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一直以來

普洱茶以中國名茶的身份

享譽世界

但近年來

普洱茶交易創造的天價

也極受關注

今年一些茶葉的價格仍然很高

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4月19日

2018第二屆昆明春茶周活動上

雲南省60座熱門茶山的春茶交易價格

以及各茶企具有創新特色的春茶產品發佈

部分產量低的山頭上漲超過30%

其它大部分山頭相對上漲15%左右

冰島老寨老樹毛茶每公斤達38000-42000元

名山頭單株鮮葉價格仍然趨高且供不應求

近日,“2018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出爐,“普洱茶”品牌價值以64億元再登全國“十強”榜首。

評估報告顯示:“普洱茶”在全國茶葉產業方面的品牌帶動力、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品牌傳播力、品牌發展力等方面,均以優異成績領跑。“普洱茶”品牌在區域聯動、文脈資源、經營管理、傳播推廣、市場拓展等各方面均有較強的表現,具有領跑品牌未來持續收益的渾厚潛力。

普洱茶的品牌價值得益於,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一直大力倡導培育新動能,捏緊拳頭、聚焦重點,揚長避短、彰顯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形成幾個新的千億元產業。為此,圍繞茶葉、花卉、蔬菜、肉牛等八大產業,打造“綠色食品牌”,做好“特色”文章,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綠色革命”,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雖然雲南普洱茶產業已經取得傲人的成績,但是對此前陷入的炒作風波仍然要引以為戒。

“保護普洱茶品牌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北京青年報曾刊發文章《普洱茶暴漲背後的炒作密碼 天價普洱每千克32萬元》,文中稱,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發布提示稱,某公司將一株老班章代表性古茶樹的樹齡吹噓為1280年,連續進行32萬元一千克(也有傳聞為32萬元採摘一年)的“拍賣”、新聞發佈會、開採儀式等炒作鬧劇,影響茶農、茶商、普洱茶消費者對古樹茶價格的判斷,嚴重擾亂古茶葉市場秩序,影響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產業健康發展。

普洱茶價格暴漲的背後,輿論造勢成為關鍵的一個環節,也是大炒家的著力點。據說一個大炒家集團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廣上耗資2億元。從能喝的古董,到減肥和養生,再到慈善義拍、奧運等,但凡能沾上邊的都大手筆投入,有關茶文化的刊物、茶學網站和研究所層出不窮。

在炒作拉抬階段,通過龍頭股帶動板塊內其他股票上揚,市場採用對敲拉高手段不斷抬升價格,從正常拍賣到自買自賣再到炒期貨。出貨則是獲取暴利的關鍵環節,包括有組織出貨、經銷商分級、遵守發貨秩序,最後則是放量甩貨。

作為標杆,老班章從價格被嚴重低估,一路被爆炒成天價,在其帶領下,所有普洱茶品種被推升到令人咂舌的地步,普洱茶一時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茶。

“在天價炒作被揭開後,

雲南普洱茶產業亟待加強品牌保護

吸取前車之鑑的教訓”

人民網對此發表了三篇系列評論:

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天價普洱”炒作是自毀長城》

知名度比美譽度更重要”嗎?筆者身邊許多有責任感的從業者,都對此憂心忡忡。別的不說,想想雲南旅遊市場的例子吧。因為“口碑趕不上顏值”,雲南旅遊付出慘重代價,甚至影響到了雲南形象。而云南痛下殺手整頓旅遊市場,寧要質量不要數量,殷鑑不遠啊。如此炒作下去,只顧賺錢和點擊量,不顧消費者感受,不顧整體的普洱茶市場,不顧未來,普洱茶市場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旅遊市場。

聽聽一般從業者心聲吧,他們衷心希望市場平穩;對於雲南六百萬茶農的絕大多數,炒作只能傷害他們的長遠營生!說的重一點,天價普洱茶炒作是追腥逐臭,也是自毀長城。

不得不說,雲南某些地方和部門,在普洱茶炒作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至少不作為。有些造假的拍賣活動,反而是當地政府、協會組織或者默許縱容的。發展產業吸引眼球沒錯,但靠“燒虛火”把水搞渾顯然不合適。對於明顯的市場炒作,政府不能袖手旁觀無所作為。

《別讓“古樹”成為普洱茶“負資產”》

不客氣地說,“古樹茶”作為茶類概念被用濫了,作為市場營銷手段被弄玄了,作為科研對象和文化遺產面臨危機,甚至有被汙名化的傾向。

作為單個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負責任的企業、真正的專家、誠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謀長遠的行業主管部門,須有為“古樹茶”糾偏、驅魅的誠心和魄力,坦誠引導消費者:古樹茶沒那麼神。如果主管部門真對古樹茶造假較真,克服取證等畏難情緒,拿出雲南整頓旅遊市場的勇氣,殺一儆百讓賣假茶者提心吊膽,“不信東風喚不回”。另外,茶葉最終靠產品說話,淡化古樹茶概念,用生態茶園的好產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業正道。

《警惕普洱茶消費的“審美疲勞”》

細數下來,普洱茶可能引發消費者“審美疲勞”的原因有幾條。一是新概念層出不窮,市場上“城頭變換大王旗”,可能讓部分喜愛傳統的人覺得“老跟不上形勢”,這是次要的。二是茶葉市場口味求新求變的規律,讓各茶類各領風騷若干年,普洱茶也很難一直在風頭上。三是消費亂象叢生,造假和價格不透明,讓初入茶門者敬而遠之,連老茶客也恐怕日久生厭。

總體來說,普洱茶的行業軟肋是在市場環節,公共品牌塑造上協同度差。市場環節有待“壯士斷腕”的整治力度,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和巨大的“染缸效應”。品牌塑造上,需要全省策劃統籌的大手筆,而非陷入一片爭風拍賣的內耗和銅臭味裡。

去年,雲南省提出了“千億雲茶”的宏偉藍圖。一杯小小的普洱茶,既寄託了產業雄心,又關乎邊疆民族地區的產業扶貧乃至鄉村振興。“千億雲茶”要靠無數杯飄香的好茶實現,靠的是消費者認可滿意。警惕普洱茶消費“審美疲勞”,並非多慮,而亟需行業關注破解。一言以蔽之:普洱茶有口碑才有未來。

彩雲網評:普洱茶品牌保護不能歇氣

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近年來,茶價不斷攀升,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究其原因,根本上的一點,還是與地方對相關品牌差的保護力度不足、保護意識欠缺有關。我們在享受已有品牌建設成就、紅利的同時,要有前瞻意識和隱憂意識,及早著手,把普洱茶發展中的不好苗頭,解決在平時,避免“小事託大大事拖炸”。

一個層面,需要地方政府等有關職能部門在依法依規對一些市場經營者的違規市場進行打擊,淨化市場行為,營造良好的茶市場發展氛圍;另一個層面,也需要有關方面儘早對茶葉的生產出臺相對明確的生產製作標準,並加快茶葉產地溯源的落地,剷除“天價茶葉”各種虛假違規經營的根本土壤和條件。

專家說法:

茶葉復興遭遇價格戰,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茶業如何復興?

茶業復興,就必須正確看待古樹茶。針對市場競爭中個別商家以次充好、古樹茶魚龍混珠、純料極少的現象,解決問題的肯本是市場,應從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做生態茶,做品牌茶,並取得有機認證。在打造精緻化古樹茶品牌的同時,加強茶產品的監督管理,這才是推動市場良性發展的復興之路。

茶業復興目的為何?

復興茶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是復興的目的是什麼,復興要解決什麼問題,是繼續前行還是改變現狀。雲茶專家張順高認為,從雲南的茶產業來說,99%的現代化茶園才是未來發展的主體,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大力推廣現代的有機茶,找準發展方向,帶動廣大茶農脫貧致富。

合理運用資源、資金,大力發展現代化有機茶,才是幫助茶農增收致富、助推茶產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走進社會主義新時代,雲南茶產業將起到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