期分批接入防控中心。监管部门根据不同金融业态的行业特点和风险特征,制定具体办法,指导企业接入防控中心。对于接入防控中心的类金融机构,按照其接入层级和接入成本,研究给予适当补助。类金融机构接入防控中心情况,作为评估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

据金融局介绍,考虑到不同类金融业态风险特点不同,接入方式也将有所区别,并根据接入层级和成本,研究给予适当补助,例如广州对辖区内接入防控中心、实现统一清算的各类交易场所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全国首创建立首席风险官制度

创新建立首席风险官制度。广州在国内首先提出在市属金融机构、大中型类金融机构、重要金融平台和功能区等设立首席风险官,充实风险管理力量,搭建连接监管部门与企业的风险管理链条,筑牢金融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市已率先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试点向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广首席风险官,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将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其他行业逐步推广。

创新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广州发挥网格员、社区维稳人员作用,建立深入社区的非法集资巡查制度;利用防控中心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预警;建立案件会商、案件通报工作机制,加强研判定性和综合防治,做到“打早打小”;创新宣传教育模式,举办高校防范金融诈骗海报设计与动画制作大赛、打击非法集资宣传进公交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制作专题影视作品、视频短片、海报,在中小学校试点开设金融理财课程,开设电台节目,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

▍行动方案解读:

类金融机构应“分业经营”

推动类金融机构全面纳入监管。类金融机构在不同类金融业态及同一业态不同细分领域均应采取“分业经营”模式,避免不同性质的金融风险互相影响、交织和传递,防止以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通道业务等名义规避监管。允许类金融机构在全面纳入防控中心监测、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但不得利用创新名义规避监管、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突破风险管理底线。

【解读】为防止不同性质的金融风险互相影响、交织、传递,不同种类、不同细分领域的类金融机构应“分业经营”,例如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同时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不能同时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分业经营”并非否定创新,在风险可控、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但也要警惕规避监管、突破风险底线的行为。

多举措杜绝暴力催收

行动计划指出,发挥广州地方金融大数据库存证服务功能。利用广州地方金融大数据库存储我市地方金融领域海量信息优势,做好投资合同、协议等第三方存证,与司法鉴定做好衔接,为公安、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等依法快捷调取证据提供支持,降低类金融机构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从根源上杜绝“暴力催收”现象,彻底清除金融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维护社会稳定。

【解读】邱亿通表示,“暴力催收”现象的根源在于类金融机构维权成本高、渠道不畅,发挥广州地方金融大数据库存证服务功能,实现合同存证与网络仲裁的一键式无缝对接,实现“监管+仲裁”的全链条管理,引导类金融机构依法维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清除金融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最终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